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尊重是雙向的,除了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孩子也應該尊重父母;也應該建立在責任和規範之上,孩子需要學會承擔後果,而不是只享受權利。

瑪麗·蒙特梭利曾說:「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們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這包括學繫鞋帶、處理學校挑戰,以及成年後的工作與人生。

哪吒締造全球動畫票房奇蹟,續集備受期待。本文探討《哪吒2》如何透過神話故事,闡述家庭教育、融合教育、品德教育及創新精神等議題,並呼應香港現行教育政策,啟發青少年突破框架,活出自我。

父親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幸福感才是成長的基石。與其強迫孩子去追求理想的成就,不如關注孩子的興趣與情感需求,欣賞他所擁有的。

人之初,性本善,要將子女以善良一面呼喊出來,劣根性盡量除去,一定要有耐性。「三歲定八十」就是說好壞在此一舉,養5歲以下小孩真極辛苦的事,付諸他人,自食其果。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身為一位母親,我始終相信,家長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SPY×FAMILY間諜家家酒》這個關係錯綜複雜的家庭,能對現今家庭帶來什麼的啟示呢?

香港與內地的家長教育指引雖在形式與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標一致,即通過家校合作,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兩地的經驗與實踐智慧,為家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與啟示。

香港近三成的小學生認為自己有中等程度或以上心理壓力,意味着每十個小學生中就有三位受到抑鬱、焦慮、壓力的困擾。同時,超過50%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精神問題達到中等至嚴重程度。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得不到解決,後果會延續到成年期,並限制成年後過上充實生活的機會。因此,UNICEF推動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在全球範圍幫助兒童緩解精神壓力、提高強韌性。

其實分數離開學校就失去它的魅力,學歷是個敲門磚,硬的敲得比較響而己。

在教育的路上,沒有一種方式是絕對優越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社會應該尊重並支持他們的選擇。

教育界近年的投訴與指責的現象愈演愈烈,老師逐漸喪失內心的熱情與勇氣。最後家長、學生和老師一同走上不歸路。

黃田是個風水寶地,四面被青山包裹、被自然包裹。在青檀,孩子們不是圈在課堂裏,用課本教出來的,而是在天地間自然養育出來的。

養兒育女,可以如抓娃娃般,夾不到想要的娃娃,就重新再來嗎?

多問問孩子為什麼,但是這很有可能得不到任何答案。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也或許不太想講話。我們可以嘗試用「是不是⋯⋯」句型來展開對話。

教育是要與時並進的,若果孩子都天生有自學能力,那麼把學校變得更開放,更自由,讓學生都為自己的學習,負上責任,為自己編一個學習時間表,教師變成為資源提供的角色,情緒支援的成人,會不會更為理想?

既然無法避免死亡,便應該提早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可惜學校的人力和資源不足,老師也不善於教授生死題目。加上議題不受社會重視,政府及其他機構的相關資助甚少。

要讓學生學會負責任和自我管理,我們未必一定需要懲罰孩子。

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身邊那些煩惱、抑鬱或情緒低落的親朋好友。然而,即使我們未必具備專業的輔導技能,但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去陪伴他們,依然重要。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用心去理解、去陪伴、去引導,就一定能夠陪伴孩子走過這段美好的旅程。

吳蓓理解到華德福教育的信念,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兒童的成長也有規律可循。從教育到生活,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對當下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應有一定的意義。

多了接納孩子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看世界的視角,確實與我們不同,不用勉強,跟我們成人一樣。

教育孩子應先讓他們表達了他們的角度,接受他們的角度,才告訴他們可以有其他角度,思考更多角度。這樣的孩子將會更快樂,也會更聰明。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準備,今天努力學習,將來孝順父母、貢獻社會、報效國家,這才是正常的生活軌跡。

眼見台灣教育愈趨多元化,立法保障私人興學及在家自學的權利,至關重要。這裏可以看見,一個尊重互利的社會價值體系,是教育多元化的根基,我們香港也要努力看看啊!

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不僅僅是對兒童福祉的提升,更是建立一個可持續、包容且充滿活力的社會的基石。這座城市能夠以其未來的小主人為本,可以凝聚跨世代的力量,描繪更美好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喜好和選擇,父母應該放手讓他們去飛翔,只是必要時拉一拉,而不是將他們緊緊束縛在自己的期望之中。

如果能擁抱數學多樣性和數學腦的概念,無論一個人的教育程度、性別認同、種族或族裔為何,都可踏入廣大、豐富的數學天地。 可惜,大多數的人只知道狹隘的數學,認為數學都有標準答案。我們該揚棄這種思路。

安靜的力量從來不是哪種人的專利,幫助內向的孩子找到他們安靜的力量,引導外向的孩子通過內心的平靜來獲得力量,讓他們在自己的道路上茁壯成長。

筆者建議家長選取一些切合自己家庭教育價值觀,並符合孩子成長階段的家訓名著,定時在茶餘飯後,與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