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候鳥

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指的是哪些年?
作者:胡燕青2024-07-08
文學史如何分期眾說紛紜,要把唐代分成四份並不容易,到底唐朝的四個時期,指的都是哪些年呢?
4種阻礙成長的情況
作者:胡燕青2022-10-26
60、70歲的人仍須保持成長心態,這才算健康。十幾歲就放棄自己的人固然無法快樂度日,也無法不成為社會上的壞死組織。
面對面的離情
作者:胡燕青2022-10-20
誰能夠說自己良心的認知就等同真理呢?可悲,限於視野,人人都堅持這樣想,沒有誰可以說服誰。風雨不同路,炎涼自擔當。我們都陷入了面對面的離情,只能背對背地讓距離日日拉大了。
倖存的細節
作者:胡燕青2021-06-07
爸爸已經走了。我和他的聯繫,就留在水彩中。
關於《小時代》(Where Details Survive)的點滴
作者:胡燕青2021-01-18
其實人的成長各異,上帝只賦與每一個人非常有限的視野。以此小得可憐的視野去詮釋所有人的動機、心意、良知、情懷和選擇,把他們歸類為同志或敵人,是非常危險的。
末世人的處境
作者:胡燕青2020-01-09
2000年前,《聖經》已經清清楚楚地指出末世人類處境有幾種特點。天災頻仍且規模龐大,不用多說。數據告訴我們,天災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嚴重,影響的範圍愈來愈大。
矽膠嬰孩
作者:胡燕青2019-11-15
仿真度極高的矽膠嬰孩成為了成年女性的新興玩意。她們視「嬰兒」為己出,天天悉心照顧,毫不吝嗇為娃娃購置衣服及日用品。
末世人的特質
作者:胡燕青2019-10-09
我深信上帝不但是信徒的上帝,也是未信之人的上帝。他在《聖經》裏說的話,我們可以隨時經歷到。單獨從一個香港人的角度看,我覺得末世的警示還是清晰存在的。
我們可以怎麼辦?
作者:胡燕青2018-02-05
孩子五、六歲時就用朗讀來代替「講」故事、讀書時做筆記、寫作後把自己的文章當作別人所寫的來讀,細細地、客觀地批改⋯⋯作者提出多個有助改善中文的小練習。
退化現象──不難發現也不難修正,不應忽略也不應「屈從」
作者:胡燕青2018-01-29
讀音錯誤包括把彌賽亞(Messiah)讀成「尼賽亞」。同樣,傳媒把彌敦道(Nathan Road)讀成「眉敦道」也是不對的。其實《粵音韻彙》「尼」、「眉」兩種讀法都收。
退化現象──不難發現也不難修正,不應忽略也不應「屈從」
作者:胡燕青2018-01-22
政治用語之所以能在國內盛行,原因是彼此抄襲:凡是當權者眼中政治正確的文章,必廣為流傳,用詞多次重複,習非勝是,遂得以鞏固。
對稱工整——散文具韻文美質,言語如樂曲悠揚
作者:胡燕青2018-01-15
只要用心細讀,大家必然看得出詩人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說,而且說出前因後果,峰迴路轉、哲思飽滿——流水對,是中文的瑰寶。
雙重優勢——普通話是國語,廣東話是國寶
作者:胡燕青2018-01-08
我們有義務先學好白話文,白話文寫得好,對粵語會有新的深刻體會。這話在高舉本土的時代大概不怎麼順耳,但這是我的真心話。
伯樂的幸福——要牢記學生作品,如同牢記名家之作
作者:胡燕青2018-01-01
我脫下羊毛圍巾,從馬路的對面 向熟悉而高大的你快樂地揮手 是的,只要你按時開花 我就感到溫暖
俯仰天地 恒念瑰寶——談中文的生命力與斷層危機
作者:胡燕青2017-12-25
中唐詩人白居易生活的年代距今1,200多年,但「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仍清楚明白而詩意盎然,他這五絕「便條」(或WhatsApp短訊)〈問劉十九〉大家都能讀得懂。
以小見大 精益求精
作者:胡燕青2017-12-18
余光中教授曾發表〈中文的常態與變態〉,文章後來收錄於散文集《從徐霞客到梵谷》。這篇論文讓我獲益良多,今日我仍經常翻看、溫故知新。
敬悼余光中老師
作者:胡燕青2017-12-15
我讀書十幾年,從未遇上過一個這麼認真的老師——他的中文字一點不潦草,整齊清晰之外,連微小的語文錯誤都細細糾正了,這樣批改一個作業要花上多少時間啊?
