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9:55:3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大灣區

灣區東盟攜手 開拓合作平台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5
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強調,貿發局正以創新外展活動、深耕東盟市場、應對地緣挑戰,並促成三贏合作,鞏固香港作為亞洲經貿樞紐的核心地位。
迎接轉型的挑戰: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歐振興專訪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5-03-20
香港成為首批將本地可持續披露要求與ISSB可持續披露準則接軌的司法管轄區之一,香港會計師公會居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公會會長歐振興談及其賦予會員承擔領導可持續發展的使命,以及對會計行業如何邁向新階段的看法。
馬時亨:香港要改革公共財政 實現量入為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9
馬時亨表示,香港需要改革,建議積極推動貿易數碼化,並改革公共財政系統,最終實現量入為出的平衡預算目標。
憶科大創校校長 科教灣區先行者
作者:雷鼎鳴2025-03-17
家瑋是大灣區這概念的第一人。30多年前我每到他辦公室,都會見到一張巨型大灣區地圖,他每每滔滔不絕地論述這地區應如何發展,香港應如何配合等。據陳繁昌校長的考證,1997年科大畢業典禮中家瑋的演說便是以此為主題。當年沒有多少人明白大灣區的重要性,但這更顯出真正的先行者的眼光。
培育年青作曲家 灣區為題創作 香港中樂團《心樂集》音樂會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4
首屆全球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冠軍、香港中樂團客席常任指揮孫鵬負責指揮,他指在1999年成立的「心樂集」旨在發掘本土作曲家,以及讓年輕作曲家投身中樂創作,樂團更在去年開始首次將徵曲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其他城市,至今已培育出大批在國內和國際上非常出名和優秀的作曲家。
滿足內地人才子女入學的需要
作者:曹啟樂2025-03-12
新來港兒童大部分需要到學校叩門,插班就讀。政府適宜認真考慮,提供什麼誘因吸引津校取錄他們。深圳是最鄰近香港的內地城市,擴展港人子弟學校以增加學位,也可以紓緩新來港人才子女的就讀需求。
機械人全產業鏈突圍‧AI自主創新崛起
作者:何劍輝2025-03-11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兩會全國政協會議開幕 王滬寧:深化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04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表工作報告提到,去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大灣區中學首屆 IGCSE模擬考試(2025)獨家試卷 突破極限 衝刺高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8
我們的試卷由 IGCSE、IAL 和 HKDSE 的高分考生精心設計、編寫及評分,並由 G5 和常春藤名校的學者嚴格監督。每一道題目皆真實還原考試難度,極具挑戰性,助你精準備考,穩步提升!
中大醫學院2027可吸納400醫科生  培育醫生科學家和科研轉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8
中大醫學院今日(18日)舉行傳媒春茗,分享研究、教育及大灣區發展外,亦預計醫學院新教學科研大樓將於2027年落成,屆時可容納400名醫科生及330名護士學生,培訓更多醫生科學家。
夏寶龍調研前海、河套  喊話香港加快融入大灣區
作者:盧兆興2025-02-17
中央政府認為香港更快、更深入地與大灣區融合,特別是新界北部都會區向河套的擴張以及與深圳和前海的融合,是香港應對迫在眉睫的關稅戰帶來經濟衝擊的必要手段。
港投公司與新風天域合作  推動灣區跨地域醫療科研和應用
作者:編輯精選2025-02-13
由港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新風天域集團公布戰略合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港投公司支持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發展,吸引更多前沿科企落戶香港。
吸引高端人才 李慧琼倡專款專用及多建國際學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10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表示亦將在兩會期間提議逐步擴展「一簽多行」至大灣區其他城市,並考慮優先在廣州推行,因為廣州跟香港有很多密切關係。
一堆有關廣東省的統計數字:再談低空經濟
作者:關品方2025-02-07
廣東2024年GDP全國第一,超越全球96%國家地區,全球排名第七。珠三角帶動全省發展,但區域差距仍大,需重視粵東、粵北、粵西發展。廣州瞄準低空經濟,前景可期。
從DeepSeek的AI創新到香港教育、金融的革新
作者:何劍輝2025-02-03
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去年11月稱,大灣區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機電技術和AI技術的地區,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須緊緊抓住。
