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九歲立志獻身教育事業的理想未改,我的兒童文學夢依然燃燒不滅。感謝我的學生,感謝我的小讀者,你們給予我的回報遠遠超過我對你們的付出。感謝冰心, 她的作品開啟了我創作兒童文學的道路。
近體詩首句可用韻,可不用。如果不用韻,首聯兩句的平仄剛好相對;如果用韻,則首聯兩句的末字會因皆為平聲而撞聲,但這種撞聲是可以接受的。
對仗是對偶的最高級形式,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予人美感,是漢語特有的藝術手段。
溫海進入龍津道時回頭看看身後的西頭村,高高低低、斑斑駁駁的木屋群之間點綴着深紅、淺紅的簕杜鵑花,還有4月應約而來的木棉花。溫海聽見花兒說:「進去吧、進去吧!」
饒學博大,涉及多學科和跨學科,吸引不少年輕一代學者加入研究隊伍,《文選卮言》的出版,對饒學愛好者不啻是一個好消息。
閻連科教授於香港科技大學舉行新書發布會,探討中國當代文學困境。他認為作家應追求文學真實而非複製經驗真實,並指出AI雖帶來挑戰,但無法取代具文學情懷的創作者。他鼓勵年輕作家撰寫時代面貌,推動文學發展。
五七言詩句式各四,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仄起仄收。另有四六言句式,用於詞聯。
作家以己之力籌款,協助有需要的兒童;以己之創作,撫慰人心,誰敢說慈善與文學沒有關係?
五四時期追求文體解放,把詩詞和文言文綑綁一處,要一併打倒。但仔細想想,二者的性質並不相似。
我國提倡兒童文學,也是從民國十年開始。除了教科書實行「兒童文學化」之外,還大量翻譯和改寫外國的寓言和童話,以供兒童課外閱讀,《伊索寓言》是材料來源之一。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張愛玲的文字有其獨特風格。她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她最終能夠在海外取得輝煌成就,還要感謝夏衍。
王力的《詩詞格律概要》,名聲響亮,版本很多,也容易買到。此外有幾種書,我以為更值得推薦。
「利他」究竟是什麼?心理學家把動機視為界定利他精神的重要關鍵。利他,其動機必須不為自己,而是為他人。
那年黃昏時分,街頭街尾都是煮飯的香味,還聽到鄰居的鐵鏟撞擊鐵鑊的聲音,像兩拍音樂,歌曲叫「炒菜」!
"Embracing uncertainty will not restore us to being in control, but hopefully it will enable us to learn to live with the digital Others in a common world yet to be made."
帝王作詩,往往被標籤為附庸風雅、不務正業。事實上,中國素有詩教傳統,帝王作詩非但不是「附庸風雅」,反而更是「主持風雅」,要以詩歌感化臣民。西方君主多半是以贊助者的身份與文藝結緣,而中國的帝王則更積極投身文藝之中,參與創作,歷代帝王留下的詩作不在少數,尤其是先唐時期。
提起《格林童話》,許多人都聽過《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狼和七隻小羊》等使人着迷的故事,可是對於搜集這些童話的格林兄弟的生平事蹟,卻所知不多。
韋瀚章自幼喜好創作長短句,身為廣東香山人而早歲負笈上海,諳熟國語、粵語的音律。
晚清之世,西方基督教音樂與新式軍歌隨着船堅炮利而傳入中國。19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進入創作繁榮期。
讀蘇軾詩詞,如靈丹妙藥,人情可以有着落處,生命可以有開悟處,配以香茗清盞,品味古今。
《易經》是一部卜筮的書。古人雖曾以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大事,然而更多學者以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把書中的高深思想與現實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找出做人處世的義理。
捐贈的物品共數千件,包括張愛玲的作品手稿和照片、與宋淇夫婦的書信,宋淇與錢鍾書等文壇泰斗的書信交流,反映文化界留下的足印和貢獻。
《一代楷模郭之奇》一書深入淺出介紹明末潮汕忠臣郭之奇生平、故居,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適合青少年讀者認識這位民族英雄。郭之奇忠君愛國、寧死不屈的精神,在當今推動文化自信、愛國主義教育的背景下,更顯意義非凡。
在Castle Hill商場書店,數月來,常有作者擺攤售書並與讀者交流。他們有的以寫作抒發愛好,有的則探索科幻與哲學的融合。我雖非每本書都鍾愛,卻樂於支持這些本土作家,並期待參與今年十月底開始的藍山作家節。
兩頭蛇神話遍布全球,兼具善惡二元性,與其他物種同體或相互轉化。北方神祇多以兩位一體形象出現,例如龜蛇合體的玄武,象徵生死同構。從兩頭蛇到玄天上帝,體現了人類對生命及其背後世界的理解。
兩頭蛇意象古今多變。古代或為仁德化身,或為王者吉兆,亦或象徵先祖伏羲、女媧及虹神。後世則衍生陰險狠毒之喻。科學角度,兩頭蛇實為基因突變,型態各異。本文旁徵博引,探討兩頭蛇文化意涵之流變。
著名作家葉兆言分享嶺南大學駐校經驗,暢談寫作心得。他讚揚嶺大匯聚兩岸三地文壇精英,駐校期間讓他印象深刻。他以獨特視角觀察香港的變遷,並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作家勇於創作,持續寫作才能發現天賦。
香港近年有不少作家加入創作推理小說行列,這是值得高興的事,那種投入感及親切感之高,就不能和其他地方的創作比擬了,我喜歡本地的作品甚於東野圭吾。
我們所看到的,所理解的,都不是真正的顧城,只是我們自己相信的顧城。他的內心最深之處,誰也猜度不到,包括了和他如此親近的謝燁。
古人賦予文字深刻的意義,而我們則可以在此基礎上,試圖用它們來觀照當代生活,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體會古人的情緒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