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利他利己的精神下,我們才能實踐生命無上的價值,才能體現萬物皆能共容、共用、共榮的價值。
我們深信東方思想中的利他與和合的價值觀,能夠在經濟生活上更能實現一個富足、平等與圓滿的幸福社會。
個人主義的思維體系,讓資本主義極度追逐物質慾望的滿足。消弭個人主義的過度彰顯,才能消弭物質欲望無止境的滿足。
個人應在何種框架下,才能夠成為真正幸福和完滿的個人?遵循何種模式與思想,才能讓生命找到根本源頭?
海洋貿易促進城市的興起,使得新興城市中的商人和工匠逐漸擺脫過去佃農的角色,獲得人身自由和財富,教會和政府的控制也逐漸出現了制衡與抗爭的力量。
中國的善是共用、是均富,是雨露均沾,是利益萬民、利益萬物,是為至善。善是動機,是方法,也是結果。動機的善,方法的善,與結果的善,三者具足才是善的意義。
不確定因素愈來愈多,企業再詳盡的預先計劃、策略,一旦面對極具變動的環境都會失能。唯一能憑恃的是信念與企業體現的核心價值。
從歷史的角度看,一個強大的經濟體背後必須有強大的文化思想作為支撐。同樣,追求持續發展的經濟實體也必須建立在強大的文化思想基礎上。一旦缺乏這種文化的支撐,經濟發展將遲緩,甚至逐步走向衰落。
善是利他。善經濟就是從利他的角度從事經濟活動。經濟的主體就應該是利他。善是和合,以利他為動機,和合為方法。以共善為目標,是我心中善經濟的理想。
善經濟的最高目標是促進萬物共生共榮,明白個體與群體之間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超越源於恐懼意識的零和遊戲,從集體共善到集體共榮。
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危險的環境中,人們面臨着生存的困境。面對食物與生命安全的威脅,如何選擇才能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能獲得所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