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儒家弘揚理學,所以特別重視道理、法理、天理。法理根據天道,也要通情達理,合乎人之常情。所謂格物致知,即物窮理,也是包公強調的理性分析。不過,更要的是人的基本價值,這是天理,所謂替天行道。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立刻拒絕落實「一個地區,兩個國家」的建議,實際是標榜宗教錫安復國主義的目標。全面摧毀加沙,令200多萬人流離失所,面臨死亡和疾病,又加强襲擊西岸佔領區,也是為實現這些目標鋪路。
由此公孫龍子更希望現代人能夠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希望我們抱住冷靜理性的態度,多些研究,多些深入的分析。白馬非馬,白馬也是馬,便是這個道理。
監督新聞審查制度的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表示,達赫杜赫的兒子哈姆扎被炸死的消息標誌着「一場永無止境的屠殺」。該組織秘書長德盧瓦認為「以色列對加沙新聞業被連根拔起,必須負上責任。」
不論是極端的錫安主義,或極端的阿拉伯復國主義,都是挑動情緒的意識形態,與現實脫節。雖然以色列和歐美國家的主流媒體,都已經大量發布有利自己的言論,但在不少國家已出現強烈要求停止這些暴力行動的聲音。
以色列軍隊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以美國先進的武器猛烈摧毀加沙地區,甚至用地毯式轟炸的方法,可以說是玉石俱焚。以色列軍隊摧毀了這些土地,就能夠真正達到保護國家安全的目的嗎?
兩個多月猛烈的炮火,在加沙這個人口密集但又生活困難的地方,不少知識分子,包括專業人士、教師、文化工作者和記者,冒着炮火,或堅守家園,或犠牲生命之餘,只能看着像大學和其他社會組織,在炮火中消失。
巴勒斯坦地區的苦難出現已超過一百年。不少學者和記者都用不同的方式記錄了這些苦難的哀歌。戰爭必定帶來死亡和痛苦。我們需要返本歸源,從歷史中尋求啟示。
歷史被扭曲或抹殺,只會是自欺欺人。抽離縱橫交錯的歷史演變,恐怕只是一廂情願的掩耳盜鈴。司馬遷要求「通古今之變」,正是歷史一個很基本的原則。通透地掌握古今之變化,才能真正鑑古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