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劇正經歷中興? 文化產業將是下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一起聽聽譚新強分享他構思和落實新派粵劇《蔽月無眠》的過程。
舉辦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暨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兩項活動頒獎禮,當日適逢中國傳統節日冬至,亦毋礙200位來賓參與。
首個通過嗇色園介紹香港文化在內地播映的紀錄片《園繫香江百載情》,12月23日的試映會,獲得一致好評。
願小田的精神常在,星光照耀這希望之城。
本屆「藝文香港」以「藝融天下、文薈古今」為主題,匯聚來自全球70多位藝術家的200餘件作品。展品涵蓋多元藝術風格與形式,其中包括亞洲當代藝術大師草間彌生的標誌作品《再生時刻》。
父親的同事我很多都認識,起碼也知道名字;對石中英這個名字卻很陌生,因此馬上通過魏月媚去約他見面,看看是怎麼一回事。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全新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開幕,展期為4個半月,聚焦中法兩國互相欣賞、啟發與交流的歷史,進一步實現促進文化對話的使命。
香港芭蕾舞蹈團多年來都在年底推出聖誕為題的《胡桃夾子》,舞團藝術總監介紹這經典加入本地元素的創作理念,為非常熱愛的城市立下慶典。
旨在詮釋水墨藝術之美「大華銀行水墨藝術節」於2024年「大華銀行水墨藝術節」於12月13日至29日在香港舉行。活動呈現水墨藝術的多元、展現本地藝術家才華。並促進公眾欣賞中華文化。
在整個「反英抗暴」鬥爭中,父親實際上都是站在「第一線」。他本來主要負責晚報的工作,即白天上班晚上下班。而負責《大公報》的同事,特別是要聞科等同事要在凌晨大樣定了後才可以下班,所以晚上上班。
胡燕青的創作生涯,體現了「Retire」轉化為「Refire」的精神,讓她在人生的下半場重新揚帆出海,活出璀璨的色彩。
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聽取民意,尊重這一有着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讓張家邊這一名片在城市發展的浪潮中,繼續閃耀着它的光彩,推動中山市經濟的再次騰飛。
羅孚先生是公認的伯樂,不少文化界的名家都與他的發現和培育是分不開的。這些響噹噹的名字,包括了金庸、梁羽生、董橋、李怡等等。
全國政協常委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於12月2日出席江蘇藝術家許贇的個人展覽「萬頃浪」,強調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性。他期待更多國內藝術家利用香港的文化資源,拓展國際視野。
本文分析得出水彩的獨特特質和潛力,若香港藝術家配合中華文化傳統底蘊、西方當代的表達等手法,融會東、西、中、外,配合本土、國際推廣及政策支持,將可創造香港獨特美麗的風景線。
「桑梓嶺南:饒宗頤在大灣區」學生比賽成功讓青年一代透過饒宗頤教授的學術與藝術成就,深入認識嶺南文化精髓,同時以多元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熱愛。獲獎作品將陸續於線上展示,讓更多人欣賞這些匠心之作。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11月26日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楊潤雄局長表示,期望在10年後,即2034年,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會達至2000億元,就業人數增加至26萬4000人。
當看到一項項烏鎮峰會上展示的數位化、智慧化技術應用於企業創新突破,躋身全球行業龍頭時,團員們紛紛表示,切實感受到浙江經濟的創新活力和蓬勃生機。
是次活動屬於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項目的其中一個大型傳播推廣活動,研究由樹仁大學助理副校長、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李家文博士主理。
21日,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了浙江寧波城楊村,這個通過藝術賦能,從落後小山村成為網紅打卡村的千年古村落,引得團員們嘖嘖稱讚,「綠水青山,景美民富,看到了浙江共同富裕的發展之路」。
19日,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一行來到浙江嘉興海寧,參觀當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的故居與金庸書院,觀鹽官錢塘潮水,感受「俠之大者」的家國情懷。
香港新聞聯采風交流團第一站就走進了杭州國家版本館,品味宋韻文化之美。
如何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精粹? 紅樓非夢讌有什麼特色?一起聽聽尹達剛廚藝大師與温愛詩中醫博士分享。
東升西降之說有什麼憑據和意義?九運下,未來10年世界還是戰爭不斷?一起聽聽術數名家文相濡的說法。
11月2日,香港出版總會為「故宮館藏× 香港非遺」展覽在深圳市深業上城舉辦開幕禮,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劉震表示,港府與社會各界一同努力,在全民閱讀工作上深入推進。
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特朗普捲土重來,賀錦麗代拜登為民主黨披甲上陣,究竟誰可以入主白宮,術數名家文相濡從風水命卦、兩人及其副手八字詳細分析後,指特朗普可以重返白宫,聽聽他怎樣說。
傳道,不只是一份價值觀,也是一條跑道。身為人師,既要了解自己的有限,也要明白我們對學生的最後角色,就是讓學生超越自己。如果每一位學生都對老師亦步亦趨,這是人類文明的災難,是人類發展的最大障礙。
當時的《東方大樂》紀錄片及古樂器照片運到芝加哥後,展示情況如何?觀眾反應如何?是否有任何當地的記錄、評論或報導?筆者便修了一通電郵,請求芝加哥公共圖書館人員協助尋找紀錄。
這些混血兒多由華人母親撫養長大,在其母影響下,往往對中國傳統及華人身份有更深的好感與羈絆。或許也正是這種家庭背景,才造就混血兒們抱有類近語不驚人死不休決心的族群面貌。
大同樂會是由晚清貢生鄭覲文於1920年在上海正名的中國音樂組織,宗旨在於「專習西樂,稽古與改造中樂,務使中西方得相濟互助之益……為世界音樂開一新紀元」,以達音樂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