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44:3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中國

南海局勢恐升級 特朗普威逼中國讓步求和
作者:何志平2025-04-15
美國一日不擺脫困境,就一定讓全世界不得安寧,尤其中國。因此,中美博弈過招,已不是單純的經貿談判,還涉及軍事、盟友等方面的全面考慮。
床頭摔跤 床尾不和
作者:劉銳紹2025-04-14
長和出售碼頭,如同夫妻鬧離婚,牽涉複雜利益糾葛。生意遭「惡霸」覬覦,當事人進退兩難。
跨境旅遊:香港和澳門
作者:盧兆興2025-04-14
港澳特區旅遊部門主要負責官員羅淑佩和柯嵐分別訪京,就跨境旅遊問題與內地互動和合作,對兩地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法考的前世今生
作者:劉玫2025-04-09
儘管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報考條件提高、難度加大,但是法律職業仍然具有廣泛的吸引力,需求強勁。透過提高學歷門檻和考試難度,法考的意義立足於建設高素質、高水準的法治工作隊伍,確保法律職業群體的專業素養。
盧兆興教授:賴清德「17條」觸動中方紅線 美國如何介入台海緊張局勢? 特朗普關稅戰將促進中日韓改善貿易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9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以「17條」掀兩岸認知戰,未來台海局勢會否升溫?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能否促進中、日、韓貿易關係?一起聽聽政治學者盧兆興教授的分析。
新聞聯舉辦兩會精神分享會 企業籲提升香港國際化優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9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的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傳媒、政界、企業、教育界和科技行業一齊探討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角色與機遇。
如何獲得現代產業體系?
作者:鄭永年2025-04-07
今天,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美國正在籌劃「馬斯克式」的體制機制改革,一旦成功,就會對科技界帶來巨變。我們也會在各個層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壓力。第一需要盡快確立一個大科研體系,國家層面理念已經有了,但落地依然需要自上而下的機制改革。有效的改革要從「塊塊」省級或地方一級政府的橫向權限推行,此中以新加坡、沙特等經濟體的改革特別值得參照。 中央政府給予「塊塊」充分和完全的授權。
中國作為大國 需要怎樣的現代產業體系?
作者:鄭永年2025-04-03
中美競爭既不可避免,也不可怕。不過,對中國來說,一要意識到競爭的核心是現代產業體系,二要意識到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裏,無論是貿易、投資、技術,還是地緣政治等各方面,競爭的焦點在於哪一個經濟體系具有更大的韌性。
從巴拿馬港口交易 看中國走向蔚藍的大時代意義
作者:關品方2025-04-03
王賡武教授認為,中國要培養嶄新的、均衡的全球史觀。中國要想真正保衛自身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就一定要有效控制東海、南海、台海,以及經營北極航道和南太平洋航道,部署全球港口運營暢通的安全網。
台海戰雲密布 盧兆興:軍演是遏制台獨親美反中的姿態展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陳文鴻教授:美國視中國為頭號對手 特朗普在等什麼時機全面進攻? 東盟多國親美勢力抬頭 北京怎樣防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1
陳文鴻教授認為美國對中國咄咄逼人,一起聽聽他分析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未對中國全面開戰的原因。
網絡犯罪案件的管轄難題
作者:劉玫2025-03-31
相較資訊網絡時代以前的傳統犯罪形態而言,網絡犯罪對刑事訴訟管轄制度形成的關鍵挑戰,在於它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地區可言。
互聯網文化領域 中國推動有序開放
作者:譚新強2025-03-31
中國雖然擁有最完整供應鏈的世界工廠,但近年出現供過於求情况,年輕人失業率飈升,人民幣貶值,消費變得更疲弱,出口的強勢也未必可持續。中國應積極推動文化出口,拓展國際市場。
特朗普向全球汽車業宣戰 進口車徵25%關稅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8
汽車向來是德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但近年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中美電動車的競爭,市佔率不斷萎縮。若然中美均對德國進口車實施貿易保護的措施,對德國汽車業就像一場「完美風暴」。
民企成創科主力 激發活力貢獻巨
作者:雷鼎鳴2025-03-27
民企座談會上,習近平罕見出席。會後市場反應正面,股市上揚。會議釋放支持民企發展訊號,如同鄧小平南巡,有助增強企業家信心,促進經濟發展。
國際森林政治
