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58:4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幼兒教育

放手何其難?
作者:陳許華2025-04-02
瑪麗·蒙特梭利曾說:「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們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這包括學繫鞋帶、處理學校挑戰,以及成年後的工作與人生。
小時了了
作者:蔣匡文2025-03-28
現今父母過度呵護兒女,消耗孩子福報。古人主張讓孩子經歷磨練,避免過早耗盡福報,或有助孩子將來。
略談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陳玉燕2025-03-10
有燈,就有人。感謝所有矢志傳燈的新進,縱然長路漫漫,但可以告訴你,這是一份值得委身的使命。
耀中幼教學院介紹新任校長李敬廉教授 開啟幼兒教育新篇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06
耀中幼教學院新任校長李敬廉教授就任,將推動幼教創新與國際化。學院近年升格後發展迅速,推出碩士及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並正積極籌備資歷架構第七級的博士課程。而今年亦將開辦中文課程,滿足社會需求。此外,學院的多元文化及全球招聘策略吸引了眾多國際學生,相信新的獎學金計劃將進一步擴大學院的國際影響力。
淺談學前教育的識字策略
作者:温志倫2025-03-06
及早開始認讀漢字對幼兒大有裨益,那應該如何開啟幼兒學習文字的旅程呢?哪一種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幼兒認讀文字呢?
財政緊縮下 學校領導的準備
作者:馮文正2025-02-28
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案》由4月開始,但學校的撥款9月開始計算,即是說,本財政年度撥款即使縮減或凍結,也由9月開始執行,這個時間空間,學界應該好好盤算。
幼兒品德教育:從學校到社區的互動與成長
作者:江浩民2025-02-27
學校通過活動搭建了一個讓孩子可以表達愛心和同理心的平台,這些特質是幼兒從小就可以擁有的,但需要被發掘、展現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合作促成美事,對孩子的全人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SPY×FAMILY間諜家家酒》與家庭角色的關係
作者:温志倫2025-02-26
《SPY×FAMILY間諜家家酒》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家庭,能對現今家庭帶來什麼的啟示呢?
AI時代為何還要抱團取暖──從電影《香港四徑大步走》說起
作者:陳許華2025-01-23
不管是不是AI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扶持永遠都是人類偉大的情感,正如《香港四徑大步走》中的徒步者們,只有互相扶持,才能在漫長的路上找到真正的價值。
從「三創」到「三變」
作者:黃冬柏2025-01-21
不論「三創」還是「三變」,雖然原初是用在管治上的口號,結果都進入了教育制度,成為教育現場、校園中的日常。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借用或加以闡述,利用坊間傳媒報道的熟悉感,協助在實際教學上的推展。
從《我們的家》尋家校攜手推展幼稚園國民教育的靈感
作者:温志倫2025-01-20
期望參與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都能夠時刻銘記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經常分享的《我們的家》的歌詞:「情繫國家,我們這一個家」。
旅行中教養孩子
作者:翁港成2025-01-17
在教育的路上,沒有一種方式是絕對優越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社會應該尊重並支持他們的選擇。
21世紀孩子面對的挑戰
作者:鄧兆鴻2025-01-06
在資訊爆炸時代,孩子獲取資訊管道多元,視野更廣闊。相對上世紀50至60年代物質匱乏的兒童,現今孩子面對的挑戰更偏向心理層面,家庭和學校應共同努力,引導孩子建立自信,培養面對挑戰的韌性。
教育強國視野下的校長領導培養
作者:鄭家寶2024-12-31
VUCA(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模糊性)世代需要充分考慮到當前和未來的變化因素,善用各方資源,靈活又有創意的教育者。
吳蓓的教育實踐
作者:黃顯華2024-12-27
黃田是個風水寶地,四面被青山包裹、被自然包裹。在青檀,孩子們不是圈在課堂裏,用課本教出來的,而是在天地間自然養育出來的。
RCTI:AI時代的持續發展模型
作者:何劍輝2024-12-27
在AI時代,創新更需要與時俱進,在保持人文關懷的同時,善用科技力量,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通過RCTI模型的實踐,我們能更系統地培養創新能力,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中開創新局。
如何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
作者:陳許華2024-12-17
多問問孩子為什麼,但是這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答案。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也或許不太想講話。我們可以嘗試用「是不是⋯⋯」句型來展開對話。
到訪北京市石景區楊北幼稚園
作者:温志倫2024-12-12
這所幼稚園的以「書潤生命,閱盈成長」為文化核心價值觀。記得在參訪當日,學校亦悉心安排不同的環節,讓參與者體驗非遺之美,了解文化,享受文化。
如何在幼稚園推行正向和精神健康教育?
作者:黎淑儀2024-12-02
由於幼兒正值發展情緒表達的初期階段,除了關注他們身心靈的動態外,幼兒在此階段的一大特點,是他們較難明顯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也更難察覺和檢視他們的情緒狀況及背後的問題。
吳蓓的教育觀
作者:黃顯華2024-11-29
吳蓓理解到華德福教育的信念,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兒童的成長也有規律可循。從教育到生活,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對當下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應有一定的意義。
兩個世界
作者:海星2024-11-22
多了接納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看世界的視角,確實與我們不同,不用勉強,跟我們成人一樣。
跑步改寫兒童命運 你我都是俠客英雄
作者:陳晴2024-11-13
俠客們大多也都是平凡普通人,只是都有一顆匡扶正義、救困助弱的心。
司馬遷的經濟理論給現代教育帶來的啟發
作者:陳許華2024-11-13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教育者,我們毋須給自己加添過多壓力,始終將眼光注視在孩子身上,即使沒有做到盡善盡美,偶有爭論,也無可厚非。
台灣共學團
作者:海星2024-11-01
眼見台灣教育愈趨多元化,立法保障私人興學及在家自學的權利,至關重要。這裏可以看見,一個尊重互利的社會價值體系,是教育多元化的根基,我們香港也要努力看看啊!
童心建城
作者:陳晴2024-10-31
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不僅僅是對兒童福祉的提升,更是建立一個可持續、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社會的基石。這座城市能夠以其未來的小主人為本,可以凝聚跨世代的力量,描繪更美好的未來。
隨教育界國慶訪京團 走進皇姑區實驗幼兒園
作者:温志倫2024-10-28
學校提供了大量讓幼兒表達和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機會,他們樂意為孩子提供創作的空間,盡展孩子的潛能,為幼兒提供完全的、健康的、有價值和互動的教育環境。相信皇姑區實驗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值得業界借鑒。
EdConnect:提升學校行政效率的教育平台
作者:何劍輝2024-10-17
網上教育行政平台EdConnect希望能夠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讓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學中。
人人都有數學腦!用更廣闊的角度來看數學很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1
如果能擁抱數學多樣性和數學腦的概念,無論一個人的教育程度、性別認同、種族或族裔為何,都可踏入廣大、豐富的數學天地。 可惜,大多數的人只知道狹隘的數學,認為數學都有標準答案。我們該揚棄這種思路。
多關注社會價值的教師 表現更優秀?
作者:朱啟榮2024-10-10
筆者平日觀察所見,表現優秀的教師大多比較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筆者建議校長或學校管理層,可以多在教師會議上分享,校內教師能表現出關注社會效用價值的故事,鼓勵教師關注社會效用價值觀。
安靜的力量
作者:陳許華2024-10-07
安靜的力量從來不是哪種人的專利,幫助內向的孩子找到他們安靜的力量,引導外向的孩子通過內心的平靜來獲得力量,讓他們在自己的道路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