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癌症

超加工食物毀滅人生?增膝關節退化、抑鬱症、心血管病死亡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10
有說人類對於未知的東西恐懼,是基於恐懼本身;可能唯一例外是對於超加工食品( UPF),大家知道它方便但無益,卻從不害怕與迴避。最新研究指UPF 可弱化肌肉、增加退化性骨關節炎。
2024年我最喜愛的運動
作者:徐家健2024-10-14
運動多身體好的關聯卻是不容易否定的,難怪美國著名健康KOL彼得阿迪(Peter Attia)認為「運動是最有效的不老藥」。
醫肝癌 有得揀?
作者:徐家健2024-08-27
香港的癌症病人,幾時才更有得揀?
抗癌作家小書:抑鬱症並不可怕 正面面對 作出改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01
抑鬱症常被世人誤解,被認為是恐怖的疾病,人們對此避而不談。作家小書打破誤解,告訴世人抑鬱症與其他疾病一樣,不需躲避。
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癌症患者怎樣獲得廉價高質藥物? 義工病友分享在港大深圳醫院治癌康復歷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01
癌症患者怎樣享受到廉價高質藥物?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與基金義工病友對談,分享到國內治病的心路歷程。
腫瘤科不是悲慘世界 莫樹錦:有開心醫生 就會有開心病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8
腫瘤專家莫樹錦教授的辦公室是一座迷你藝術館,裏面色彩繽紛,讓人情緒高漲。「喂,別忘了我這裏是地牢,辦公室沒有窗的,一日工作繁忙,怎麼也要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吧!」對,只有開心的醫生,才會有開心的病人。
無創產檢之父盧煜明教授:如何從母親的血液預測嬰兒潛在疾病? 科學家怎樣保護專利權 對中港創科最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15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與研究團隊公布在母親的血漿中發現胎兒DNA,開創了一個新領域,之後不斷有新的研究突破,診斷成功率達100%,造福全世界,一起聽聽他的科研心路歷程。
癌症頭號殺手:肺癌惡過大腸癌 因欠篩查?為何患者近三成為非吸煙女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1
肺癌佔香港癌症死亡人數25%,中大專家指頭號風險仍是吸煙,但愈來愈多非吸煙女性患上肺癌。70%患者確診時為四期,存活率約10%,一期發現可增至90%,但目前政府仍未倡議篩查,市民也不太重視。
盧煜明教授獲頒首屆騰衝科學大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02
盧煜明教授是國際公認的液體活檢領域全球奠基者、開拓者及領導者,尤其是無創產前檢測領域的先驅。全球每年大約1000萬名孕婦受惠,盧教授也被稱為「無創產檢之父」。
多少事,盡付笑談中──《末戀.無愛合約》觀後記
作者:張灼祥2023-03-23
《末戀.無愛合約》的英文是”Loveless Romance”,Romance往往與愛掛鈎,沒有愛Loveless,又怎麼可以叫Romance呢?
男女對體檢 反應大不同
作者:羅乃萱2022-11-19
提及身體檢查男女的反應有極大的反差,男士較為避諱身體檢查。
中大醫學院破解癌痛秘密  確定新治療靶點緩解痛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0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現一種名為「巨噬細胞向神經元樣細胞轉化」(MNT)的新現象,會在肺癌微環境中產生痛覺神經元,導致癌痛出現,意味MNT或可成為原發性癌痛的精準治療靶點。
陳木光:加強紓緩治療服務 但願善終不是夢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10
每段生命都會結束,而死亡與我們的距離,往往可能近在咫尺。盼望有一天,我們毋須再為病人和照顧者,因缺乏適切的紓緩服務,而感到噓唏和難過。
中大全球首證糖尿病患者 血糖波動患癌風險增五成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3
中大醫學院研究突顯良好糖尿病管治的重要性,定期監測以避免血糖水平的波動和肥胖,以及早期使用器官保護藥物,如RASi,以降低包括癌症在內的致命風險。這對於年輕、面臨長期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
誘導癌細胞滅絕的強效保健品
作者:林嘉良2022-08-05
β-葡聚醣能刺激殺手T細胞(Natural Killer T Cells)的活躍程度,積極尋找身體的癌細胞,把它擊殺來盡力為自身體內細胞的平衡。
認識有助抗癌的保健品類別
作者:林嘉良2022-07-29
保健處於西醫及中醫的中間,可作為兩大醫療體系的橋樑。可惜因潛在利益及制度影響,保健品卻不能獨立成科,還被受兩大醫療系統的猛烈評擊,嚴重窒礙保健科技的發展。
BioNTech創辦人、吳沙忻夫婦如何發掘人體對抗新冠病毒的武器?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15
對於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自然界的人來說,mRNA一直是令人着迷的研究對象,但它幾乎不受臨床研究人員的重視。它是如何被發現?又為什麼成為了對抗新冠病毒的重要疫苗成分?
