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文件建議「煽動意圖」部分英文版意思更加清楚,政府代表向立法會議員解釋時,亦強調當中針對的不是個人和個人之間的憎恨或敵意。要把立法原意準確表達,看來中文版的文字仍有改進空間。
過去這數十年,民主國家裏,人民生活質素為什麼會下降?貧富懸殊為什麼會愈來愈嚴重?人民為什麼會選出反民主的領袖?這些問題他們不從自身制度的改革去解決,只集中力量對付「獨裁國家」。
關鍵的問題是:某項資料的披露是否「相當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由誰來判定呢?當中涉及對國家安全的解釋,誰是最後的權威呢?至於公眾利益是否抗辯理由,政府的說法有點模糊。
從中央官員對本屆區議會選舉的肯定態度來看,來屆區議會的地方選區議席應該不會減少。如果中央政府希望見到香港的選舉,包括區議會選舉,愈來愈贏得人心,愈來愈多人參與,就更有理由讓區議會的民選議席逐漸增加。
中央過去一直對一國兩制持有的某些觀念,非但不能推動一國兩制成功向前發展,反而給特區帶來一次又一次政治危機。「特區政府不需且不應由政黨領導」這個觀念,是否也應該改變呢?
有了快速測試,其他很多活動都應該可以放寬,例如:戲院、美容院、健身中心和跳舞場地等處所,都可以規定所有人進場前接受快速測試的條件下重開。
大家都要在愛國這共同基礎上競賽,因而要贏得選民的支持,便要比見識、比能力、比素質。香港未來的選舉,可能比過去更激烈、更具挑戰性。
過去歷次「政改」引起的爭議,關鍵在於當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循序漸進邁向普選時,「愛國者治港」怎樣得到保證,今次得償所願?
港澳辦夏寶龍主任提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必須堅持5項原則,除了依法辦事,還必須尊重中央的主導權。
以特區政府的財政狀況,拿出百餘億來發放失業津貼,完全做得到。為什麼政府拒絕提供臨時失業援助的態度似乎十分堅決?
第四波疫情惡化,單日新增確診個案破百。兩個月過去,疫情未見減退,行政長官說的「達至清零」和「恢復兩地人員往來」,成為遙不可及的奢望。
2元乘車優惠計劃的濫用率低於2.5%。為防止濫用,現在要受惠者申領特定個人八達通卡,政府要增加行政和財務負擔,長者要增加不少麻煩。
特朗普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釀成暴力衝突。美國輿論一致把矛頭指向特朗普,認定他是這場「恐怖而可恥」事件的罪魁禍首,是破壞民主的元兇。
從制定抗疫防疫政策到即將開展的疫苗接種,都必須依靠科學,排除任何狂妄、迷信和偏見。我們看到,有些國家疫情惡性失控,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科學水平落後,而是因為當權者不尊重科學。
對於原訟庭去年裁定緊急條例不符合《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表示「嚴重關切」。法工委發言人指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
不實行居家令,病毒在社區傳播的機會不能減至零;但嚴格的防疫措施可以把傳播的機會減至最低。
為了保障男囚犯剪頭髮的待遇不比女囚犯差,司法覆核官司打到終審庭,佔用了司法機關不知多少資源,值得嗎?
林鄭月娥說,外媒在報道香港時並不客觀持平,特區政府要修補國際形象。修補形象,要弄清楚為什麼人們老是信他們、不信你。
港人治港要以愛國者為主體,是中央政府一貫堅持的要求。「雙十一決定」是對立法會落實愛國者治港的一項措施,把治港者要愛國的政治要求變成法律規範。
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決定,不是要趕絕立法會裏的反對派,而是要人們知道議員必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別行政區,違反擁護和效忠的事不能做。
警方拘捕多名立法會議員,控以違反《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有人問:法例不是用來保障議員權利的嗎?為什麼會有議員因違反法例而被拘控?
政治人才不只是建制派沒有,建制派以外也沒有。為什麼具有政治領袖潛質的香港人,不願意出來當政治領袖?這才是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為什麼《施政報告》在原定發表前兩天突然宣布押後?按林鄭的解釋,憑特區政府自己的能力,沒法寫出一份提振香港經濟,增強市民信心的《施政報告》。
台灣當局並不急於處理陳同佳案。港台兩地政府之間矛盾多着;讓陳同佳自行前往台灣,便宜了港府,台灣當局沒得到什麼好處。
美國最崇尚三權分立,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受到行政和立法兩權粗暴的干預。在香港,法官的任命完全由司法界自主,雖然《基本法》寫明大法官由行政長官任命、經立法會同意。
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任,對維護法治和司法獨立十分重要。要爭取公眾信任,司法機構必須用公眾懂得的語言和公眾溝通,並且提高處理公眾對司法人員投訴的透明度。
在棄保潛逃過程中被內地執法人員拘捕的12名港人,如果被控非法入境,只屬輕微罪行。問題是他們會不會在內地法院被控其他罪名。
中國抗疫的成功,美國和印度疫情的失控,香港的「張弛有度」,給人們提供多一個角度去思考兩制的長短優劣。
《基本法》有關特區政治體制的規定,是否體現了三權分立?確認了特區的政治體制「是」或「不是」三權分立,有什麼實質後果?
雖然有了《國安法》這根「定海神針」,但要把香港推向「攬炒」的力量依然存在,大規模的社會動亂依然極可能發生。堅持如期進行選舉,無異於要引爆一個政治火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