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Feb 19 2025 03:41:1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文化

職場電梯的門裏門外
作者:艾雲豪2025-02-17
電梯,都市叢林的微型社會。數十秒光景,上演着人際互動的縮影:從西裝革履的上班族到悠閒的咖啡客,眼神交會間流露友善、冷漠或尷尬。擁擠空間裏的「電梯禮儀」,更體現了現代人的匆忙與焦慮。
林道群:我出版  故我在
作者:張灼祥2025-02-13
林道群創辦本事出版社,以一人之力出版多部經典,包括他自己的著作《青山亂叠》。本書厚達675頁,記錄近半世紀作家、作品與文化人的故事。林道群秉持「我出版,故我在」的理念,在當下環境仍堅持出版好書,令人敬佩。
穿越時代地域的兵甲藝術
作者:胡孟青2025-02-12
城大般哥展覽館「威武奢華:跨文化禮儀兵器藝術展」展出近二百件珍貴禮儀兵器及盔甲,展現其超越戰爭、彰顯權力、宗教及文化象徵的意義。
兩個人的成都遊
作者:羅乃萱2025-01-18
在新的一年新的旅途就在成都留下六天五夜,遊覽成都博物館、人民公園、寬窄巷子等景點,體驗當地文化與生活。品嘗地道川菜和北京涮羊肉,感受美食之都的魅力。
藝術界有別於劇團領軍  胡恩威:為什麼要投身藝術倡議?
作者:李偉民2025-01-17
胡恩威開口見膽、真率坦白。如果喜歡你,他會畢恭畢敬、暢所欲言,但如果不喜歡你,他便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碗碗碟碟,堆在你面前,「無面俾」!
第五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2025)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16
香港權威的中文比賽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將邁入第五屆。今年會有更多隊伍晉級第二回合,晉級總決賽隊伍將有機會前往大灣區文化交流參訪。請立即報名,爭取榮譽!
張愛玲文化遺產沒人要嗎?香港宜主動認領
作者:張錦滿2025-01-02
張愛玲文學遺產無人認領,香港可善用此機遇。張與上海、香港淵源最深,卻因政治等因素,兩地官方態度曖昧。香港可藉此發展相關文旅產業,創造經濟價值,同時提升文化形象。
中銀香港私人銀行客戶數目按年錄雙位數增長 呈獻《綻放大唐》唐朝生活展覽 持續提升尊貴客戶體驗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05
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私人銀行與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攜手合作,在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部,即屬一級歷史建築的中國銀行大廈舉行《綻放大唐》唐朝生活展覽,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今晚落老M
作者:徐家健2024-06-30
我們要創造我們獨有的文化藝術面目。衷心希望,夜夜不同的「今晚落老M」,能夠可持續地為香港創造我們獨有的文化藝術面目。
大學教育的向善不息
作者:何漢權2024-05-31
賓夕法尼亞大學在100年後,向中國的建築大師林徽因補頒學位,為大學尊重知識,尋求智慧,能帶領社會善良價值,立下榜樣。
五行綜合國力
作者:蔣匡文2024-02-17
近年常常在中美競爭中有不少人談起綜合國力,從中國術數上我們可以把綜合國力用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解釋。
什麼是香港特區最大的兩個弱項?
作者:關品方2023-11-17
籌建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還有多年前由馬逢國、蔡素玉、謝炳堅等倡議的香港回歸歷史紀念館),要以特區政府為主導,實行官民合作,發動各方參與。籌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活動之一。
沒有文化的人不會快活
作者:洪 蘭2023-09-14
詩詞和音樂最能觸動人心,也最能安撫人心,比如說,「向晚意不適」時,如果沒有古原可登,最佳的排遣方式,便是找出一本喜歡的中文書來看,你所經過的失落,古人都經歷過,而他描述的比你還深,看了有知音的感覺。
百年一脈此中尋 ──訪甲骨學傳人何彥均博士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9
殷人尚鬼神,每事皆卜問,商王室不管征戰、風雨、疾厄等,都要祈求神明指示。而這些刻在甲骨上的卜辭,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文字。到底它如何見證漢字的演變?又如何反映三千年前上至天文,下至農耕、曆法、醫學等等?
