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01:03:1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灼見經濟

香港應主動對接十五五綠色減碳機遇 盡快檢討《氣候行動藍圖》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6
政府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展開透明且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的諮詢,並與公眾推行政策壓力測試,確保在2026年前制定進取務實目標的減碳路線圖。同時,香港市民應該凝聚共識,扭轉習慣以減碳,支持香港政府主動對接「十五五」規劃,以及更新其氣候政策。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李強:繼續擴開放合作 幫助外企融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4
總理李強表示,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設為約5%,將一方面實施更積極的宏觀政策,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必要時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馬時亨:香港要改革公共財政 實現量入為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馬時亨表示,香港需要改革,建議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並改革公共財政系統,最終實現量入為出的平衡預算目標。
承擔不足 滅赤不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政府編制裏的首長級公務員(俗稱D6、D7、D8)月薪是20多萬元,大部分享有房屋津貼,或者是住在高級公務員宿舍。設若讓中高級公務員減薪,真的會影響以至削弱他們的生活條件?
劉洋:港府發債水平健康 加稅削赤多是高債國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7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曾分析財赤因由的香港大學副教授劉洋認為,去年政府經營帳目下的非經常開支佔比回落至個位數,屬正常水平,略降開支就能解決政府經營帳目。劉洋亦引述有學術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百多個財政整合計劃,加稅削赤的國家多處債務高階,而香港的發債水平健康,情況不同。
葉秀亮教授:公務員、公營機構如何彈性上班削政府開支? 商界裁員怎樣學新加坡? 香港要經歷多久痛苦才能恢復競爭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5
公務員彈性上班取代減薪是雙贏方案?香港如何由競爭力強淪為全球生活最貴城市之一?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葉秀亮教授的分析。
雷鼎鳴教授:DeepSeek算力要求低 如何打破美國和科技企業壟斷? AI帶動多個產業發展 中國比美國更有哪些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4
DeepSeek算力要求低,將會打破美國和大企業在AI方面的壟斷? AI帶動多個產業發展,中國經濟比美國的優勢大?一起聽聽經濟學者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麥萃才教授: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香港財赤屬結構性還是周期性?政府滅赤與商界削成本有何不同?馬斯克AI查數提升政府效率,有值得借鏡之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怎說。
羅祥國博士:港府要恢復財政平衡 須做哪七大動作? 成立預算責任辦公室 可怎樣彌補現有制度不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1
經濟學者羅祥國博士在專欄撰文,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任內恢復整體財政平衡已是不可能的任務。要制訂恢復財政平衡的方案,先決條件是要能更準確的預測財政收入。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問責團體減薪  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凍薪──香港減赤之對策淺議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1
香港實施20多年的高官問責制,出現嚴重錯亂以至成效不彰,不是應該全面檢討嗎?在減赤的關鍵時刻,也是對問責作徹底問責的時候了。
基金教父雷賢達:全球進入兩極化 經濟表現亦走向兩個極端?美股連升兩年 為何不用擔心跌市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7
全球進入兩極化 經濟表現亦走向兩個極端?美股連升兩年 為何不用擔心跌市風險?一起聽聽基金教父雷賢達的分析。
譚新強:中國經濟開始復甦 如何善用DeepSeek發揮影響力? 怎樣有序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3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譚新強認為國家是時候善用DeepSeek時刻,以及有序開放互聯網和資本帳。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貿易戰2.0開打  特朗普預警周一加徵鋼鐵、鋁25%關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0
中國專家認為,特朗普旨在迫使習近平迅速達成協議的震撼性策略,效果適得其反,原因是特朗普從宣布到正式加徵關稅只預留了兩天,這個時間對習近平來說可能是無法接受的。
首屆富麗敦論壇舉辦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國際社會必須重新分配權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7
亞投行行長金立群指出,面對當前國際社會正面臨政治、經濟及環境等多重挑戰,應重新分配國際治理中的權力與責任。而當前的國際規則由二戰後的主要經濟體制定,他批評現有全球治理機制無法應對這些困境,並認為亟需通過深化多邊主義來強化國際合作。
譚新強:特朗普欲擴大美國版圖 是否門羅主義升級版? 可以拿什麼籌碼與中國談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4
