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58:5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歷史

不廢江河萬古流
作者:何漢權2025-04-17
霍去病雖然英年早逝,卻留下彪炳戰功。在歷史長河裏,刻下屬於武將安邦衛國的獨特貢獻,傳頌永續至今,清楚詮釋了「少年強,則國強」!
落葉歸根 百年守護
義莊是為客死異鄉的華人提供一個暫時安置遺體或骨灰的場所,讓逝者得以魂歸故里。
300年前的中歐貿易戰
作者:胡孟青2025-04-09
原來300年前美國仍未立國之前,歐洲已曾策動貿易戰。
谷埔願景:一個香港村落的建築環境記述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6
谷埔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理論的啟發印證,或者社會建築與設計的實踐,更是對人文物質與自然景觀的體驗。
《伊索寓言》中譯本開啟中國翻譯兒童文學先河
作者:嚴吳嬋霞2025-04-03
我國提倡兒童文學,也是從民國十年開始。除了教科書實行「兒童文學化」之外,還大量翻譯和改寫外國的寓言和童話,以供兒童課外閱讀,《伊索寓言》是材料來源之一。
赫拉特的故事
作者:張信剛2025-04-03
香港與赫拉特其實已經有將近200年的淵源了。我下面介紹的這段歷史即使不能說是獨家報道,但也是我從沒在任何書籍中讀到過的故事。
關品方:張愛玲成就輝煌 要多謝哪位中國文學家? 戰後在港大繼續學業 為何未完成便離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張愛玲的文字有其獨特風格。她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她最終能夠在海外取得輝煌成就,還要感謝夏衍。
為虎作倀
作者:陳文鴻2025-03-31
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引發質疑。加沙傷亡慘重,猶太人自身經歷過種族清洗,為何重蹈覆轍?美國基督教價值觀與支持以色列迫害巴勒斯坦人似有矛盾。耶穌普世宗教與猶太教的衝突,美國是否被猶太利益綁架?
科技賦能非遺教育──虛擬博物館互動平台的開發
作者:葉德平2025-03-27
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富有歷史、文化和社會意義外,也富含着教育意義。客家遺址是承載客家文化的自然空間,極具開發潛力。
淺談嶺南第一才女──冼玉清教授
作者:劉煦元2025-03-25
冼玉清教授的一生奉獻教育,堅持為學生和國家謀福祉,展現了她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學術成就,令人肅然起敬。
石中英的淬煉與氣概
作者:廖書蘭2025-03-20
石中英,原名楊向杰,出身香港望族,童年優渥卻經歷坎坷。16歲因反英抗暴入獄,遭受毒打折磨。如今放下仇恨,積極面對人生。他是一個大時代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石中英卻説︰「我只不過是這咆哮大海中一滴飛濺的水花。」
關品方:中國外交第一人 顧維鈞怎樣力抗霸權 維護國家利益?他的事蹟對國家安全有什麼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0
獲譽為「中國外交第一人」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當年怎樣力抗霸權,維護國家利益?他的事蹟對今天中國的國家安全有什麼啟示?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香港故宮全新特展「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即日起至6月中展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流動的盛宴」特展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匯集珍貴文物,以「流動」為主軸,探索中國飲食文化在時間、空間和文化上的演變,並結合多媒體互動裝置,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人性的純與真 淚目《里斯本丸沉沒》
作者:周萱2025-03-18
里斯本丸沉沒與香港扯上關係,源於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逾萬名包括英加澳印等國士兵成為戰俘。翌年秋季,日軍將戰俘送往日本做苦役。
重讀韋瀚章《野草詞》
作者:陳煒舜2025-03-14
韋瀚章《野草詞》展現藝術歌曲韌性,於港承傳民國樂風,影響香港樂壇,展現「野火燒不盡」之精神。
韋瀚章的填詞生涯(香港時期)──重讀韋瀚章
作者:陳煒舜2025-03-14
1930年代與黃自合作的歌曲中,韋瀚章的歌詞多為自由體。但勝利後的詞作,則漸多使用詞牌者,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來港以後。
縱有前世今生 奈何來世不再──新寶戲院结業有感
