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44:3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台灣

南海局勢恐升級 特朗普威逼中國讓步求和
作者:何志平2025-04-15
美國一日不擺脫困境,就一定讓全世界不得安寧,尤其中國。因此,中美博弈過招,已不是單純的經貿談判,還涉及軍事、盟友等方面的全面考慮。
盧兆興教授:賴清德「17條」觸動中方紅線 美國如何介入台海緊張局勢? 特朗普關稅戰將促進中日韓改善貿易關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9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以「17條」掀兩岸認知戰,未來台海局勢會否升溫?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能否促進中、日、韓貿易關係?一起聽聽政治學者盧兆興教授的分析。
台海戰雲密布 盧兆興:軍演是遏制台獨親美反中的姿態展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3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賴清德引美軍入台:大罷免是綠營製造內亂起手式
作者:關品方2025-03-28
台灣大搞選舉,民眾出現兩種極端情緒,一是選舉疲勞,一是選舉狂熱。選舉變成政黨之間爭權奪利的方便工具。細看所謂「大罷免」的政治操作,就可以認識到它的荒謬之處。
親美、反中、反在野黨政策 台灣走向攤牌的危險?
作者:盧兆興2025-03-24
在親美民進黨領導層看來,更加靠攏美國可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任何軍事攻擊或侵犯,但在特朗普的交易外交政策下,台灣可能會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而被犧牲。
賴清德愚蠢又再挖新坑 自己跳進去
作者:關品方2025-03-14
台獨分裂勢力自從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上台以來,不斷配合美國在後面的慫恿,持續向大陸挑釁。賴清德以徹底賣台的方式乖乖交上保護費,但不管他怎樣賣力取悅美國,估計最終難以藉此保命。
掃帚不到灰塵不走  台獨不打不倒
作者:關品方2025-02-21
大陸對台灣當局的善意,台灣的民意代表不可以再假裝看不見;只有主動配合大陸,握手言歡,一笑泯恩仇,談和統細節,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
城大公布LIVAC新聞人物榜  中美元首高鋸香港榜首  姜濤林峯上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5
香港城市大學日前公布2024年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習近平、賴清德、馬英九三人領先,清一色為政治人物。
許楨教授:中美關係怎樣決定台海政局發展? 為何台灣民進黨將長期執政 國民黨難有效制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20
中美關係如何決定台海政局發展?為何台灣民進黨將長期執政,而國民黨難有效制衡?一起聽聽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教授的分析。
島內兩黨鬥爭激烈  局勢或處突變前夜
作者:關品方2025-01-17
台海局勢如今外弛內張,民意兩極分化,統「獨」矛盾尖銳,估計幕後正醞釀大變動。今年島內可能會有戲劇性的發展,不排除出現內鬨或騷亂。
趙雨樂博士:從柯文哲貪腐案 看台灣怎樣走向黨爭亂局? 賴清德大手向美購軍備 為何最終得不償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5
從柯文哲貪腐案,看台灣如何走向黨爭亂局?台灣大手向美購軍備,為何最終得不償失?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台灣政治鬥爭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5-01-06
台灣現在深陷黨派間的政治鬥爭,但執政的民進黨似乎容忍國民黨扮演緩和兩岸關係的中間人角色,並探討台灣未來的任何建設性解決方案。
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清德:明年6月銜接漢光前導演練  郭一鳴:深綠向美示好配合兼邀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7
台灣「萬安」、「民安」演習將整合為「2025城鎮韌性演習」,加強跨部會聯繫及備援機,強化非軍事部門防護機制。資深傳媒人郭一鳴指這是賴清德向特朗普發出需要關注台灣的訊息,也表明台灣願意配合美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的行動。
年度漢字的反映和指引
作者:張建雄2024-12-25
台灣不可能學新加坡。台灣所謂民主,只是三個爛鳳梨挑一個,換一個菠蘿又怎樣?美國布林肯要下台了,說台灣是它的事,還有一個月吧!也是騙。
兩岸社會互動新進展
作者:盧兆興2024-12-02
近來兩岸社會互動的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台灣的國民黨元老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而大陸方面則不僅僅以中華文化復興的概念作為訴求。
趙雨樂博士:特朗普要求台灣交保護費 是介入台海鬥爭還是想發戰爭財?馬斯克在兩岸與美國之間將扮演什麼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8
