
我認為,人類獨有的某種特質與智慧是推動「親近互動機制」發展的關鍵。因此,利他性情很可能是個人內在的本然。

面對馬來西亞華裔人口下降,學生的文化背景、家庭習俗、宗教信仰、歷史認知,都與華人學生很不一樣,很不容易。要先建立跨文化的同理心及跨文化量度,才能有多元的選擇。

一般人對有名望的宗教人士,只知盲目敬仰,而不懂得分辨他們在道、法、術上修為的層次,在誤己之時,亦造成一股社會歪風,使邪說邪術盛行於世。

由時空穿梭說到持續修行,但同時也擁抱當下及朋友至親,這就是《重啟人生》最厲害的地方。

歐美白人社會吹噓的共同價值觀沒有扭轉社會的變化。歐美社會在今後10、20年能否維持穩定,不因族群矛盾崩析瓦解,頗成疑問。

大家要努力,共同要發心,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發心,可以幫助天下苦難人,而且我們也應該要尊重自己的生命的價值,開一個歷史的先鋒,我們都是歷史人。

香港人對民主的企求,也許受到鄧小平的過分樂觀影響,他期望2047年大陸的民主進度,會與香港的接近。而港人對民主的錯判,主要是對大陸、共產主義和中國近代史的了解,委實不夠透徹。

人的一輩子有多長?一味地貪着外在享受是無意義的,要好好地利用身體這個載道器,保持心念的純淨。

古人告勉我們「三思而後行」。現代社會擁有了新「三師」:「老師」的教導奉獻,「牧師」般的愛心擴散,以及「醫師」們的濟世利人,每個人就應當要結合知識、愛心、健康,不再遲疑,勇敢前行。

新冠疫情以及俄烏戰爭當頭,令人不禁無奈及徬徨。在21世紀面對政、經、衛等考驗,除了自己及家人做好求生準備,更應互相鼓勵而不要責備,釋放心理壓力。

第5波疫情至今累計116.5萬宗個案,疫情至今累計已有逾8200人染疫死亡。特首林鄭月娥代表特區政府,向新冠疫情離世者表示深切哀悼。

《天地人和》是一個平台,透過譚傑志神父書畫篆刻和神修拾穗(spiritual reflections),來一次心靈之旅(spiritual journey),或許你有另一番體驗和感悟。

研究太平天國,多年來都是中國學術文化界的「顯學」。不過,史景遷筆下的太平天國,跟傳統的歷史敍述有些不一樣。

「經典」的塑造與成全,體現了人文關懷的深度和廣度。如果我們去除它的封建標籤,吸取其中精華,對中國的文明復興一定可以發揮策勵和制衡的作用。

本港疫情趨緩,政府宣布本周四起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已接種疫苗並符合相關規定,食肆、健身中心、相關聚會人數上限鬆綁,本港經濟活動可望進一步復甦。

人一生的罪與福是自作的,世間人生活的形態是甜是苦、是幸或不幸,都是過去生的業力所帶來的苦樂果報;因此我們應該以一份歡喜心來承受。

從不少消費者的角度,消費即是俾錢,俾錢就是老闆,老闆當然是大晒,當中誰是主誰是僕壁壘分明,這似乎是自古皆然,古今中外都適用的普世價值。

《加納的婚宴》原由威尼斯聖喬治修道院訂製。1797年拿破崙攻陷威尼斯,把此畫卷走帶到巴黎,現存羅浮宮博物館,是該館畫面最大的展品。作品用色清爽淡雅,結構穩定,隱含寓意,展示了畫家高超的技巧和能力。

宴會畫可說是委羅內塞的專長,最適合威尼斯這個喜歡慶典與派對的城市,也是他名揚畫壇的首本戲。這一期介紹的作品《加納的婚宴》,取材自若望聖經,耶穌就是在這宴會上行使祂第一個神蹟。

疫情期間因停課的空閒已經令孩子可長期接觸電子遊戲,難道暑假也要放任他們天天玩遊戲機打發時間,最終淪為電子遊戲機迷?所以,這個暑假的活動安排更是令大家不可忽視,和學童進行益智的活動才為上策。

宗教乃是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的一種觀念、理念、信念的體現。呼吸乃是強身、益體、防病、療病、養生、益壽、升華思想境界的功法。前者乃是一種精神文明的體現;後者則是一種物質文明的體現。

佛教在美國不算普及,其處理疫情的策略,恐怕與我佛無緣,其他有大爆發的國家或地區,卻未必與當地的宗教與習俗沒有關係。南韓與伊朗成為疫情大國,顯然與宗教有關。

人類悶了一陣子,就會產生苦澀的感覺,會做成一種心理困擾的感覺。從字面解釋,「悶」字是門把心困住了,我們應怎樣解「悶」,就是要把門打開,令新事物和新鮮感可以進入我們的心靈呢!

歐年樂指今日的香港並非單靠英國和中國創造,南亞人亦有參與於其中。

創意其實是充滿矛盾的性格,他們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懂得容忍曖昧和不確定性。其實創意人的性格大都較為特別,所以有人說創意人的性格古怪,難於揣摩,也難於相處。

宗教的信仰,講究「悟」。往往是一種全面的、綜合的、深層的理解,而且不斷地在人們的生活中,見證自己的信仰。這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過程。

整體社會的「趨善」環境,沒有能夠轉化成為個體層面的道德提升。那種在很多發達社會所見到的理性、開放、進步、容忍、文明、平和、簡單等行為方式並沒有出現。很多人變得為了自己的一點點利益而不擇手段。

羊群心態就是「羊行我行」,帶頭的首領走錯了路,其他的羊也不會知道,「一於死跟」,那怕是懸崖;對羊來說從眾的安全感最重要。

從現代社會的觀點看,社會是多元善變的,「一紙文憑」已經不足以讓人「一帆風順」。學生不能只懂得讀書,必須要有更多元的經歷。

一般人對宗教,常感到有點神秘色彩。唐代無論王公與庶民,習尚受到崇奉道佛的宗教影響,祈雨是一項常見的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