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2:18:1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高等教育

汪揚8月轉任港大副校長 掌大學拓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14
港大校長張翔今早(14日)電郵港大教職員及校友,公布現任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及數學學者汪揚教授於8月1日履新,將出任港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於3月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分享科研理念,並認為AI和跨學科不僅是研究、也是大學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都大基金晚宴 為助學金及研究項目籌款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11
都大基金晚宴以「夢想飛行 無限可能」為主題,逾360名嘉賓、校友及師生出席,席間設有由都大學生呈獻的多項精彩表演環節,冀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大學未來發展。
打造中國版戈登會議 推進國內外科研合作 建設教育強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7
香港擁有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與國際接軌的高品質課程以及卓越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教育資源優勢,為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個目標不僅能為自身開闢教育空間、創造發展契機,更對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增強國家創新體系效能具有深遠意義。
Y-WE 我才有用工作體驗計劃十周年 參與者:探索潛能闖出一片天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2
六位曾參與「Y-WE 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的年輕人分享職場體驗心得,有人因此確認志向,有人則及時轉換跑道,甚至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31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臥虎藏龍,想入少林寺學藝,尤其是在AI、計算機科學、數學等方面拜師的DSE及國際試學生,想以DJI大疆無人機為目標,將來成為科大初創企業軍團的一員的學生,可以聽聽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怎麼說。
一個遺願及一段跨越生死愛情 醫學院創院院長蔡永業夫人梁桂釗四億贈中大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8
蔡永業教授夫人梁桂釗女士將逾四億港元遺產捐贈中大,成立腦神經科學研究所,完成亡夫遺願。梁女士生前生活簡樸,悉心投資,以愛和毅力成就這段感人故事,令人敬佩。
科大入學處處長:科大着重創造知識 而不只是傳授知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7
25、26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憑空出現了一個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城寨士多及36個國際特色文化攤位,這正是科大學生可到全球300多家夥伴大學學術交流外,國際生在香港校園之間的軟交流。國際化及創新、創業氛圍可都是科大的亮點。
港大東閘翻新重開 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 強化校園無障礙通行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6
港大般咸道東閘翻新竣工,設計融合傳統與現代。張翔校長在開幕儀式上表示東閘工程彰顯港大致力為教職員、學生和訪客持續改善設施,建立一個積極開放的校園環境的承諾。
國際生愛香港國際化、港大英語教學、大灣區多工作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5
留學為何選香港?本社訪問了四位非JUPAS 入讀香港大學(港大)的本地生及國際生,除了因為港大是QS香港第一、亞洲第二,亦有指很少大學提供跨學科雙學位課程,開放式校園,以及多元國際化交流:「是國際衝進來香港擁抱我」。
匯聚全球6000校友 港大啟動本部大樓重塑工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5
1910年3月16日,港大本部大樓奠基,港大自此開啟百年華章。今年校友日不僅是對這一重要時刻的紀念,更是對港大百年來卓越成就與未來願景的致敬。校友潘燊昌博士擔任「本部大樓重塑工程」籌款委員會主席,在儀式上宣布工程正式啟動。
八高等院校全國政協兩會分享 助港集聚國際高端人才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5
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分享兩會精神,逾300人參與。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均強調,香港高校應把握機遇,貢獻國家教育、科技及人才發展,發揮國際聯繫優勢。
啟發設計智慧綠色城市新概念
作者:余遠騁2025-03-24
根據《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北都的發展將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到底我們未來的主人翁對這個地方有什麼想法?