灣區碳市場亟須創造剛性需求
作者:香港中國金融協會2025-01-24
從交易量增長的瓶頸來看,當前大灣區碳市場(尤其是香港與澳門)主要是缺乏有效需求。深圳和廣州的碳市場主要交易地方政府發放的碳排放配額,當地控排企業為完成年度減排及配額清繳需要,不得不購買碳配額,因此這兩個市場內存在一定的剛性需求。
一國兩制迎來最終新台階
作者:袁彌昌2025-01-22
以前一國兩制是為了成就香港,現在卻是香港在成就一國兩制,助它踏上國際舞台與新台階。依筆者所見,隨着國際形勢與經濟環境日趨嚴峻,內地需要吸引更多外來投資,可能繞過大灣區直接與國際接軌。
袁美儀:機場三跑與發展國際物流中心
作者:編輯精選2025-01-16
硬件可以抄襲,但軟件不可以。我們的優勢就是香港人靈活處事、高效率、應變能力高。另外法規是一國兩制特色,保護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競爭力。
戰略留白、烈火金剛:中央加強力度要求香港推動大灣區一體化高水平開發建設  工商界要更有擔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0
夏寶龍主任於港澳研究會研討會,闡述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強調北部都會區、河套、橫琴、前海、南沙為合作平台,籲「戰略留白」,並提升治理效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冀港澳在對外開放中發揮引領作用,展現「烈火金剛」精神,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段崇智校長提前離任以明志
作者:文灼非2025-01-06
2018年1月接替沈祖堯出任第八任中大校長時,大學已充滿暗湧。段崇智校長任內是非功過難早下結論,他離職後仍留在大學繼續做研究,祝願他繼續為中大發光發熱。
簡約型公屋  基層添幸福
作者:胡孟青2025-01-01
縮短簡約公屋落成時間,有賴建築技術的進步之餘,更彰顯香港和大灣區的緊密合作之成效。
香港經濟三大挑戰與四條出路
作者:鄧希煒2024-12-24
正如筆者於兩年前在本欄中提及,吸引人才的前提,是創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否則,即使人才來港,他們亦不會久留。
習近平主席關於澳門和香港的言論及其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4-12-23
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最重要的,從而實現核心的全面管治。這也意味着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不會改變。
林筱魯:認清北都區發展潛力 積極投資共享機遇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13
北都區發展創科產業,打造推動本港經濟持續增長的新引擎,為改變本港過度依賴地產相關收益的格局進行有益嘗試。創科發展瞬息萬變,本港要善用大灣區以至內地的產業鏈及市場環境。
中銀人壽啓動全球旅居養老金融布局 「旅・心活」旅居體驗計劃首階段涵蓋內地18大宜居城市 助港人體驗跨境養老新趨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4-12-04
「旅·心活」首階段覆蓋內地18大宜居城市,其中包括大灣區9個城市(除港澳外);整體佈局先聚焦大灣區及華南華東地區,再輻射全國,後至東南亞及全球。
香港上巿公司應好好利用拓展國際巿場優勢
作者:陸振球2024-11-29
中聯辦副主任祁斌的發言強調了香港在國際市場中的重要角色,並為大灣區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寶貴的發展建議。未來,企業需要更加積極地探索國際市場,利用香港的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屆大灣區上市公司高峰論壇舉行 陳茂波:香港是灣區以至全國企業出海首選基地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2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企業國際化進程中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機遇,主要體現在提供國際化、高品質和綠色的籌融資服務,香港是全國企業出海首選基地,以及積極深化與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關係三方面。
國家對大灣區有期望 李家超率團見證粵港簽126項目逾千億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6
行政長官李家超25日率團赴穗出席粵港深化經貿投資合作交流會,並訪問5個灣區城市,約80人代表團成員包括60多位香港大企、金融機構及商會代表。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勉勵港企: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大未來。
香港和澳門在中國經濟自由化的角色
作者:盧兆興2024-11-25
從自由主義的角度來看,CEPA第二次修訂案降低了市場准入門檻,有利於香港服務提供者進入內地,是一種自由主義經濟激勵的體現。
河套一河兩岸、一區兩園 協同未來十年四大發展方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21
政府20日晚公布《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用兩個五年推進四大發展方向。21日,港、深政府分別於各自園區成立國際臨床試驗所及試驗中心,實行樹立一區兩園、一所一中心首個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