特朗普欲擴大美國版圖 是門羅主義升級版? 中國GDP佔美國超過一半,特朗普在中美峰會前想拿到什麼籌碼? 一起聽聽投資人譚新強的分析。
安永預測港府財赤980億元  香港大學預計2025年經濟增長2.5%至3.0%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0
安永建議可考慮向海外平台開徵電子消費稅,政府亦要審視現有稅法能否有效捕捉到非香港居民在香港提供的部分電子服務和內容中取得的收入,為香港零售業和香港網上平台創造更公平的營商環境。
內地CPI 按年升0.2%  PPI跌2.3% 陳鳳翔:可調低利率促經濟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9
按月比較,內地CPI上月持平,去年11月則跌0.6%。食品價格按年由升1%轉為跌0.5%,非食品價格由持平轉為升0.2%,消費品價格下跌0.2%,服務價格上漲0.5%。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按年升0.4%,較去年11月擴大0.1個百分點。
譚新強:2025年十大預測 特朗普2.0和馬斯克聯手將有什麼驚天舉措? 俄烏戰爭為何難以短期內結束? 美股將創歷史新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3
2024年十大值得關注事項:川普回歸影響、馬斯克崛起、俄烏戰爭、中東局勢、中國經濟、香港政制、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美股泡沫、AI 發展。諸多不確定性,挑戰與機遇並存。
譚新強: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6
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傳金管局施壓銀行助新世界再融資 財經學者籲政府可介入 但要小心行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8
李兆波認為,如果動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助可能說不通,但若然鄭氏家族願意出售周大福企業資產或以這些資產作擔保,而且救助條件辣一些的話,那麼救助新世界並非不可考慮。
中央政治局會議對2025年經濟工作的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0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開會議,總結2024工作成果,並研判2025年經濟發展形勢。這個會議向來被視為最高級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這兩天的民間討論,11日將會有具體報告。
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周召開為明年經濟把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6
中美貿易戰升溫,市傳內地下周三的中央經濟會議最受關注的是中國會宣布哪些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計劃,緩解美國關稅壓力。香港中文大學莊太量教授預計明年中國GDP目標維持最低為4.5%至5%。
財赤估算倍增至千億 麥萃才:留意現金會計帳目運作和經濟周期表現,建議積極開拓新市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2月2日(周一)表示,2024至25年度的財政赤字估算,由年初預計481億元倍增至約1000億元。他表示,當局會着力檢視是否有空間進一步減省開支,增加收入則作為輔助。
劉遵義發表新著 探討中國經濟發展背後是奇蹟還是泡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7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教授日前出版新著。他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着「邊學邊做」的獨特優勢,她能迅速從其他經濟體學習,並發展、創造更成功的經濟模式。
單偉建:美國啟動貿易戰對華影響微 反而深化中國製造業水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單指出,貿易戰對中國製造業加工的深度發展,實際上起著積極的影響,真正能夠遏制中國發展的不是美國。無論是貿易戰或是制裁措施,也未能阻止中國經濟的發展,真正能遏制中國發展的是政策本身有否出現問題。
梁鳳儀:積極與中東市場加強溝通 陳繁昌:中東要尋找資產多元化 譚新強:中東歐美資金規模差距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二個討論環節「國際大變局」中,香港證券及事務監察委員會行政總裁梁鳳儀透露,亦有另一隻投資港股ETF會在沙特掛牌,形容是由「極具代表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
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 李效良教授:產品DNA概念至關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0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李效良教授提到,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轉變和重置平衡,企業迎來三大主要機遇。
譚新強:馬斯克公然為特朗普買票 美國選舉制度愈來愈腐敗? 中國彎道超車良機 香港應重啟政改 體現制度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29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認為,馬斯克公然為特朗普買票,民主黨亦擅用選民私隱資料分析投票意向,美國選舉制度不但兩極化,亦愈來愈腐敗。
2024年亞洲精算大會於香港隆重揭幕 千名精算師共襄盛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24
2024年亞洲精算大會於香港隆重揭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致開幕辭,表示香港作為亞洲金融樞紐,正處於全球風險管理和保險業務的關鍵位置,而精算師的專業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識蒸魚的黑白大廚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7
看來香港除了要識蒸魚外,還要一個識賣橋的Master Chef,否則美食天堂的美譽也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