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冠疫情

告別
作者:郭一鳴2022-12-23
告別2022年,告別一切我們希望告別的事情,雖然沉重,卻依然令人激動,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日子充滿期望,亦充滿信心。
增長空間
作者:香港會計師公會2022-12-22
IKEA財務董事廖康元(資深會計師)認為,具備創新思維才能令這國際知名的家具公司更上一層樓。他講述如何發掘新途徑助集團帶來增長,以及為何個別商品銷量在實體銷售時會更勝一籌。
《孫子兵法》可助保健品突圍
作者:林嘉良2022-12-19
新冠一疫,保健品乘着傳統藥物的不足,新品種及配方如雨後春筍急速發展起來,單以2022年計,在香港出現的新保健品及其相關配方已經超過300種,正式進入各家各戶。
盧局長慎防師老無功
作者:湯文亮2022-12-15
盧局長全心全意為香港防疫,現在疫情即將過去,就好似一個打仗將軍,在知道己方取得勝利之後,反而會有失落感覺。
聯防聯控缺乏協調 離心離德心態蔓延
作者:阮紀宏2022-12-15
12月13日,内地徹底取消實施兩年多的行程碼。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束,但是也不能就這麽結束。兩年閒,因行程碼造成的各種亂象,應該由政府來給人民一個交代。
公式化之亂
作者:胡孟青2022-12-14
公式化的打卡,公式化的排隊,要朝聖的可能是半廣告式被推介過的食肆等等,已經成為近年生活的一部分。沉悶又公式化的我們,遇上同樣是沉悶又公式化的市場。
疫後國際會議的點滴
作者:艾雲豪2022-12-12
由民間舉辦的商務會議,如能及早在香港復辦,對本港、大灣區以至內地,都會有很大的輻射作用的。
世上沒有不變的政策
作者:陳景祥2022-12-02
內地現在陷入困境,到底是沿着20條逐步「解封」,跟世界接軌?還是以硬着陸方式,堅持收緊防疫政策,不惜任何代價維持一個偏低的感染數字?
內地防疫抗疫措施 放開比收緊更艱難
作者:阮紀宏2022-12-01
國務院聯防聯控於11月推出20條優化防控措施,但堅持動態清零方針不變。新疆烏魯木齊火災惹關注,引發各地防疫是否適當的爭議。全國抗拒呼聲愈演愈烈,政府是否會放寬防疫政策?
疫下再遊沖繩
作者:黃智華2022-11-30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美食帶來的快樂本就是最質樸最真實的快樂,讓心靈感受到富足,產生滿滿正能量,這就是美食的力量!
借問瘟君欲何往?
作者:譚嘉明2022-11-30
早前作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政府指定中醫診所接受註冊中醫調治,效果十分明顯。除了內服處方中藥,輔以針灸或拔罐調治,效果是更為佳。為什麼針灸那麼有效?
2023年香港疫情能夠完結嗎?
作者:黎漢偉2022-11-26
早前以「菌」字測香港疫情何時完結,與友人得出今年10月10日初步完結。結果今年10月疫情變本加厲,完全沒有完結的跡象。到底哪裏出錯?
