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30:1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藝術

蛙王駕到 人群蜂擁
作者:益行2025-04-14
蛙王早年師從本港現代水墨大師呂壽琨,從傳承角度而論,此弟子似乎有些逆反,未有循規蹈矩,卻劍走偏鋒。他在對立和平衡中踏上征程。
讓我們去台北看展覽
作者:陳嵐2025-04-09
說到路易絲 ∙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很多港人不知她是何方神聖。但是說起她的蜘蛛雕塑,大概十位香港人九位都知道,因為港人常去的東京六本木新城之森大廈前,就有路易絲∙布爾喬亞創作的蜘蛛。
難忘的校慶歌劇
作者:周光蓁2025-04-01
作為香港演藝學院校慶40周年的重頭節目之一,音樂學院連同舞台製作、舞蹈、戲劇等學院逾百同學,精心炮製莫扎特雋永也富挑戰的歌劇《唐璜》。
杜寶玉貼地氣的水墨情
作者:益行2025-03-27
杜寶玉在香港出生,獲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碩士。2014年開始習畫,至此十餘年的努力,作品不凡,脫穎而出。
讓我們去深圳看藝術展
作者:陳嵐2025-03-25
今年的深圳藝術周開幕,除了推出「藝術漫遊」(Art Walk)之外,木星美術館的展覽「命運的邊緣」帶來日本當代裝置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作品。
香港故宮全新特展「流動的盛宴──中國飲食文化」即日起至6月中展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流動的盛宴」特展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匯集珍貴文物,以「流動」為主軸,探索中國飲食文化在時間、空間和文化上的演變,並結合多媒體互動裝置,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珍金絲生平舞台劇 音樂版《輝煌!》世界首演
作者:傅瑰琦2025-03-19
嘉蘭的音色醇厚,音樂感亦佳,站在台上的氣場,倒反映出主人翁當年的極度自信。
流行沉浸式劇場:你認識五類新「花臣」嗎?見慣亦平常?
作者:李偉民2025-03-07
作為觀眾,我喜歡被動,不喜歡和演員互動。看表演是為了視覺、聽覺和心靈的享受,而不是去做運動,郁手郁腳、走來走去。
文化加藝術──執字粒
作者:劉銳紹2025-03-03
展覽「細說從頭」展現香港印刷業發展歷程,從字粒到印刷機,勾起懷舊情懷。筆者重溫鉛字排版印刷,喚起50年前「執字粒」回憶。反思如何在文化傳承中找到新時代的價值。
藝術可以成城──日本青森的藝術振興經驗
作者:陳嵐2025-02-25
如何以旅遊、藝術文化來振興該地區,是青森過去20多年一直努力深耕的計劃。根據青森縣旅遊局的數據,這項計劃已初見成效,2020年因藝術活動而來訪的遊客數量就達到了約20萬人,對當地經濟的貢獻超過了2億日圓。
李子玉「朝花夕拾」水墨畫展  與李歐梵共同創作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25
李子玉個人水墨畫展「朝花夕拾」將展出36幅抽象派水墨作品。李子玉認為,藝術創作應當是一種「無為」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形式和技巧。她以直覺作畫,通過不同的色彩,畫出內心的情感。
戲曲中心流行曲
作者:周光蓁2025-02-18
西九戲曲中心耗資龐大,以粵劇為主,但高昂租金令不少戲曲團體卻步。中心故開放予其他表演,黃凱芹和杜自持的聯合音樂會便是一例,演唱多首金曲,氣氛熱烈,歌迷更跑到台前聚集,是為戲曲中心的一個奇景。
愛!從哪裏開始?
作者:劉銳紹2025-01-20
兒童劇不是由大人演戲給兒童看,而是讓兒童參與並成為主角,才有真趣。香港戲劇工程在培養兒童戲劇細胞,也藉排演相處解決矛盾的經歷,學懂理解和愛。
藝術界有別於劇團領軍  胡恩威:為什麼要投身藝術倡議?
作者:李偉民2025-01-17
胡恩威開口見膽、真率坦白。如果喜歡你,他會畢恭畢敬、暢所欲言,但如果不喜歡你,他便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碗碗碟碟,堆在你面前,「無面俾」!
