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58:4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小學

毋負韶華──驃騎鐵將霍去病
作者:陳月平2025-04-15
霍去病出身低微,卻憑藉自身努力成為一代鐵將,說明英雄莫問出處、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念。
以電影啟發人生
作者:彭智華2025-04-11
數年前有一間小學將學校的活動室更改為微型電影院,能讓一班學生同時觀看一套電影,學生在觀看完畢後要提交報告,就着電影內容或拍攝技巧撰寫。借用電影啟發乎學生思考。
腹有詩書賽前講座 潘銘基、賴慶芳、蒲葦分享學好中文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1
第五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將於今年4月展開,三位比賽顧問向師生家長分享如何學好中文的心得。
教師專業操守違規數字持續飆升 如何遏止歪風
作者:鄒秉恩2025-03-31
要短時間收阻嚇之效,遏止師德敗壞歪風,筆者認為政府可從制度強化、教育預防和社會監察三個方向思考。
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腹有詩書比賽激發民族自信 傳承中華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9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希望利用生動活潑的比賽方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一起聽聽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談談贊助這個活動有什麼意義?
獎杯背後的意義
作者:翁港成2025-03-28
在現實世界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也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成就。無論獎杯的大小,也不應輕視球隊的努力。
打破學科壁壘:小學數學建模的超學科融合
作者:吳家豪2025-03-20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應打破學科壁壘,結合科學、資訊等學科,讓學童以際問題運用數學,培養其綜合素養及創新能力。
學科教學更要教提高效率
作者:吳文軒2025-03-19
系統性的效率提升訓練,例如明智地使用能量、設定界限及防範完美主義,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能助學生突破瓶頸。
換了新校長……
作者:鄧兆鴻2025-03-18
校長的更替是原校晉升,還是空降的好?這不能一概定論,要從學校的發展需要來看。
能夠善用AI 須經不同學習層次
作者:徐俊祥2025-03-14
初始引入AI的當下,重點應放在哪些學習環節?最重要是培養學生哪種能力?究竟AI會是輔助學習,還是代替學習?在此刻開創發展的階段,如何為學生在AI世代中追求真正的學問,的確值得我們審慎思量,做好定位。
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以企業之力,傳文化薪火於童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4
第四屆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圓滿落幕,本社希望通過生動活潑的比賽形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
滿足內地人才子女入學的需要
作者:曹啟樂2025-03-12
新來港兒童大部分需要到學校叩門,插班就讀。政府適宜認真考慮,提供什麼誘因吸引津校取錄他們。深圳是最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擴展港人子弟學校以增加學位,也可以紓緩新來港人才子女的就讀需求。
訓輔主任形象的重塑:從威懾管教到專業支援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1
訓輔主任扮演關鍵角色,需要與家長、學生溝通,制定個別化的支援計劃,並協調多方資源來幫助學生。這些努力往往是無聲的,但對學生的成長卻至關重要。
略談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陳玉燕2025-03-10
有燈,就有人。感謝所有矢志傳燈的新進,縱然長路漫漫,但可以告訴你,這是一份值得委身的使命。
小學生看「白宮駁火」
作者:郭一鳴2025-03-07
小學生會透過網絡的視頻,了解國際新聞,但相較成人,他們更關注影片是否有趣。也許,網絡上這些充滿娛樂性的大人物的視頻和事件,將會成為小學生對國際新聞、國際政治的啟蒙教材。
新視野未來教育 AI+技術潛力無限
作者:林泳施2025-03-05
善用AI將會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文章標題的「新視野未來教育」就是提倡辨識學生能力各異,能提供個性化的支持,鼓勵學生提問,並促進自主學習。
探索古典文學之旅──第五屆腹有詩書問答比賽專題講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04
現正接受報名。歡迎全港小學教師、有意參加第五屆腹有詩書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師生、有興趣之家長及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帶領同學參與朗誦比賽的回憶
作者:洪細君2025-03-03
同學努力付出才會有收穫,語文才會進步。訓練前,我也要求學生先查字典,了解詩歌每一句的意思,每一字的讀音。筆者替三至四位同學報名獨誦,選同一首誦材,彼此可以互相交流切磋,有經驗的參加者又可以和未曾參加的分享心得。
財政緊縮下 學校領導的準備
作者:馮文正2025-02-28
政府的年度《財政預算案》由4月開始,但學校的撥款9月開始計算,即是說,本財政年度撥款即使縮減或凍結,也由9月開始執行,這個時間空間,學界應該好好盤算。
兩地家長教育異同
作者:楊佩珊2025-02-21
香港與內地的家長教育指引雖在形式與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標一致,即通過家校合作,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兩地的經驗與實踐智慧,為家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與啟示。
淺談反衝效應
作者:劉煦元2025-02-20
當反衝效應達到最高點時,學習動機的提升與增加成正相關。然而,超過這個高點,學習動力的增加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績效下降。
玩轉數據:在統計中探索閱讀中的數學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5-02-17
數據是數學建模的基石,任何一個模型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持。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數據背後的規律,並用數學語言來描述。
港府批兩國際學校用地  雷鼎鳴:高端人才重視子女能否入讀頂級國際學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3
國際局勢緊張,雷鼎鳴教授說,這是吸納外國高端人才的好時機:「香港可成為極高端人才的好選擇,但須反思部署和提供真正優良的支援,才能吸納這類頂尖人才。」
遴選校長的遊戲──如何迎接面試的挑戰
作者:鄒秉恩2025-02-13
本文擬向一些有志從事校長的年輕教師,給一點善意提醒和忠告,期望大家能以最佳狀態去迎接艱辛的任務和挑戰。
梁恩能副校長x何寶鈴校長:照顧寵物如何啟發教育下一代? 怎樣平衡工作與照顧寵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2
照顧寵物如何啟發教育下一代?如何平衡工作與照顧寵物?一起聽聽教育評議會執委梁恩能副校長與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何寶鈴校長分享他們的經驗。
重讀莊子有感
作者:鄧兆鴻2025-02-12
莊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崇尚自由,善用寓言闡述道理。莊子帶出了人與人的不同性格及需要。我們不應以自己的偏好來批評他人、左右他人的決定。
學界的精神壓力
作者:陳奕偉2025-02-11
香港師生工時長,壓力大,如何在有限時間兼顧教學、行政、課外活動及生活,達至可持續發展?減少課時、善用科技及彈性上課模式等,或許能為師生創造留白空間,提升身心健康。
鵬程慈善基金主席鍾志平博士:團隊合作重在培養 正確看待輸贏得失(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7
第四屆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圓滿落幕,本社希望通過生動活潑的比賽形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
新世代教育者的戰略教育思維
作者:鄭家寶2025-02-07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這一理念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理念。這不僅為我們指明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也賦予校長們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
何劍輝主任x何杏研:學生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 香港怎樣填補科技人才短缺? 學界與業界如何充分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06
學生如何面對AI帶來的挑戰? 香港怎樣填補科技人才短缺? 學界與業界如何充分合作?一起聽聽教育評議會何劍輝主任與「學而人才庫」董事及共同創辦人何杏研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