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競選時揚言要求台灣交保護費,是介入台海戰爭還是想發戰爭財? 台灣希望買入F35隱形戰機,美國為何拒絕割愛?一起聽聽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唐英年:打造與紐約、倫敦比擬的文化產業 陳坤耀: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有壞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一個討論環節「香港新征程」中,唐英年被問到資金問題時表示,西九「既是一個產業,又不是一個產業」,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陳坤耀教授被問及特朗普上台是否會帶來壞影響,他表示不擔心。
灼見名家十周年論壇隆重舉行 特首李家超:開創新局 必須先洞察局勢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灼見名家傳媒慶祝成立十周年,11月11日(周一)假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周年論壇暨十周年慶典,邀請了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以及多位極具影響力的演講嘉賓,剖析最新的國際形勢及香港發展。
許楨:特朗普重返白宮 如何重塑地緣政治格局?中美鬥爭會否進一步激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會不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8
特朗普事隔4年重返白宮,共和黨也一併取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特朗普在第二任總統期間會怎樣草擬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華方面。
陳文鴻教授:北京會否先發制人 提早消滅台獨分子? 美國在香港掀起顏色革命是轉捩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8
美國大選結束,北京會否改變對台政策? 一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分析,為什麼中國已「完全從夢中覺醒」。
中國軍演回應賴清德演講:走向軍事還是政治解決方案?
作者:盧兆興2024-10-21
毫無疑問,台海兩岸的問題能否獲得和平解決是個挑戰,如何處理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關注,雖然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政治介入是不可接受的,但至少一些主要國際參與者能接受解決方案。
美國國會「中國周」 通過多項針對中國法案 學者:政治意味大於經濟影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2
美國國會自9月9日復會後,展開了所謂「中國周」,密集表決了多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旨在抗衡中國的影響力。Orientis首席經濟師、學者徐家健認為,美國眾議院今次通過的政治意味大於實際經濟影響。
台灣島內爆發政黨衝突 激烈程度超乎想像
作者:關品方2024-09-12
柯文哲也非善類,不會甘心羈押後被判刑,從此斷送政治前途。政治形勢的蝴蝶效應一旦到達臨界點,或會一發不可收拾。現時的關鍵節點,是藍白聯合抗爭,還是綠營壓勝,大破在野陣營。
許楨:在野黨主席柯文哲被捕 台灣公檢法獨立性堪憂? 柯選擇不抗告 民眾黨存亡會否影響政治大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0
在野黨主席柯文哲被捕,台灣公檢法獨立性堪憂? 柯選擇不抗告,民眾黨存亡會否影響政治大局?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怎說?
盧兆興:兩岸關係為何谷底反彈 民間交流日益繁忙? 金門、馬祖為什麼成為台海談判的地緣戰略平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3
盧兆興教授認為,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
因貪污案被扣查獲法院准「無保請回」 柯文哲斥受盡「壓迫、凌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2
法院認為,柯文哲並非都委會的與會人員,無從直接知悉開會情形,自身亦無相關專業,而是主張信賴都委會決議及彭振聲意見,所以柯犯罪嫌疑不重大,以「無保請回」釋放。
兩岸互動新趨勢
作者:盧兆興2024-08-26
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保持謹慎樂觀。
兩岸和平統一 香港特區具體可以做什麼?
作者:關品方2024-08-23
在海峽兩岸的經貿活動與及人員往來兩方面,香港民間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應長期堅持,不可小覷香港特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盧兆興教授:兩岸在衝突中交流 務實主義仍是主調? 國民黨在維持兩岸互動發揮什麼作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15
2024年7月24日,兩岸就2月14日一艘大陸船隻遭台灣海巡署船隻追趕,導致意外沉沒,兩名漁民不幸身故的撞船事件,達成務實和解的共識。盧兆興教授認為,這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
奧運、國家認同與本土認同:反思與觀察
作者:盧兆興2024-08-12
內地和香港運動員在2024年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鞏固了香港人的中華民族認同和香港本土的認同,也為港澳國民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