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58:4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香港

香港危急
作者:陳文鴻2025-04-14
特朗普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香港還在粉飾太平,沒有一點危急之念。由亂入治,卻是進入衰落,香港還是變成中國的負擔。
床頭摔跤 床尾不和
作者:劉銳紹2025-04-14
長和出售碼頭,如同夫妻鬧離婚,牽涉複雜利益糾葛。生意遭「惡霸」覬覦,當事人進退兩難。
跨境旅遊:香港和澳門
作者:盧兆興2025-04-14
港澳特區旅遊部門主要負責官員羅淑佩和柯嵐分別訪京,就跨境旅遊問題與內地互動和合作,對兩地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哪吒大鬧北美共榮圈
作者:劉鴻輝2025-04-14
香港要當好超級聯繫人,我敢肯定老路行不通,削弱美、西方元素,強化國家特色,背靠祖國,才談得上聯通世界。
美國「對等關稅」打亂秩序 香港背靠祖國共闖難關
作者:阮紀宏2025-04-11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香港打擊嚴重,好在香港於經濟轉型中有了起步,高科技含量在增加中,這樣令出口多元化,商品出口與服務出口結構也會產生影響。
再論檢討主要官員問責制的必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10
識變求變應變,是中央對香港的期許,也是本屆特區政府的自我鞭策,那麼推行了23年的問責制,是不是也應該深入、徹底的檢視和衡量呢?
新聞聯舉辦兩會精神分享會 企業籲提升香港國際化優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9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的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傳媒、政界、企業、教育界和科技行業一齊探討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角色與機遇。
特朗普威脅再加中國50%關稅 貝鈞奇:籲政府再推還息不還債助中小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8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貝鈞奇指出,本港直接對美國的貿易額佔總量和比率不算高,唯仍受美國大幅增加關稅影響。港商一直積極拓展多方貿易渠道,包括東盟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許多廠商和貿易商在過去10年,已搬廠或轉移生產線到印尼、越南、泰國及非洲等地,特別是玩具和製衣業。因此,美國大增徵收關稅範圍延伸至百多個國家,也影響到港商。
馬時亨:強鄰虎視眈眈 香港怎樣避免坐以待斃? 加強危機意識 改革如何向南韓學習? (下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8
富衛集團主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周一出席論壇主題演講時表示,香港應該從多方面着手進行改革,包括與中央政府緊密合作、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增加香港旅遊景點,以及對公共財政系統進行改革。
馬時亨:香港人均GDP為何跑輸新加坡和澳門 全球競爭力是否所剩無幾?(上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8
富衛集團主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周一出席論壇主題演講時表示,香港應該從多方面着手進行改革,包括與中央政府緊密合作、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增加香港旅遊景點,以及對公共財政系統進行改革。
美公布對等關稅率 陳茂波:堅信開放合作是歷史潮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7
上周,美國宣布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留意和評估有關情況和發展,並從多方面為本地企業提供支援。
香港應該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作者:劉兆佳2025-04-02
香港過去一直與美西方的關係比較密切,今後香港需要致力加強和深化與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聯繫,從而拓寬國家和香港在國際上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
建議不降建築物條例檢控專業人士門檻
對於政府擬降低對專業人士的檢控門檻,令不知所承辦工程為僭建物的專業人士,也可因觸犯條例而要面臨法律責任,筆者建議應免除專業人士這種被檢控的風險。
美國新增制裁六名中港官員 中央駐港機構和港府同聲譴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1
今次制裁行動,以及向國會發表的《香港政策法報告》,表明特朗普政府決心向剝削港人權利及跨國打壓的人士追責。新聞稿指出,制裁的五名港官執行削弱香港自治權的政策,並意指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參與實施《國安法》。
香港《財政預算案》是一盤帳還是兩盤帳?