作者:施林海2025-03-14
位於旺角的新寶戲院快將結業,網絡上有不少報道,唯未能詳細介紹新寶戲院之背景淵源,例如其前身的金聲戲院。本文嘗試為這間名稱源自廣州,運營扎根香港,且見證香港電影變遷的戲院,添上那一抹淡淡的色彩。
天氣之應
作者:蔣匡文2025-03-07
個人喜歡推測未來,因為這是一個至今科學未能觸及的學科。讓我以中國傳統的七政四餘占星學,為大家解釋星體如何影響天氣。
羅叔清談抗日勝利80周年
作者:廖書蘭2025-03-06
羅叔清說︰「部分香港人對香港歷史並不了解,有的甚至一知半解。」在日本佔據香港的歲月裏,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有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也有民間的愛國華僑和新界原居民參與自發性的組織來保家衛國。
提升婦女地位的先驅──懷念新界婦孺福利會創辦人梁省德
作者:陳家偉2025-03-06
梁省德對下一代有無盡的愛,可以說一生心繫教育及家國發展,所以「仁者壽」,享百歲高齡。
石中英x貝鈞奇:67經歷如何磨練出為社會奉獻的精神? 從少年犯到國際華商是怎樣煉成的? 怎樣為67暴動做歷史補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6
「流金歲月」圍繞《英氣:阿咩正傳》一書所講的故事——另類香港現代史,由主角阿咩,筆名石中英的楊向杰邀請嘉賓對談,藉此還原當年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情況。今集邀請到貝鈞奇先生談談《英氣·第四章》一段關於1967的舊事。
我的六七文化之旅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6
2007年,亦即六七事件40周年,一群昔日的YP舉辦聚舊活動。在猶疑是否出席聚會的過程中,已在工商百業打滾了20多年的我,那埋藏已久的記憶被再次勾起。
粵韻無聲:70年前香港首辦國際影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6
1956年6月12至16日,第三屆東南亞電影節在香港舉行。粵語片影圈的吳楚帆導演向記者申訴電影節把粵語片拒諸門外,實屬不公,並披露第二屆他演出的《人道》申請參展未獲接納。到底過程出了什麼事?
晉風晉韻,盡在眼中──晉南歷史之旅(二):兩寺神樓古堡遊
作者:馮珍今2025-02-25
雙林寺的彩塑,雖有兩千多尊大小彩塑,然而每尊都各具特色,造型神態無一雷同,故有古代雕塑博物館之稱。走在寺中,與鎖在層層柵欄內的彩塑遙遙相望,讓人感到這些雕塑,並不是冷冰冰的泥人,內蘊的生命力,似噴薄而出……有人說:「平遙之精華,盡在雙林寺」。信焉!
與張平沼、簡漢生喝咖啡
作者:廖書蘭2025-02-20
張平沼說國民黨從大陸帶了三件寶物到台灣:人才、錢財、故宮文物。提到故宮文物,簡漢生說︰「故宮文物能順利到台灣,要感謝杭立武先生,是他負責押送古文物到台灣,一個都沒少、一個都沒破損。」
青山處處埋忠骨的抗日歲月
作者:何漢權2025-02-20
2025年,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亦是日本仍然拒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等滔天侵略罪責的80周年,是美西方書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80年紀念,仍然遺忘中國戰場對反法西斯侵略戰爭,擔當不可或缺的作用。
晉風晉韻,盡在眼中── 晉南歷史之旅(一):從太原走到平遙
作者:馮珍今2025-02-18
作者重遊山西,感受晉文化底蘊,先遊覽太原古縣城,以仿古建築展現山西特色。接着參觀山西博物院,從「陶寺遺址」到「晉侯鳥尊」,領略山西豐富的歷史文物。最後來到平遙古城,感受晉商文化和票號歷史,並對平遙天主堂的現狀感到惋惜。
石中英x貝鈞奇:67暴動為什麼是香港歷史重要分水嶺? 愛國學生為何不能忍受港英政府壓迫群起反抗? 為愛國無罪、抗暴有理付出哪些沉重代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4
「流金歲月」圍繞《英氣:阿咩正傳》一書所講的故事——另類香港現代史,由主角阿咩,筆名石中英的楊向杰邀請嘉賓對談,藉此還原當年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情況。今集邀請到貝鈞奇先生談談《英氣·第四章》一段關於1967的舊事。
從石破茂想到50年前的三木武夫
作者:關品方2025-02-14
石破茂繼承三木武夫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一個中國」的立場。50年前三木執政,正值中日友好時期。本文回顧三木生平及政治理念,冀望石破茂能改善中日關係,恢復兩國正常往來。
阿咩蒙難記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3
六七暴亂距今56年,不少人仍在責備「左仔」滋事,擾亂秩序。可倒過來一想:如果沒有阿咩等這種青年,拋頭顱、灑熱血,起而抗命,港英會改弦易轍,推出懷柔政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