傳承香港自然風貌 各界推動說好美麗香港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5
香港地方志中心於7月24日聯同58家公私營機構,舉辦「美麗香港」啟動禮,並由香港地方志中心主席陳智思及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為「美麗香港」四大主題活動拉開序幕,一同說好香港故事。
植物的依靠
作者:譚寶碩2022-12-24
無依無靠,就生長不好了。 植物是這樣,人也如此。 世間一切事物,都需要根基。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宜以旅遊作火車頭
作者:文振球2022-05-25
要尋找一位合適人選,能熟悉3大範疇的專業知識,明白各大範疇的運作與推廣訣竅,已經近乎是「不可能任務」,更遑論統領者能服眾,受各範疇的持份者一致擁戴,相信是一大挑戰。
有錢人的好榜樣
作者:林沛理2022-05-03
哲學家伯克說,出錢相助是富人向天才致敬的方式,在今天已經過時。倒不如說出錢相助使知識更普及,是富人對社會的責任。
海外留學的不歸路
作者:張海暘2022-04-20
離鄉背井固然有無奈的一面,但也是亂世中的一條出路,關鍵在於一旦踏上此路,便不要隨便回頭;因為回頭的代價,往往比離開的一刻來得更大。
「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如何解讀從「活動」到「產業」的帶動方向?
作者:李偉民2022-01-22
香港目前文化產業的褪色,見者心碎,戰後,從內地來的文化商人,很多已離世,企業也結束;故此,希望隨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更多的本地商界能夠認真地創立「文化企業」。
珍惜人生每一秒
作者:釋證嚴2021-12-06
社會上很流行一句話—彩色的人生。要生活得有色彩,就要用心抓住時間;心用在時間上、用在待人處事上,便能擁一個多彩多姿的人生。
香港需要怎樣的文化
作者:何濼生2021-09-08
日前有電視台報道了有私宅業主飽受樓上滲水問題困擾,原來樓上劏房建築不合規。政府部門卻一於「好少理」,為官卻不做實事又是另一種要不得的官場文化。
法律更新欠靈活 礙科創產業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1-08-30
監管與創新誰應優先呢?這並非簡單的二分法問題,如何選擇取決於當地的整體社會條件。
漫談香港老師的出路
作者:張海暘2021-06-18
意欲離職的老師不太可能再留在香港工作……那麽,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將是:該往哪兒去?
資本主義
作者:陳文鴻2021-06-01
西方資本主義沒有這些種族滅絕的強盜行為,沒有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劫掠,會壯大成長嗎?可以打敗傳統的帝國嗎?中國或其他國家要移植西方資本主義與民主,是否也要採取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手段,掠奪他國呢?
靚紅酒溝可樂 美中不要再吵
作者:丁望2020-09-25
北京外貿高官龍永圖說紅酒,坦認「曾經荒唐」:頂級紅酒溝可樂;提到香港首富誠哥的靚酒、唐英年的「教路」。說得更多的,是中美談判,呼籲勿糊弄洋人,戒浮躁、勿吹牛……
英雄與隱喻
作者:程介明2020-06-05
傳統的教育,往往會拿一些「英雄」人物來勉勵學生。筆者小時候,有華盛頓斬櫻桃樹不撒謊的故事,有匡衡鑿壁借光夜讀的故事,也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這類教育,還會繼續嗎?
輩分 拍照 稱呼
作者:程介明2020-02-14
輩分,在華人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家族、機構、官場、學術界都是如此。
禮節與儀式
作者:程介明2020-02-07
從中國傳統的打躬作揖,伊斯蘭文化的男女授受不親,到南美、歐洲的擁抱、吻臉,可見同樣是見面打招呼,非常不同的動作,背後有着不同的人際關係假設。
外語與文化
作者:程介明2019-12-20
文化是要傳承的,但是有系統的文化傳承,主要靠語言文字。如新加坡把一門外語(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結果以前南洋一帶多語的環境,在新加坡逐漸消失,方言裏面豐富的文化內涵,也隨之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