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凍結哈佛大學22.6億美元補助及6000萬美元合約,因其拒絕打擊校園反猶太主義等要求。哈佛堅決維護學術自由,獲奧巴馬及其他大學支持。此舉或影響美國創新產業及全球競爭力。

關稅戰中方強硬反制,中美脫鈎斷鏈為何勢在必行? 北京如何打造剔除美國的國際經貿互惠體系?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資深傳媒人趙靈敏認為,中國指望修一條泰國運河規避馬六甲困境,或者通過掌握港口的運營權來保證關鍵運河通行的安全,根本不現實。

從時間緊迫性來看,特朗普及其團隊必須在90天內完成與超75個國家的談判,以應對債務到期,以及從7月開始的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

我們不用過度解讀美國關税戰的長遠意圖,以特朗普的風格,他要的是以此為勒索手段。勒索誰?誰不聽他指揮向中國加關税,他便不會真正撤銷對這些國家的關税。

這次特朗普的政策,終於令美國在金融市場上一直提出的美國例外論受到質疑,已動搖投資者對美國作為避風港的信心。美元終有一天會像以往西班牙披索般被取代,令美元特殊地位面臨終結。

加拿大與美國面積分居世界第二、四(中國第三),整個北美就這兩大國,一東一西都是幾千英里的大洋,注定唇齒相依。但加拿大在北面,大部分是寒帶凍土,民生物資注定要靠南方的美國,而不是倒過來。

謝祖墀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表示,中國在不少製造領域都躋身世界前列,特朗普很難利用一、兩招便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的角色,加上特朗普性格急進,推動政策時未有深思熟慮,所以他預期今輪貿易戰很難持續下去,可能數周或數月後便獲得解決。

為何美國軍事擴張是玩火自焚?特朗普圖謀格陵蘭、巴拿馬,是構建大美國安全秩序重要一環?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對中國的反制以加關稅至125%回擊,同時給其他國家暫停對等關稅90天,期間只加徵10%關稅。政治學者陳文鴻教授指出,此舉暴露出美國關稅戰針對的主要是中國。中國可對等反擊,其他國家卻不能,例如越南。聽聽他的分析。

過去幾年,國內提振消費的呼籲很多,宏觀層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應該說基本上屬於小打小鬧。如今,外部有來自美國不斷加大的壓力,內部有民眾改善生活的要求,正是推出重大改革措施的良機。

國際刑事法院這一可疑的機構不合常理地回頭插手,中方公正持平的發言點出關鍵,令其騎虎難下,前路尷尬。顔色革命與西方偽媒長期滲透,早已影響到這個小國的獨立自主發展。

全球將現權力再平衡,美國退出全球化領導角色,中國憑供應鏈韌性與規模加速與歐亞非經濟整合,被孤立的更大可能是美國。

如果中國主動降低關税,以後就抬不起頭,任由美國宰割。

特朗普的崛起得到關鍵性數量人民的支持。即使民主黨重新執政,他們也要照顧本土「美國優先」的情緒,不會重施極左政策。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考慮短暫豁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關稅,讓廠商有更多時間轉移生產線到美國,並回應指自己是非常有彈性的人。

譚新強認為,中國最重要的是爭取機會,改善與EU、澳洲、印度、韓國和日本關係,防止被反孤立。美國雖暫時停火,但已對世界貿易製造巨大傷害,其他國家未必全部懾服於她的淫威。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一日不擺脫困境,就一定讓全世界不得安寧,尤其中國。因此,中美博弈過招,已不是單純的經貿談判,還涉及軍事、盟友等方面的全面考慮。

特朗普推出的「對等關稅」並不是懲罰工具,而是結構性博弈的籌碼,用以迫使長期佔美國便宜的貿易夥伴,重新考慮其對美出口與關稅制度的取態。

過去的全球化的確不盡完美,而且這種由大國資本主導的全球化出現不少問題,在這個制度下,國際貿易也不見得自由和公平。發展中國家的公民社會早喊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另類全球化,但從沒有否定全球化。

特朗普擬對各國加徵「對等關稅」,但延後執行,實為談判策略,營造讓步假象以獲取更大利益。他此舉旨在孤立中國,迫使各國與中國脫鉤,最終目標是抑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

習近平期待以這次訪問為契機,同越南領導就中越兩黨兩國關係的全局性、戰略性、方向性問題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共同擘畫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藍圖。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講座教授兼顧問張炳良認為未來區域板塊多邊式貿易合作將取代全球一體化。美國的超級穩定已變得不可靠,但這不必然等於全面去美元化,因為美國仍是綜合國力至強的經濟體。香港尤須思考再出發的方向及策略,因為一向靠歐美貿易、物流中轉,以及與西方保持緊密聯繫的金融中心定位,包括港元與美元掛鈎,這些為本港取得全球樞紐地位,亦為國家所珍惜。

特朗普宣布關稅,引發股災。其目的到底是貿易孤立主義還是談判手段?最終特朗普暫緩關稅,但一切行動的目標直指中國。美國現時陷入Triffin Dilemma的極限,而中國則需再平衡發展,並建議藉此外交良機,與各國合作。

美國打關稅戰,觸發全球股債暴跌,是否為金融危機埋下伏線? 為何特朗普關稅政策有頭威無尾陣?一起聽聽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博士的分析。

特朗普的瘋狂關稅,最終只會加速全球經濟格局去美國化。

長和出售碼頭,如同夫妻鬧離婚,牽涉複雜利益糾葛。生意遭「惡霸」覬覦,當事人進退兩難。

香港要當好超級聯繫人,我敢肯定老路行不通,削弱美、西方元素,強化國家特色,背靠祖國,才談得上聯通世界。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或許標誌着全球化的終結,全球化現在被針鋒相對的討價還價政治所取代,從中國和加拿大對關稅政策的反擊顯而易見。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巴拿馬港口出售央企國企,李嘉誠才能名垂青史。至於中國民族復興,為何必須加強海洋安全?聽聽他怎說?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推出諸多新政,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他排斥新移民,再工業化注定失敗。他是否為討好選民而得罪了全世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