黃孝逵的水墨魅力
作者:益行2025-01-16
黃孝逵迷戀海景和大自然的恢宏,破舊立新的皴法具備個性的筆墨符號,筆端由點到線,水平橫向,展伸長短不一的線條,交織組叠成深淺的面積。獨具匠心的創新之皴,被藝壇前輩馮今松定名為「織錦皴」。
從陶瓷入手認識歷史與文化
作者:蔡國光2025-01-13
陶器的發明標誌着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與農業文明發展的生活需要。中國最早期的陶器,從史前考古發現,最盛名的有黃河中游範圍仰韶文化的彩陶、中下游龍山文化的黑陶。
心之觀照的當代藝術語言
作者:益行2025-01-02
藝術家董慧以羽毛為核心,創作水墨、裝置藝術等,探索生命真諦。她從金融業轉身藝術,師承多位名師,作品屢獲獎項。本文介紹其創作理念及代表作如《冰心寂寂》、《一根羽毛丈量時空》等,展現其獨特藝術風格。
蔡敏志教授:培養年輕人對藝術興趣
作者:編輯精選2025-01-02
如果你希望在演藝世界追夢,我鼓勵你堅持無畏和創新的精神,並以善良和同情心超越一切;善良並不是弱點;它的力量常被低估,而這一切將會成為你強大的力量和後盾。
2024年度風雲人物│許冠文:喃嘸師傅文哥其實是個喜劇人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31
2024最後一天,回顧風雲人物,美國特朗普皇朝2.0歸來,再登《時代》封面。韓國總統尹錫悅無預警戒嚴5個半鐘,連破三項紀錄:戒嚴時間最短、任期最短、首位總統在任被捕。另一邊廂,任期最長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治下,以哈戰爭已經持續1年2個月3周又2天,加沙人民將在地獄中度過第二個新年。 香港,我們有票房破億的現象級電影《破‧地獄》,還有個本來想做總統的喜劇之王許冠文。
劉家昌與瓊瑤的隕落
作者:廖書蘭2024-12-27
瓊瑤那與生俱來的文采,那令人神往的古典詩詞,那美麗的男女邂逅,我看完了一本小說,一個星期走不出來,仍困在愛恨交織的情節裏,瓊瑤的文字的確具有地表超強的魔力。
香港中樂團12.28廣州獻藝   星海音樂廳新年季度重點節目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24
演出由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親自領軍,三弦首席趙太生擔任獨奏,成為星海音樂廳新年季度「名團名家 暢響灣區」的重頭節目之一。
譚新強:香港粵劇怎樣經歷中興? 文化產業為何是香港下個快速增長行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23
香港粵劇正經歷中興? 文化產業將是下個快速增長的行業?一起聽聽譚新強分享他構思和落實新派粵劇《蔽月無眠》的過程。
第二屆「藝文香港 ART HONG KONG」國際博覽會開幕 促進多元文化交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20
本屆「藝文香港」以「藝融天下、文薈古今」為主題,匯聚來自全球70多位藝術家的200餘件作品。展品涵蓋多元藝術風格與形式,其中包括亞洲當代藝術大師草間彌生的標誌作品《再生時刻》。
香港故宮「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特展揭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7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全新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開幕,展期為4個半月,聚焦中法兩國互相欣賞、啟發與交流的歷史,進一步實現促進文化對話的使命。
歌劇之父的功架
作者:周光蓁2024-12-17
今年是普契尼逝世100周年,捨易取難上演難得一聽的歌劇精品,3小時內全部高質量演出,筆者認為絕對超值。3部短劇的內容、意境各有不同,但藝術含量之高,敬業的盧景文及團隊功不可沒。
胡桃夾子的冬日樂園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17
香港芭蕾舞蹈團多年來都在年底推出聖誕為題的《胡桃夾子》,舞團藝術總監介紹這經典加入本地元素的創作理念,為非常熱愛的城市立下慶典。
情真意切的人物寫照
作者:益行2024-12-16
潘教授筆下描繪的不是明星,不是英雄或偉人!是極其平凡的素人,他關注的是人物的靈魂,本質所透射出的魅力。映入觀眾眼簾的筆力,入木三分,秉性使然。
黑白銀鹽 細述香江昔日歲月
Stanley透露正在籌備海外及內地的作品展覽,還想將部分作品數碼化,加入人工智能AI技術,令照片「活」起來,變成影片一般,讓人們通過更生動的方式細味昔日香港的街景和日常。
文學家胡燕青畫展「夜涼如水」 十年磨一劍 以畫續說心中情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12
胡燕青的創作生涯,體現了「Retire」轉化為「Refire」的精神,讓她在人生的下半場重新揚帆出海,活出璀璨的色彩。
佩佩:我的生活有愛,有希望
作者:張灼祥2024-12-12
在現實生活裏,鄭佩佩可是好事多磨,她卻不肯妥協:「我也有千種理由,讓我不開心過日子。但我沒有啊,因為我的生活有愛,有希望。」看似簡單不過的幾句話,對殘酷現實的回應。其實有此識見,一點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