作者:羅祥國2025-03-31
政府今年的實際總赤字應為2249億,而非政府經常引用的670億元,其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6.7%,以任何國際標準來說,這都是非常高的。
陳茂波:超級三月盛事連連 吸引逾340萬旅客訪港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31
陳茂波司長分享本月香港盛況:國際七人欖球賽、巴塞爾藝術展、裕澤香江高峰論壇等活動,人潮湧動。跟國際嘉賓互動交流時,得到反饋相當一致,他們認為香港恢復了生氣和活力,對香港的看法愈趨正面和積極。
特朗普向全球汽車業宣戰 進口車徵25%關稅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8
汽車向來是德國引以為傲的產業,但近年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中美電動車的競爭,市佔率不斷萎縮。若然中美均對德國進口車實施貿易保護的措施,對德國汽車業就像一場「完美風暴」。
應對科技犯罪新挑戰 13位專家加入警政科技罪案顧問小組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7
第二屆科技罪案警政顧問小組召開首次會議,聚焦AI風險、Web3合規等議題,致力強化警務科技應用,保障社會安全。
公醫「革命」明年上路
作者:崔少明2025-03-27
醫療收費改革!門診由50元加到200元。按以往的社會風氣,事前以為加幅最多不過50%。而家呢個加幅豈止改革,直情係「革命」!當局咁勇,說白了:在新時代下,政府強勢!希望改革後,醫生能給病人多一些時間和關顧,給機會病人表達他們的感覺。
香港應主動對接十五五綠色減碳機遇 盡快檢討《氣候行動藍圖》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6
政府須投入時間和精力,展開透明且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的諮詢,並與公眾推行政策壓力測試,確保在2026年前制定進取務實目標的減碳路線圖。同時,香港市民應該凝聚共識,扭轉習慣以減碳,支持香港政府主動對接「十五五」規劃,以及更新其氣候政策。
世界已變得不能在商言商
作者:施永青2025-03-25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出售全球港口八成權益予貝萊德,表面商業交易,實則暗藏政治角力。美國施壓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旨在阻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鞏固自身霸權。此舉突顯國際關係緊張,中國崛起受美國掣肘,長和雖為港企,亦難置身事外。
關品方: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 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 還是攸關國安戰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2
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還是攸關國安戰略?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如何做一個愛國企業家?
作者:陳景祥2025-03-21
面對地緣政治變化和大國博弈的挑戰時,企業家們需要更多地融入政治角色,與國家站在一起,以維護家國利益為己任。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感染力和創意
作者:郭一鳴2025-03-21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感染力和創意。過去一年粵語版《我們的家》已經走進幾百所學校。除了音樂歌曲外,還有其他類型的愛國主義教育嗎?
馬時亨:香港要改革公共財政 實現量入為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馬時亨表示,香港需要改革,建議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並改革公共財政系統,最終實現量入為出的平衡預算目標。
趙雨樂博士:和黃千億出售港口 為何並非純商業交易? 買方貝萊德財團與白宮有何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有港媒稱和黃千億賣港口並非純商業交易,背後有何玄機?買方貝萊德財團與美政府關係如何千絲萬縷?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借來的時間 難還的未來
作者:袁彌昌2025-03-19
香港經濟陷困,百物騰貴。長遠規劃不足,產業創新乏力,社會瀰漫得過且過心態,泡沫破裂,前景堪憂。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有港商建言政府改變聯匯 冀減息度樓市寒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8
曾煥平表示,香港被迫將「錢」途押在美國特朗普總統身上,所以近日有不少智庫及商家向政府表達業界的擔憂,若情況持續,發展商財政急速惡化,後果堪虞。
陳茂波:數碼港招聘博覽聚焦AI 本周五起 提供逾2000 個職位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7
陳茂波認為匯聚培育創科人才,關鍵在於結合教育與實踐。讓科技界最前沿的人才、知識和經驗,匯聚到教育最前線,從而激發年輕人對創新探索的好奇心、燃點夢想,培養他們成為未來創新科技的領航者。
港澳辦轉載批評長和文章 羅祥國:美國關稅戰將改變貿易環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4
長和集團在中美博弈的緊張形勢下,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及海外港口業務。港澳辦網站轉載《大公報》一篇評論,批評長和所為「是沒有腰骨的跪低」。學者羅祥國認為,商人保障自己的資產「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