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孟子

漁樵耕讀──傳統知識分子的進退風度
作者:許志榮2024-06-07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是父母的期盼。不過,政途險惡,性情仁厚的讀書人或者別有懷抱。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作者:郭少棠2024-02-24
不論是極端的錫安主義,或極端的阿拉伯復國主義,都是挑動情緒的意識形態,與現實脫節。雖然以色列和歐美國家的主流媒體,都已經大量發布有利自己的言論,但在不少國家已出現強烈要求停止這些暴力行動的聲音。
孟子給龍年的啟示
作者:潘銘基2024-02-14
香港要搶人才?請先由做好自己開始,這便是孟子給我們的龍年啟示!
華為的成功關鍵在人
作者:彭泓基2023-09-12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是「大丈夫」,但這種理想人格、操守與價值觀應該成為現代教育的一部分。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的倫理道德、人際關係、對家庭、對國家的價值觀,將決定社稷的未來。
孔孟以後的孔孟
作者:潘銘基2023-07-12
孔孟已經沒有力氣追隨今人,但我們依然竭力不捨地將萬事萬物比附孔孟,用心良苦,其實也就是為了證明孔孟學說到了今天依然「有用」。
流浪漢氾濫的多倫多
作者:彭泓基2023-05-27
根據報導的統計數字,多倫多每天約有超過8,500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在城市中遊蕩,加拿大面臨社會問題。每個社會都有無數的難題,關鍵是當政者是否有決心去面對,並尋出解決方案,落實行之。
經典的拓展與承傳──孟子、荀子一對難兄難弟
作者:許志榮2022-02-19
孟子與荀子的論述風格有所差別,或與時代背景、社會角色及個人性情有關,不過對於儒家學說和中國文化都同樣發揮了拓展和延伸的作用,令人嘆為觀止。
經典研習的拓展與反思——讀《孟子・魚我所欲也》札記
作者:許志榮2021-11-27
人非草木,螻蟻尚且偷生,那些因為禮崩樂壞、民不聊生而流徙他鄉的庶民,儒家不會視之為不義之徒,只會以惻隱憐憫之心待之。
困卦(澤水困)──水庫底滲漏,水差不多流乾了
作者:布裕民2021-08-28
《大象傳》辭解說困卦,並不單指一般的困境。從「君子以致命遂志」一語,可見這困境屬生死攸關的困境。面對這種困境,該如何自處呢?
遇洋大人要學孟子不學孔子
作者:張建雄2021-07-01
Be Yourself就是「做回自己」就好,「堅定自信,據理力爭,不必退讓」,對美國人就要如此。
影響千年禮樂教化的教育家──孔子
作者:陳家偉2021-03-10
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是重要的傳承,一代接一代,如跑四乘四百米、要各人都努力,才可以薪火相傳。
粵語解密:有之
作者:黃氏2021-03-07
粵語中的「有之」是來自古漢語嗎?
非常之才的出處
作者:張建雄2021-02-18
人怕太忙,性靈都沒有了。該怎樣做人的一個問題,反省的功夫,都忙得沒有了。
聖賢們究竟是什麼人?
作者:張建雄2021-02-15
錢穆評多子,評到老子,認為他精明有餘,厚德不足,放輕了人生文化的比重,不如孔子,但較孟子恢宏,比莊子落實,如此讀人物,才有趣!
粵語下的春秋三子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0
現時香港的中學大多以粵語作為教學語言,而粵語既保留很多古漢語的特色,自然對研習古典作品頗有好處。因此,掌握正確的粵音正讀,無疑非常重要。本文續舉列三篇古文若干容易讀錯的字詞,探究其中的正確讀法。
一切從經典開始—— 《孟子》之「魚我所欲也」章賞析
作者:馮珍今2020-09-12
「魚我所欲也」章,選自《孟子‧告子上》,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捨生取義的觀點,並進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見利忘義的人,只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而已。
談誠信
作者:陳家偉2020-08-20
簡單來說「誠」的對象是自己,是內心對自己的要求;而「信」是表現出來的行為,主要的對象是他人,所謂「取信於他人」或「贏得他人的信任」。
張無忌──披上狼皮的羊
作者:管仲連2020-05-21
張無忌是一個「大仁大勇」之人,福澤厚長,百劫餘生而心理健康,了無燒焦扭曲,憤世嫉俗,雖不斷為人算計,但卻不記仇恨,過去了便算了,迎向光明,把陰影留在身後,專心為面前事抱不平,化干戈。
讀史知世態
作者:鄭楚雄2020-05-12
中國經歷了一段緜長而複雜的遠古史。由於是封建的帝制社會,不同範疇權力的繼承,當中所蘊含的利益爭奪,是這段遠古歷史充滿血腥的總根源。
陽明心學:生命的自信與文化傳承的生命力
作者:蔡國光2020-01-14
王陽明的偉大,不止於其功業與品格,更在其傳承與焦點突破儒家心性之學。
中國奴才文化的緣起
作者:曹鴻輝2020-01-13
「權力社會責任」理念已蕩然無存。又因為以孔子為宗,新儒家仍跳不出「克己復禮」的框框,結果發展成吃人的禮教。
呼吸不神秘 人無氣則死
作者:朱鶴亭2019-12-01
呼吸作為一種習氣,練氣,協調氣息,養益氣機的方法,對促進和增強人的身體健康是有益處的。
和解的基礎是放下仇恨
作者:劉寧榮2019-10-11
在這場衝突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成見和仇恨放下,用寬容之心去尋找解決之道。如果沒有寬容心,卻糾纏於每一個細節,所有的人都能找到憤怒的原因,都能找到仇恨的理由。
幸福就像花兒一樣
作者:張靜2019-06-18
常言道:幸福就像花兒一樣。它並不在彼岸綻放,而必由自家心田開出。正如孟子所言:「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生命之所以能感到愉悅,是因為我們有一顆蘊含着美好德性的心靈。
個人、社會與倫理──人生的選擇與追求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10
人生追求幸福,而終極目的的達成或固有價值的實現,為一切幸福的來源。社會追求的目的則是社會上最大多數人最大的幸福。
「惻隱」之「隱」何以从阜?
作者:單周堯2018-08-22
按「惻隱」有二義:(一)悲痛;(二)以別人之悲痛為己之悲痛,即同情、憐憫。《孟子‧公孫丑上》「論四端」一文之「惻隱」,即取次義。
愛自己,讀楊朱
作者:施德芝2017-10-09
明知必死無疑,比起他殺人的動機,他殺自己的動機,更令人不解。
人的氣質哪裏來?
作者:鄭楚雄2017-10-04
實氣質也不外如是,沒有道義內涵相配合,只有秀美的容顏,可以霎眼嬌,卻不耐看。
人靠不靠譜,就看這四個細節!
作者:淨空法師2017-08-12
總惦記着回報。這樣的人,很不靠譜。
孟子的學習觀
作者:黃顯華2017-06-17
孟子沒有長篇大論講述他的學習觀點,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演繹,讓讀者們更容易明白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