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8 2025 08:20:5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評心事

中學國際課程與升讀大學
作者:曹啟樂2025-04-17
筆者嘗試用一間私立學校採用國際課程(集中講述英式的IGCSE及IAL)的實際例子,講一下這類課程及考試的特色。
哪吒與襧豆子
作者:陳奕偉2025-04-16
作為中國人,《哪吒》必定要捧場。筆者不會盲目說《哪吒》是數十年來未曾有過的動畫,但當然想國產動畫可與外國爭一日之短長。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
作者:陳月平2025-04-15
霍去病出身低微,卻憑藉自身努力成為一代鐵將,說明英雄莫問出處、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
哪吒大鬧北美共榮圈
作者:劉鴻輝2025-04-14
香港要當好超級聯繫人,我敢肯定老路行不通,削弱美、西方元素,強化國家特色,背靠祖國,才談得上聯通世界。
以電影啟發人生
作者:彭智華2025-04-11
數年前有一間小學將學校的活動室更改為微型電影院,能讓一班學生同時觀看一套電影,學生在觀看完畢後要提交報告,就着電影內容或拍攝技巧撰寫。借用電影啟發乎學生思考。
神話再現──談《哪吒之魔童鬧海》
作者:陳玉燕2025-04-10
哪吒在成長反叛期出現的迷惘、對自我價值的摸索及質疑、對被愛的渴求及隱藏,不就是現時青少年心態的寫照嗎?形象憊懶、愛理不理的躺平態度,說穿了,不過是偽裝,是自我保護吧。
哪吒電影和教育的交集
作者:黃冬柏2025-04-09
電影系列的主題「我命由我不由天」,或者另一個說法「前方無路就找出一條路」備受關注。有人縯繹為鼓勵青少年力爭上游、不要太早放棄,亦算是德育元素中的堅毅的體現。
校園性侵事件頻發誰之責──教師性侵女生案的啟示
作者:鄒秉恩2025-04-08
兩宗事件揭示香港教育體系長期以程序合規代替實質保護的弊端。若學校與教育局僅滿足於「已辭職、已報告」的官僚回應,類似悲劇必將重演。
特朗普貿易戰下全球面臨新秩序 談高關稅政策歷史與啟示
作者:何劍輝2025-04-07
全球經濟秩序的重構始終充滿挑戰,唯有堅持多邊主義和合作共贏原則,在國家利益與全球公共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才能從零和博弈中實現多贏,推動國際社會走向可持續發展。
科技讀懂腦電波:遊戲化學習改變香港教育?
作者:馮穎匡2025-04-03
「阿媽,我唔係打機,我係學緊物理!」這句話可能很快不再是偷懶的藉口。科大的VR物理實驗室讓學生在虛擬空間組裝電路、觀察重力效應,甚至走進原子內部。
放手何其難?
作者:陳許華2025-04-02
瑪麗·蒙特梭利曾說:「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們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這包括學繫鞋帶、處理學校挑戰,以及成年後的工作與人生。
跨界合作培育未來人才
作者:江浩民2025-04-01
近年的《施政報告》提到,職業專才教育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政府致力改善相關課程,讓學生掌握行業技能,應對未來挑戰。
教師專業操守違規數字持續飆升 如何遏止歪風
作者:鄒秉恩2025-03-31
要短時間收阻嚇之效,遏止師德敗壞歪風,筆者認為政府可從制度強化、教育預防和社會監察三個方向思考。
獎杯背後的意義
作者:翁港成2025-03-28
在現實世界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也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成就。無論獎杯的大小,也不應輕視球隊的努力。
能夠閱讀下去的理由
作者:陳章華2025-03-27
說到最後,能夠閱讀下去,是因為我喜歡文字,也不理會能看多少本了,載體是什麼也已經不再重要。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教育反思
作者:楊佩珊2025-03-26
哪吒締造全球動畫票房奇蹟,續集備受期待。本文探討《哪吒2》如何透過神話故事,闡述家庭教育、融合教育、品德教育及創新精神等議題,並呼應香港現行教育政策,啟發青少年突破框架,活出自我。
淺談嶺南第一才女──冼玉清教授
作者:劉煦元2025-03-25
冼玉清教授的一生奉獻教育,堅持為學生和國家謀福祉,展現了她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學術成就,令人肅然起敬。
《破·地獄》與重生香江
作者:蔡國光2025-03-24
電影展現四個主要角色勇於面對困境,不屈不悔,突破生活、生命的桎梏。若將電影看作社會的寫照,有更深層的用意,寄語社會拋開包袱,重新上路。
《出師表》應對DSE 12篇文言文的學與考
作者:梁振威2025-03-21
文化的承傳與創新,不能離開它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因而重讀文言經典的聲音掀起。教育局也順應時勢,在本港的中小學推出90多篇文言經典,建議學校推動學生誦讀。
打破學科壁壘:小學數學建模的超學科融合
作者:吳家豪2025-03-20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應打破學科壁壘,結合科學、資訊等學科,讓學童以際問題運用數學,培養其綜合素養及創新能力。
學科教學更要教提高效率
作者:吳文軒2025-03-19
系統性的效率提升訓練,例如明智地使用能量、設定界限及防範完美主義,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能助學生突破瓶頸。
換了新校長……
作者:鄧兆鴻2025-03-18
校長的更替是原校晉升,還是空降的好?這不能一概定論,要從學校的發展需要來看。
從嚴父到夥伴:打造溫暖而堅實的父子情
作者:陳許華2025-03-17
父親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幸福感才是成長的基石。與其強迫孩子去追求理想的成就,不如關注孩子的興趣與情感需求,欣賞他所擁有的。
以善相摩──啟發與成長的觀課分享會
作者:陳月平2025-03-14
觀者與被觀課者之間,本着彼此尊重與理解,共同交流、彼此啟發,這種「以善相摩」的精神正是推動教學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如何評估學生的價值觀
作者:鄭家寶2025-03-13
要有效進行價值觀教育,不可以單單在課堂上說教。教師和家長的言行對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學生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將這些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滿足內地人才子女入學的需要
作者:曹啟樂2025-03-12
新來港兒童大部分需要到學校叩門,插班就讀。政府適宜認真考慮,提供什麼誘因吸引津校取錄他們。深圳是最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擴展港人子弟學校以增加學位,也可以紓緩新來港人才子女的就讀需求。
機械人全產業鏈突圍‧AI自主創新崛起
作者:何劍輝2025-03-11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略談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陳玉燕2025-03-10
有燈,就有人。感謝所有矢志傳燈的新進,縱然長路漫漫,但可以告訴你,這是一份值得委身的使命。
《哪吒》觀後感:混元珠對中西教育之道有什麼啟示?
作者:馮穎匡2025-03-07
我們就像站在數字世界的新紀元,教育者當如哪吒駕馭風火輪般,在傳統與創新間找到動態平衡。AI大模型啟示我們,真正的智慧從來不在非此即彼的對立中,而在於讓不同文明的特質,在數字洪流中共振旋轉。
從心理解個別差異
作者:彭智華2025-03-07
在21世紀的父母及教師,必須接受現在的孩子的成長背景,與自己的童年有極大的差異,絕不適宜堅持自己在成長所獲得的價值觀引導下一代,反而需要從心底理解,以更寬廣的胸襟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