作者:何漢權2025-03-27
國安為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作者上周分享兩會精神,強調國家安全重要性,尤以美國圍堵為鑒,並以抗戰史例證之。香港須做好國安工作,方能擔當「八大中心」角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教育界分享會將於本月28日舉行。
淺談AI:中國以人為本的理念
作者:陳鳳翔2025-03-26
在全球AI模型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中國堅持以「以人為本」的原則發展AI產業,期望在未來,成為全球AI創新中心,向世界展示「智能向善」的中國實踐。
因時制宜立法保障AI應用安全
作者:黃錦輝2025-03-25
人工智能發展一日千里,唯現時特區政府仍沒有特定的規管法例,香港應參考內地相關法規,制訂本地適用的規章法度,為網絡、人工智能,以至國家安全做好防護工作。
徐是雄新著發行 闡述中華新文明建設的基本要素和動能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5
我在新著中,對於怎樣創造和建立「人類文明新形態」,從不同的角度,特別是從「人類文明的進步」及「人類命運的進化」的不同角度,作出了較為有系統和深入的闡釋和討論。
世界已變得不能在商言商
作者:施永青2025-03-25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全球港口八成權益予貝萊德,表面商業交易,實則暗藏政治角力。美國施壓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旨在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鞏固自身霸權。此舉突顯國際關係緊張,中國崛起受美國掣肘,長和雖為港企,亦難置身事外。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李強:繼續擴開放合作 幫助外企融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4
總理李強表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為約5%,將一方面實施更積極的宏觀政策,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必要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關品方: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 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 還是攸關國安戰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2
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還是攸關國安戰略?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趙雨樂博士:和黃千億出售港口 為何並非純商業交易? 買方貝萊德財團與白宮有何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有港媒稱和黃千億賣港口並非純商業交易,背後有何玄機?買方貝萊德財團與美政府關係如何千絲萬縷?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Boring Assets
作者:張宗永2025-03-19
李嘉誠出售港口業務,官方批評引發關注。文章回顧李氏商業歷程及與政界關係,指出其精於政治解讀。作者認為官方對此事的態度影響港商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並反思民營經濟與國家發展的關係。
「蚊子丹」的回答技巧
作者:劉銳紹2025-03-17
眾所周知,怎樣提問是記者的權利,怎樣回答則是受訪者的權力,各自表現智慧和技巧,然後由受眾判斷高低。
港澳辦轉載批評長和文章 羅祥國:美國關稅戰將改變貿易環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4
長和集團在中美博弈的緊張形勢下,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及海外港口業務。港澳辦網站轉載《大公報》一篇評論,批評長和所為「是沒有腰骨的跪低」。學者羅祥國認為,商人保障自己的資產「無可厚非」。
聆聽兩高報告的感言
作者:何漢權2025-03-13
兩高報告關注弱勢群體保護、青少年司法,並以公開透明方式公告案件審理結果。持續優化法律執行,保障外資權益,打造良好投資環境。體現司法為民,致力建設平安中國。
世界軟實力排名之荒謬
作者:張建雄2025-03-13
日後梁文鋒、王興興只會更多。中國小地方出英才,軟實力絕不只72.8分,英國人還是好好調整那55項分數。中國只會處之泰然,巍然不動。
香港社會該如何讀懂全國兩會?
作者:何志平2025-03-12
香港須把握一國兩制新階段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解讀兩會,領悟其精神,把握香港角色定位,並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挖掘經濟轉型發力點,以自身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中國刑事法律援助的立法與司法實踐
作者:劉玫2025-03-12
中國要想實現刑事辯護全覆蓋,勢必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