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不是罕見的疾病,可以出現在任何年齡層和性別,但以孕婦和糖尿病患者機會較高。
有說人類對於未知的東西恐懼,是基於恐懼本身;可能唯一例外是對於超加工食品( UPF),大家知道它方便但無益,卻從不害怕與迴避。最新研究指UPF 可弱化肌肉、增加退化性骨關節炎。
脊柱側彎多發病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而女性又比男性多,雖然原因還未有定案,但根據臨床統計,導致發病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大類。
過度頻繁或不正常使用下顎關節,也有機會造成肌肉疲勞或關節受損而出現「顳顎關節症候群」(TMD)。TMD既是一種軟組織發炎痛症,也是顳顎關節出現功能性障礙。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對是次主題為「一氣呵成」的健康展覽表示支持,並指出:「呼吸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過程,看似簡單卻對人類身心健康有重大影響。」
一啡在手,天下我有?因為咖啡忠實粉絲遍天下,唱好咖啡的研究隔三差五便有所耳聞,最新一則,當數10月2日MNT醫療新聞:「每天攝取咖啡醇,適量輕身減脂,改變糖尿風險因素。」但不是每種咖啡都有同等功效啊。
三角軟骨的作用好比膝蓋的半月板,負責緩衝壓力和接連關節,同時也是容易受壓的一環。正常的手部活動,壓力集中於橈骨關節面之上,但當手掌成尺偏姿勢,壓力會傾向近尾指的尺骨關節,容易造成三角軟骨受傷。
這種病的成因可能是坐姿不良、經常盤腿或運動時錯誤用力,但更常見於長時間穿着高跟鞋站立的女性。
拮抗鬆弛手法過程中,治療師會像攝影師替病人擺pose,目的是將之置於一個最舒服的姿勢,使緊張和疼痛的肌肉或筋膜得以鬆弛。
受傷的肌肉沒得到適當處理,康復後有機會結疤而織纖維化或鈣化。至於傷處應該用熱敷或冷敷?
消委會測試又以「飲用天然水」標示農夫山泉的產品,其他則使用mineral water、spring water或礦泉水字眼,敢問飲用天然水何以需要另立標準?
美心集團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再度聯手推出「WeGen x 本地薑」企劃,致力推廣可持續再生農業及優質本地食材,由多位美心大廚精心設計健康時令菜式,在近 40 間美心食肆於本地推廣低碳環保飲食。
繼6月麥加朝聖近52度千人亡後,7月洞庭湖決堤226米、上海飆破40度熱到馬路拱起、美國賭城90年來破紀錄連續五日逾46度。氣象學家指極端天氣並非不可逆,專家則指公眾需留意部分藥物可削弱人體熱處理。
水腫是人體組織液未能正常流動而導致的常見症狀。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有急性短暫的情況,也有慢性持續的病症。由此可見,及時診治和適當處理是預防和改善水腫的關鍵所在。
跟有強度的步行練習相比,平常工作和逛街行走不會出汗、鍛鍊到呼吸、增強肌力。要姿勢正確,呼吸節奏、環境和心理調整得宜等,才可獲得合理的成效。
藥食市場是藥品、食物以外的第三市場? 2023年中國功能食品市場規模達到3523億元,102種食藥物質清晰收錄進藥典中,各式藥食產品都可在藥食同源數據庫找到。聽聽第一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的專家怎麼說。
假如《本草綱目》、《千金翼方》是藥食潮流的前世書,今生的它會是年輕人喜愛的火麻仁拿鐵、淮山薏仁雪糕?科學研究肯定枸杞多糖治抑鬱、山藥抗癌,但藥食產品市場不給力?聽聽第一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的專家怎麼說。
香港首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FoodMed)5月28、29日於香港浸會大學舉辦,35位來自歐美、亞洲、中國及港台的中西醫藥領域科研、監管人員同台演講,預示這個2023年產值最少破236億美元的市場布局。
別以為肌肉過勞才會抽筋,原來很多個案都是晚間處於靜止狀態時,小腿肌肉就忽然抽搐。醫學界暫時知道銀髮族、孕婦,以及糖尿病、肝臟和甲狀線疾病患者比較容易抽筋,而肌肉長期維持緊張狀態也會增加機會。
除了年老椎間盤退化,會增加弧度,令人變得駝背和矮小,一些後天因素也會造成弧度的增減,例如長期低頭和前傾,坐或行走時姿勢不良。
癌症患者怎樣享受到廉價高質藥物?仁德慈善基金創辦人許東威與基金義工病友對談,分享到國內治病的心路歷程。
坊間常聽到「啤酒肚」這個名詞,令人聯想到飲啤酒與大肚腩的形成有關。常見的說法是,多餘的能量被人體全部轉化為脂肪。為何是全部?為何不是轉化為蛋白質?有何科學根據?
中風和心臟病有何共通點?一,兩者都是全球十大死因排名三甲,二,世界衛生組織指工作時間過長,可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的發病率。西方醫學提倡運動,東方醫學主張書畫養生,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也是此學說的支持者。
陳慧慈教授認為,研究結果顯示,透過提升長者數碼技能,有效改善他們的精神健康,建議政府及機構投放更多資源,以長期計劃形式提供有關數碼技能及精神健康的訓練。
全球阿茲海默症(AD)人口超過5000萬,臨床症狀通常10至20年後才出現,病情已屆中晚期,無力挽回。香港科技大學公布,可透過簡單驗血,精準檢測AD及輕度認知障礙,進入早期監測及治療的新里程。
一隊地中海貧血病友清早變身長跑健兒,參加今屆馬拉松10公里賽事,展示患者堅持接受適當治療後,也可減低疾病的影響,享受健康生活。
長者因疾病和退化等原因活動能力大減,不慎跌倒時更會增加骨折、受傷風險,長遠來說提高了生活負擔,所以一雙保護性強、能夠改善平衡力和提高安全感的鞋絕對是物有所值。
「賽馬會We WATCH優活健康計劃」所採用的「生活方式醫學」模式,旨在透過非藥物、非手術方式改善參加者的生活習慣。被評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疾病的參加者會接受個人化健康管理指導,涵蓋運動、營養等。
智齡照顧實驗室計劃在提供智齡科技支援的同時,深入了解每個院舍的情況而提供最適合的幫助。解決院舍人手短缺問題之餘,還能夠轉危為機,為院舍和院友帶來積極的轉變。
痛到什麼程度應該去看醫生或物理治療師?如果有方法從外觀和測試得到初步辨別,對預防和及早求醫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