孩子們入獄的事
作者:胡燕青2017-08-23
即使不相信律政司,也相信那些法官吧?年輕人本來就知道這一點,才開始衝擊。理性地看,那是「求仁得仁」。
給柯市長介紹七個基本香港景點
作者:胡燕青2017-03-30
「香港很無聊啊,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柯市長,聽好了。
作為範文,同學的佳作比名家的更有教學功能
作者:胡燕青2017-01-25
我有這樣的經驗:過了一段日子,他們或會忘記大師的作品,但同學的佳作,大家必定記得。
寫評語的竅門——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下)
作者:胡燕青2016-11-23
如何稱讚才沒有水分?如何指出錯誤而得學生接受?
與散文相遇
作者:胡燕青2016-11-04
優秀的專欄作家就是這樣生存的——精於旅行的次次寫見聞,精於歷史的日日談掌故,精於味道的天天寫食物,精於穿戴的長久說時裝,精於書畫的一生談運筆——真正的專業是用之不盡的散文材料。這些專家式的散文來自作者的功力,讓我很佩服,卻不是我追求的。
切勿專注於學生的語文錯誤——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上)
作者:胡燕青2016-10-22
寫作練習,是要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自覺能夠寫作,漸漸看見自己的進步,卻絕不是用來暴露他們之不逮或增強他們的無力感。假如你的父母或上司長年累月向你提供負能量,你還有心情做好你的工作嗎?
從評改噩夢中醒來——取消作文命題,只設寫作範圍
作者:胡燕青2016-09-27
希望孩子用上「秋高氣爽」、「金風徐來」等成語來表達他在中文班上學有所成,最後更以「夕陽西下」、「依依不捨」來描述回家的心情——老實說,在一般語文老師的眼中,這才是作文。
語文老師的千古噩夢——改作文
作者:胡燕青2016-09-09
談怎樣教寫作之前,我們得肯定寫作是語文訓練的目標,不是手段;這也就是說,每一篇作品都是目標。讓孩子腦海中形成句子,啟動的邏輯思維和想像力、聯想力和敏覺力,豐富其筆下的文辭,控制其表達的輕重這個過程才是訓練。
課文不能出現「放屁」情節嗎?
作者:胡燕青2016-06-30
當時我很奇怪,我的課文出了什麼亂子呢?原來家長投訴我故事中有一個「放屁」的情節。事隔多年了,如今重新提起,是真的希望我們的中文科課文有點改變。就請大家來評評理吧。
小學語文教材須能牽動孩子感情
作者:胡燕青2016-06-06
問題六:你喜歡哪一首?幾乎所有人回答:第二首。 那你會選哪一首做他們的教材?大部分人回答:第一首。
朗讀鍛煉的不光是嘴巴,還有耳朵和腦袋
作者:胡燕青2016-05-12
小學畢業前,孩子是用耳朵來學習語文的。這種學習,主要用來掌握語言節奏;而節奏,正是好語感的基礎。小孩子學語言,先用耳朵,到他年老了,那些美妙的句子,還會在他腦海裏迴盪。
輕鬆對付孩子最害怕的抄寫和默書
作者:胡燕青2016-04-27
假如老師在課堂上就用了這些方法,爸爸媽媽和孩子在家時就可以一起玩遊戲、閱讀和講故事了。老師們,可行嗎?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
作者:胡燕青2016-04-10
六歲以前,凡有熒屏的東西都對閱讀有害。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暫時安靜就給他一個手機當「奶嘴」用,頭六歲教不好,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