THE公布2025大學國際化排名 香港獨踞世界四強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0
香港城市大學連續第二年蟬聯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榜首。
跨域雙學位、文理兼修成趨勢 嚴志堅:港大國際化校園生活受歡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8
國際化校園是香港大學的亮點,2024年港大取錄逾4,200非本地生,為八大之冠。香港大學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教授指:「港大所有在讀的非本地生來自90多個國家及地區,逾70%教授來自海外。」文理兼修、跨域雙學位也是重要吸引力。
理大、浸大及科大已提交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7
三間早前表示有興趣開辦第三間醫學院的本地大學,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能夠善用AI 須經不同學習層次
作者:徐俊祥2025-03-14
初始引入AI的當下,重點應放在哪些學習環節?最重要是培養學生哪種能力?究竟AI會是輔助學習,還是代替學習?在此刻開創發展的階段,如何為學生在AI世代中追求真正的學問,的確值得我們審慎思量,做好定位。
王嘉毅會見教大代表團 期望深化教育合作 共建教育強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4
王嘉毅表示,教大近年來在香港與內地的教育交流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教師培養方面。黃友嘉感謝王嘉毅在兩會期間接見,並表示教大深知肩負的教育使命重大,將繼續在教育部指導下努力做好工作。
第二學位課程4.9面試  趙偉仁:中大醫學院需要謙卑、做實事的尖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3
兩大醫學院3月初公布推出首個四年制醫科第二學位課程。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指四年制及六年制兩批醫學生將於9月同期開學。他說年輕醫科生會拿着平板上堂,用網上資訊挑戰老師,但這只是時代特色,只要他們夠謙卑、學會尊重生命,最終也會成為好醫生,不會被AI取代,反會見證AI令許多晚期癌症及絕症成為歷史。
2025年QS大學排名出爐 香港排名提升全球最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3
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發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居首,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第一,全球第八位。評比涵蓋55個學科,亞洲高校表現亮眼,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排名顯著提升,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電腦科學領域競爭激烈。
跨科研究 創新致用──訪問賽馬會與裘槎基金學人呂錫進
作者:鍾柏綸2025-03-13
呂錫進先後在香港與英國接受高等教育,讓他對兩地的學術環境有深刻體會。他意識到真正的學者,並非為了交功課而學習,而是為了探索未知而前進。
美好回憶在「明原」
作者:張灼祥2025-03-13
馮以浤老師精於棋藝,懂得博弈之道,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自然可以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馮老師:「知止致知,出自《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得即是達到目的,亦即是知道如何處理事情。」
《哪吒》觀後感:混元珠對中西教育之道有什麼啟示?
作者:馮穎匡2025-03-07
我們就像站在數字世界的新紀元,教育者當如哪吒駕馭風火輪般,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動態平衡。AI大模型啟示我們,真正的智慧從來不在非此即彼的對立中,而在於讓不同文明的特質,在數字洪流中共振旋轉。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的探討
作者:黃顯華2025-03-07
中國期望透過教育改革,增強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影響力。儘管《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目標雄心勃勃,該計劃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戰。
在財赤陰霾下香港高校如何圖強
作者:文灼非2025-03-07
春節過後,各大院校都舉行新聞界春茗,管理層都出席與主編及記者見面,加強互相認識。每年筆者都盡量參加,掌握各大學的最新發展。在本港連年財赤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如何應對高等教育撥款被削減?
耀中幼教學院介紹新任校長李敬廉教授 開啟幼兒教育新篇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06
耀中幼教學院新任校長李敬廉教授就任,將推動幼教創新與國際化。學院近年升格後發展迅速,推出碩士及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並正積極籌備資歷架構第七級的博士課程。而今年亦將開辦中文課程,滿足社會需求。此外,學院的多元文化及全球招聘策略吸引了眾多國際學生,相信新的獎學金計劃將進一步擴大學院的國際影響力。
中大王家徹:取錄尖子愈多 社會責任愈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06
過去三年、以聯招(JUPAS)申請最佳五科成績計算,平均每年首100名優異生有56%入讀中大。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表示:「取錄尖子愈多,中大肩上的社會責任愈大。因為一年級的尖子,畢業時若果還僅僅是停留在『尖子』層次、沒有巨大蛻變和躍進就弊了!」
恒生大學與江西科技學院簽署備忘錄 遊學交流合作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06
江西科技學院與香港恒生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升學路徑、寒暑期遊學、交流互訪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草根處長王家徹:中大收最多平民學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05
今年的公開試快將開鑼,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4月1日打頭陣,lAL國際進階程度普通教育證書5月6日緊隨其後。2024年經聯招(JUPAS)獲派八大的學生創10年新低,香港中文大學仍錄得3,019名新生為八大之冠。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教授指中大一向重視平民教育及人文精神,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環境,除了不同背景的DSE生,也有取錄內地生及國際生。
教大獲質保局肯定 持續提升學術與教學質素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8
教資會轄下質保局肯定教大依循使命及策略發展計劃,報告表彰五項良好實踐,包括完善的質素保證機制、靈活課程調適、策略性數據運用、創新教學和優化的學習評核機制。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表示,教大將於4月公布新策略發展計劃。
預算案燒到高教界 校長們如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7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新措施昨(26日)公布,未來三年(2025─2028)將對八所資助大學的常規撥款每年削減2%,共28億元,有媒體引述政府消息指,八大要在111億元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中,歸還40億元給政府。校長們均表示有責任與香港共渡時艱,聽聽他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