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亮眼,包場功不可沒,讓弱勢群體也能欣賞佳作,同時提升文化軟實力。然而,包場爭議仍需關注,如何在公益性和市場真實性間取得平衡是關鍵。
即使偶爾被生活擊倒,你有再次爬起來的勇氣嗎?這齣以拳擊運動為題材的原創音樂劇,講述兩位主角在迷失中相遇,互相啟發與成長的故事。劇中共16首原創搶耳歌曲,由現場樂隊與演員熱血演繹,並獲中國香港拳擊總會全力支持,帶來如臨拳賽現場的震撼感。
《看我今天怎麼說》在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得七項提名,包括「最佳導演」、「最佳電影」。黃修平也表示,這部電影是他最滿意的作品,獲七項提名的確好難得,但還是以平常心去面對。
盧國沾先生離開無線電視,跳槽佳視,創作《小鳥高飛》以明志。「逆境之下努力自強,是應付謠言和困難的最佳方法;無論成敗,也對自己有個交代。」這些話,可以成為所有人的座右銘。
美國支持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引發質疑。加沙傷亡慘重,猶太人自身經歷過種族清洗,為何重蹈覆轍?美國基督教價值觀與支持以色列迫害巴勒斯坦人似有矛盾。耶穌普世宗教與猶太教的衝突,美國是否被猶太利益綁架?
漢人自古就有以叠字作形容詞後綴這種習慣,而該叠字又可作中心詞的比喻,我們的祖先於是就有「靜英英(「英英」為借音字)」用來形容某處其靜如寒蟬的這個說法。
從文字學看巴拿馬運河事件有什麼玄機?今年腸胃易出問題,十二種不同病症反映了哪些情緒?和玄學有什麼問題?一起聽聽易學家侯天同的分析。
「利他」究竟是什麼?心理學家把動機視為界定利他精神的重要關鍵。利他,其動機必須不為自己,而是為他人。
那年黃昏時分,街頭街尾都是煮飯的香味,還聽到鄰居的鐵鏟撞擊鐵鑊的聲音,像兩拍音樂,歌曲叫「炒菜」!
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富有歷史、文化和社會意義外,也富含着教育意義。客家遺址是承載客家文化的自然空間,極具開發潛力。
"Embracing uncertainty will not restore us to being in control, but hopefully it will enable us to learn to live with the digital Others in a common world yet to be made."
陳能濟的專業是作曲,他一生創作的原創作品加上改編的曲子,估計超過五百首以上,包括了大、中、小型的作品,體裁與形式的涵蓋面也很廣,他臥病前剛完成了《歲月印記 – 獅子山》。臨別時,他這麼說:「陳能濟什麼都有,陳能濟什麼都沒有。」
杜寶玉在香港出生,獲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碩士。2014年開始習畫,至此十餘年的努力,作品不凡,脫穎而出。
說到最後,能夠閱讀下去,是因為我喜歡文字,也不理會能看多少本了,載體是什麼也已經不再重要。
梵志登大師再次帶領港樂,演繹姚恩豪小提琴協奏曲及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港樂在梵志登的帶領下展現世界級水平,尤其弦樂的餘音繞樑,令人回味。
人為、手作,不復當年勇,智能複製已成定局,將為都市迸出更璀璨的色彩。可是,那精確的璀璨,與手作的天然瑕疵,高下落差明顯;當然,孰高孰下,同樣言人人殊,手作繪畫的工藝,或僅被視作流「傳」的「奇」聞。如此,這般,我繼續悄悄地重映舊片好了。
今年的深圳藝術周開幕,除了推出「藝術漫遊」(Art Walk)之外,木星美術館的展覽「命運的邊緣」帶來日本當代裝置藝術家鹽田千春的作品。
陳能濟是大時代的經歷者。從1940年二戰期間在印尼出生,到50年代在福建上學,之後到上海、武漢、北京學習音樂。60年代畢業後在中央樂團創作小組工作,在京郊小湯山幹校期間獲批南下香港,時為1973年。爾後半世紀譜寫作品逾五百首,2015年獲頒CASH年度「音樂成就大獎」。
冼玉清教授的一生奉獻教育,堅持為學生和國家謀福祉,展現了她堅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學術成就,令人肅然起敬。
帝王作詩,往往被標籤為附庸風雅、不務正業。事實上,中國素有詩教傳統,帝王作詩非但不是「附庸風雅」,反而更是「主持風雅」,要以詩歌感化臣民。西方君主多半是以贊助者的身份與文藝結緣,而中國的帝王則更積極投身文藝之中,參與創作,歷代帝王留下的詩作不在少數,尤其是先唐時期。
電影展現四個主要角色勇於面對困境,不屈不悔,突破生活、生命的桎梏。若將電影看作社會的寫照,有更深層的用意,寄語社會拋開包袱,重新上路。
「魁梧」的「梧」字應讀作梧桐的「梧」還是誤會的「誤」?本文從古代字書和韻書出發,探究「梧」的音義及兩字讀音的根源。
也門出事皆因名字今年犯太歲?血月會帶來禍患?聽聽易學家侯天同分享,同片介紹發財植物。
粵語歌流金歲月由70年代始,隨着香港經濟與娛樂事業風生水起,90年代已近荼蘼。來到2025年,黑膠碟幾成文物,逼爆紅館廿場的紅星演唱會成為歷史,風華絕代的他們只在數碼科技留下光影璀璨,曾在詞壇叱吒風雲,與黃霑、鄭國江比肩的詞壇聖手、沾Sir盧國沾昨早(19日)大去,女兒盧葦蓁昨晚在Facebook上通知朋友「爸爸於睡夢中與世長辭,走得安詳。希望各界給予我跟家人空間……」
石中英,原名楊向杰,出身香港望族,童年優渥卻經歷坎坷。16歲因反英抗暴入獄,遭受毒打折磨。如今放下仇恨,積極面對人生。他是一個大時代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石中英卻説︰「我只不過是這咆哮大海中一滴飛濺的水花。」
獲譽為「中國外交第一人」的民國外交家顧維鈞,當年怎樣力抗霸權,維護國家利益?他的事蹟對今天中國的國家安全有什麼啟示?一起聽聽時事評論員關品方的分析。
本命年一定倒霉嗎?要注意什麼?有哪些禁忌或需要注意的事項?
「流動的盛宴」特展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匯集珍貴文物,以「流動」為主軸,探索中國飲食文化在時間、空間和文化上的演變,並結合多媒體互動裝置,展現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嘉蘭的音色醇厚,音樂感亦佳,站在台上的氣場,倒反映出主人翁當年的極度自信。
里斯本丸沉沒與香港扯上關係,源於1941年日軍攻佔香港,逾萬名包括英加澳印等國士兵成為戰俘。翌年秋季,日軍將戰俘送往日本做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