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標準」語言
作者:文潔華2018-08-11
隨着香港人反新移民情緒及本土意識的提高,香港人視帶鄉音的廣東話為「不標準」,忘了它原來的多元化與包容性,成為了製造差異的身份政治。
「溝通」是大腦發展良藥
作者:洪 蘭2018-08-11
人際溝通困難會造成生活適應不良、情緒不穩,研究發現,會「手語」的特殊生表現較佳。不管手語、口語,能溝通才能對症下藥。
「年」字是怎樣構成的
作者:單周堯2018-08-02
「年」又稱「歲」,又稱「祀」,又稱「載」。《爾雅‧釋天》說:「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根據《爾雅》,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
寺‧持‧侍
作者:單周堯2018-07-26
「寺」字一般聯想為佛教廟宇,但「寺」的本義為承持,引申之,即有侍奉、伺候之義。
母語為「生命體」
作者:文潔華2018-05-26
母語或中文教學在香港並不曾達到過一致的共識,更莫說以廣東話授課,其中複雜的心理,跟殖民地的職場或對畢業後工作前景的憂慮不無關係。
粵語四聲的重要文化內涵
作者:曹鴻輝2018-05-15
若粵語不是香港人的母語,這即是說香港人的下一代,自嬰兒開始牙牙學語,所學的不再是粵語。這是徹頭徹尾的一種文化自戕,所以才為世所稱奇。
粵語地位
作者:曾鈺成2018-05-15
用粵語和現代漢語的差異,來貶低粵語的地位,只是不懂粵語的人的偏見。
你講乜話
作者:曾鈺成2018-05-10
北京語言學家宋欣橋認為普通話是「現代漢語標準語」,而粵語只是「漢語方言」。由此宋欣橋推論:對於香港學生,普通話教育才是最標準的「母語教育」。結果宋欣橋的推論引起爭議。
垃圾,怎樣自己帶來?
作者:吳美筠2018-03-15
有郊野公園告示這樣寫:「請將攜來垃圾帶走」。誰會把垃圾攜來攜去呢?漢語邏輯講求會意,不必事無大小都添加說明,用英文來思考。
我們可以怎麼辦?
作者:胡燕青2018-02-05
孩子五、六歲時就用朗讀來代替「講」故事、讀書時做筆記、寫作後把自己的文章當作別人所寫的來讀,細細地、客觀地批改⋯⋯作者提出多個有助改善中文的小練習。
從菜芛牛肉到粵語趣談
作者:楊興安2018-02-03
較遠古歷史都說廣東為南蠻之地,何來深遠話音文化呢?
城大中文新詞榜 港區「宣誓案」居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01
2017年在港、台、京三地中文媒體最熱門新詞榜公佈結果。順道回顧各年度新詞在最近十年(2007年至2016年)的發展趨勢。
退化現象──不難發現也不難修正,不應忽略也不應「屈從」
作者:胡燕青2018-01-29
讀音錯誤包括把彌賽亞(Messiah)讀成「尼賽亞」。同樣,傳媒把彌敦道(Nathan Road)讀成「眉敦道」也是不對的。其實《粵音韻彙》「尼」、「眉」兩種讀法都收。
退化現象──不難發現也不難修正,不應忽略也不應「屈從」
作者:胡燕青2018-01-22
政治用語之所以能在國內盛行,原因是彼此抄襲:凡是當權者眼中政治正確的文章,必廣為流傳,用詞多次重複,習非勝是,遂得以鞏固。
對稱工整——散文具韻文美質,言語如樂曲悠揚
作者:胡燕青2018-01-15
只要用心細讀,大家必然看得出詩人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說,而且說出前因後果,峰迴路轉、哲思飽滿——流水對,是中文的瑰寶。
雙重優勢——普通話是國語,廣東話是國寶
作者:胡燕青2018-01-08
我們有義務先學好白話文,白話文寫得好,對粵語會有新的深刻體會。這話在高舉本土的時代大概不怎麼順耳,但這是我的真心話。
語言與美學
作者:雷鼎鳴2018-01-02
語言有雅言與市井之言的分別,雅言是知識分子、貴族或自命高尚的人的慣常用語。若是優雅的語言被用作掩蓋內容的空洞或虛偽,我們便只見到矯揉造作,看不到美,反而不及不加修飾的市井之言的直接有力。
志‧識‧誌
作者:單周堯2017-12-25
「志」字和「誌」字,經常混淆,兩字有什麼不同?此外,「認識」、「識別」的「識」字,有「記」之義,但「志」字同樣有「記」之義。
俯仰天地 恒念瑰寶——談中文的生命力與斷層危機
作者:胡燕青2017-12-25
中唐詩人白居易生活的年代距今1,200多年,但「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仍清楚明白而詩意盎然,他這五絕「便條」(或WhatsApp短訊)〈問劉十九〉大家都能讀得懂。
以小見大 精益求精
作者:胡燕青2017-12-18
余光中教授曾發表〈中文的常態與變態〉,文章後來收錄於散文集《從徐霞客到梵谷》。這篇論文讓我獲益良多,今日我仍經常翻看、溫故知新。
「施施」之讀音問題
作者:單周堯2017-12-18
一般情況下,詞語「施行」的「施」字,與「師」同音,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施施而行」一詞,「施」字怎樣讀?
一個訪問結的書緣
作者:文灼非2017-11-20
何文匯教授學貫中西,在英國攻讀博士,在美國名牌大學任教,英文造詣不容置疑。他對英文學習的心得,來自在中學時期的扎實基礎,下了很多苦功,所以他反對一味愉快學習。
游‧斿‧遊
作者:單周堯2017-11-19
人們經常混淆使用「游」字和「遊」字。兩個字的偏旁都是「斿」,究竟「斿」字有什麼意思呢?
奇妙的7和詞式文本
作者:吳文超2017-11-14
把 長串漢字 按詞或片語 切分 後,即可 把 若干單字 組成 為 信息量 較大的 資訊單元。 拼音 字頭 縮寫 還可以 有 更佳的 效果。
〈始得西山宴游記〉之「游」與「宴游」
作者:單周堯2017-11-12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始得西山宴游記〉,以現今中文的標準,一次旅遊的記錄,應該是「遊記」,不是「游記」,柳宗元寫錯字嗎?
「茍」與「苟」之形音義問題
作者:單周堯2017-11-05
大家都認識「苟」字,有沒有看過「茍」這個字?「茍」與「苟」兩字寫法相近,讀音和意思是否相通呢?
一切從語言開始
作者:中大出版社編輯部2017-09-21
我研究粵語,但粵語並不是我的母語。
何文匯:學好外語,語言環境是關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05
學外語而不常講,就永遠跨不過那道門檻;幾年不講,那門外語就會從腦海中消失。
林沛理:如何盡享中英雙語並用的齊人之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17
我強調的是中英俱佳,是過去香港人的優點、強項。若失去,就會在激烈競爭中處於下風。
都電腦化了,還怕寫中文?
作者:鄭楚雄2017-06-28
世界不少地方的人都開始覺得,學曉中文有其好處,你本地人有其便利,反倒放棄學習,是否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