不要熱戰冷戰,要世界盃一戰
作者:郭一鳴2022-11-25
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如此撕裂、如此以意識形態劃分。在這種背景下,國際體育比賽要做到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恐怕愈來愈難。是為憂。
理大編製全球首份空氣微生物圖譜 為公共衛生研究提供重要新視角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22
理大環境科學與科技講座教授兼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教授表示,研究證實了人類活動改變了自然環境空氣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城市空氣有更多的致病細菌。
梁頴宇:投資生物科技為人類生命謀福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8
今年福布斯中國發布「2022年中國女性創投人20」,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榮登榜首,並成為封面人物。她表示,自己的願望是推動更多公司建立全球化醫藥產業。讓人類有新的選擇,生命有更多的可能。
陳志武: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嚴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4
「隨着病毒對人類危害程度的降低,各國政府都不應再以防疫為由限制個人自由與權利,過度嚴厲的措施應該結束了,盡早復常對向來以國際大都會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為定位的香港來說尤為重要。」
在第五波疫情下邁向八周年
作者:文灼非2022-11-14
灼見名家網站內容不斷緊貼本地、兩岸及國際時事,名家分析,觀點多元,為讀者提供不一樣的視野。本社作者黃賢博士更榮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頒發卓越評論獎,實至名歸。
光棍節與台海
作者:劉銳紹2022-11-14
在台灣,沒有光棍節,台灣人不會在那天特別增加消費。此刻,他們更關心另一個話題,就是北京在二十大後不斷強調軍隊要做好打仗準備,聯合指揮中心的新聞多起來。這到底是造勢凝聚民心軍心?還是戰爭真的迫在眉睫?
新冠後遺症──國際學校的起與落
作者:張海暘2022-11-11
來越南已四年,在這個經濟飛速增長的國度中,疫情過後的影響也在逐漸浮現:有些學校因為經營不善,資金周轉出現了嚴重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學生。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元宇宙活動怎樣減排節能?
作者:邵志堯2022-11-08
在疫情前,很多人也非常抗拒線上會議和在家工作,但疫情逼使我們接受,人們也逐漸發現它的好處,更改變了傳統的僱傭關係。今天當大家仍在質疑元宇宙時,先行者正在多方位尋找它可以應用的場景。
港大證反覆停課帶來積累影響 中學生適應能力比小學生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7
學校領導及教師均認爲提供專業發展和其他促進機制的校本策略以增強電子學習效能、學校協作文化和社區支持,均屬幫助學校應對新常態挑戰最有效的方法。
外資企業還會來華投資嗎?
作者:謝祖墀2022-11-07
外資企業會停止在華投資嗎?或者他們會將現有的投資轉移出中國嗎?我認為是不會。對許多公司來說,聚焦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並且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主題演講】李家超特首:疫情對我們有什麼改變?香港重返國際舞台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07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上分享他的管治理念。他表示,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所以機遇無限,而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是政府團隊共同承擔的。
第四季中小企營商指數回落 營商信心轉趨保守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28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指數經歷上季大幅上升後,本季轉為回落,反映本地中小企仍受環球經濟及疫情演變的外在因素影響,導致於來季的營商氣氛轉趨保守。
招彥燾說好香港故事
作者:廖書蘭2022-10-21
招彥燾的故事,代表著香港青年奮鬥的故事;他的故事,也就是香港的故事!
《施政報告》前夕 慎防政治躁動 認清香港價值
作者:霍詠強2022-10-18
過去一年,香港傳媒對中國內地新聞和政府消息,報道的數量和頻率明顯提高了,説法也變得更全面,然而不知何故,報道的方式也變得僵化,這種趨向並不健康。
你想去哪兒旅遊?
作者:郭一鳴2022-10-14
大約在「閉關」抗疫一年之後,不少朋友就開始策劃,通關之後要去哪兒旅遊,一年、兩年、三年,終於等到告別隔離措施,可以像以前一樣自由外遊。
審時度勢──薑蔥爆天梯肉筋油條
作者:李文基2022-10-01
懇請當官者到上述地點看看什麼是行人疏落,廣告燈牌昏暗,馬路車少人靜,空舖如麻,百業蕭條,這裏已不是東方明珠,只是個病態孤島,嗚呼!
國慶日舉行升旗儀式 李家超:一國兩制提供最佳制度保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1
今日是國慶日,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經歷由治及興的關鍵期,大家都應該為這個共同家園充滿信心。
怎麼緩解新冠疫情引致全球的焦慮和抑鬱症狀?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29
抑鬱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加上疫情下導致焦慮和抑鬱人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愈趨嚴重,缺乏高效的治療方式給無數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rTMS正正可以為無數的患者提供安全並且有效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