癌症不用慌 有方早預防
作者:朱鶴亭2022-01-30
萬物有滯必有消,有瘀必有化,有阻必有通,有塞必有開,有結必有散,有生必有剋,因此世間並無「不治之症」,只因未得良方。
癌症基因檢測兩強合併 莫樹錦:與醫院藥廠合作進軍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5
亞洲兩大癌症基因檢測龍頭「行動基因」(ACT Genomics)及「善覓」(Sanomics)日前正式宣布合併,兩家公司均落戶香港科學園內,合併後將為亞洲、大灣區增添一個綜合腫瘤診斷基地。
對治癌症
作者:常霖法師2021-11-23
跟佛法「因果」的道理一樣,只要從因著手,解決病人的三個問題:飲食、運動和心理,癌症其實很大機會可以治癒。
柳漢榮醫生:癌症三大殺手之一 乳癌有什麼症狀?做哪些檢查可以預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8
乳癌是三大殺手之一,大家應該如何及早應對?今集《妙手仁心》湯偉聰醫生請來多年老友柳漢榮醫生為大家剖析,萬勿錯過。
沒有癌症的病理報告
作者:許嫣2021-10-23
最令病人感到安心安慰的事,是醫生能夠斬針截鐵地說:「你沒有癌症」。因此,一個「正常、沒病」的病理報告結論,比起任何高明醫術、特效治療,更加意義非凡!
活出雙倍精彩人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03
如同毛哥聽到過一位器官捐贈者家屬所說:「如果得到了一個重生的機會,請為我們好好的活下去,不管人生還會經過什麼苦難,記得有我們殷殷的期盼。」
音樂界一代傳奇人物——我所認識的郭亨基老師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15
郭亨基可算是音樂的癮君子,無論身在何處,只要看到有手風琴演奏,必然駐足靜觀。桃花潭水,只有真正把音樂融入生命的音樂家才會散發出如此醉人的情懷。
中大兩教授榮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 盧煜明連續第四年獲選
作者:編輯精選2020-10-29
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選出2019年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盧煜明教授及江培勇教授是名單上唯一來自亞洲學府的學者,盧教授更是連續第四年獲此殊榮。
真心的陪伴
作者:釋證嚴2020-09-28
一名年輕太太患上癌症,不知人生最後的路該如何走?
為何西醫療法不能根治癌症?
作者:顧小培2020-08-20
西醫對治療癌症的方法,除了做手術切除腫瘤,還有使用化療及電療,各有不同的治癒效果。
城大新法活檢RNA結合蛋白 有望研發治療新冠病毒藥物
作者:編輯精選2020-08-14
城大研究團隊開發嶄新檢測方法,能夠檢測活細胞內與非編碼RNA(核糖核酸)結合的蛋白質。這項新技術有望應用於癌症診斷與幹細胞研究,甚至有助找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藥物靶點。
顧小培:好細胞為何會癌變?
作者:顧小培2020-07-21
許多人會談「癌」色變,但大多數人對於癌症的成因了解不多,那麼到底好細胞為何會突然癌變呢?
好細胞為何會癌變?顧小培:發炎最易引致癌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1
一個健康細胞為何會突然癌變?原來發炎最容易引致癌症?《小培解百病》一連四集會為你分析癌症成因、化療、電療、鏢靴藥等等與癌症相關的題目。關心健康的你,一定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