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區內大部分的街道車輛由東駛入區內,在排龍上形成左輔右弼、武曲、巨門、四大吉山向,因此旺角出現百業興旺的情況,至於西北角因排得文曲水,故此此區旺街市市場。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重新考慮將位於港島西端的青洲和周邊水域,研究納入可填海範圍。原因很簡單,香港目前面臨嚴重缺乏可在短中期內建屋的可發展土地。
比起政府和社會要一起盡快解決的各樣深層次問題,維港可能重新進行大規模填海的威脅實是微乎其微,希望公眾不要花時間和精力在這事件上糾纏。
規劃多時的「明日大嶼」計劃,政府周二(12月20日)正式公布最新方案,交椅洲人工島由兩島變成三島設計,以「Y形」水道分隔各島。總工程造價預算增至5800億元。
我們可否以新加坡為目標,在20年內追上她今天的水平?只要看看中國在29年中人均住宅面積能猛增494%,若仍認為香港的56.9%太過進取,則我們不應羞愧嗎?
灼見名家7周年廣邀政商學名人,為香港未來把脈。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蔡宏興表示,北部都會區長遠大增香港的土地供應,對香港長線發展更有信心,樓市會繼續上升。但短期土地短缺問題,必須依賴近岸填海。
通過辯論與辯證,傳遞有價值的信息,化解偏執,凝聚共識,為解決香港房屋難題,辨明真正的解決之道,這是媒體的力量,更是媒體的責任。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10-13
一位城市探險達人進入一所荒廢的建築材料工廠。工廠於1980年開業,2001年關閉。 廢棄的場地包括一個巨大的倉庫和一座用作工人宿舍的兩層建築。 倉庫的部分屋頂已經倒塌,牆上有一些塗鴉。
不論公營或私營房屋均出現供應嚴重不足問題,基層居住環境惡劣,儘管年輕人能夠「上車」,也是少之又少。
最近沙嶺殯葬城引起爭議。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新界有大量土地但長期缺乏規,沙嶺一河之隔是羅湖繁華之地,回歸前英國刻意不大力發展新界 ,但回歸後特區政府對新界發展遠遠落後。一起聽聽曾主席怎講。
在60年代起,香港人口大增,工業發展,因此要在荃灣發展工業及住宅區,而要在沙咀道一帶填海,位置正在鄧氏家族的龍穴前方,影響其穴之風水,引起鄧氏反對,但至今已不復見。
「明日大嶼」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審視其財務可行性的同時,也要對其內容和規模作適度調整。
最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人工島研究撥款時,香港工程師學會由會長署名提交了意見書,踩過界就不熟悉的氣候和海洋課題發言,搞錯科學,又只講眼前所見,既違反專業團體行為規範,也涉嫌專業不及格和誤導立法會。
這份《施政報告》最不合格的地方是不急市民所急。由於香港爆發第四波疫情,政府為了抗疫再次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最終拖累經濟活動,令經濟又一次跌進深谷。究竟這第四波疫情會維持多久?
資深投資人王兟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香港市民,提倡市場融資方案,推動政府以創新公私營合作模式,設立由全體香港市民合資擁有的公司,在明日大嶼填海造地 2000 公頃建屋。
筆者特意邀請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以及《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陸振球出席《何民傑會客室》網上節目,評論習近平南巡對香港有何啟示、深圳40年改革開放的得失。
香港人「住得貴、住得細、住得擠」病垢人人皆知。但政府似乎抓不到焦點。香港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向天要地,從海要地,以高密度、規劃密集、管理密集的方式去發展!
人口老化是引起政府出現結構性財赤的罪魁禍首,因此,政府採用開源節流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未能解決這結構性問題。
不管桂山島或明日大嶼,以至其他土地產生如此緩慢,到底是英國人還是港府的責任?
筆者認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首先要「正名」,讓公眾準確掌握「計劃」的精髓,其實是「增量共享」,而非「土地共享」。
澳門20年來的成就值不值得自豪?猶記得1999年回歸前,澳門治安頗為不堪,黑社會當道,但今天到澳門,我們已完全不用擔心安全問題,這點已是一大進步矣。
由中央政府支持、推動在香港水域之外填海造地,供香港重置葵青貨櫃碼頭的構思基礎。
為了防止海平面上升帶來的衝擊(颱風「天鴿」和「山竹」的破壞只是開始),香港亦必須盡快展開防禦性海岸工程的研究,其中應該包括巨型海堤的建設。
《收回土地條例》只是政府處理好所有問題與爭議後的最終法定程序,並非用作解決爭議的靈丹妙藥。要真正解決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方參與,不能單靠一招半式,亦不應只由政府一手包辦。
《施政報告》將人工島發展計劃命名為「明日大嶼願景」,而不是簡單稱作「明日大嶼計劃」或「明日大嶼工程」,絕非單純的包裝技倆或宣傳口號,而是要刻意突顯整套發展計劃是「願景為先」。
因為香港土地長期嚴重短缺,增闢土地的社會利益往往遠超其社會成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政府財政能夠承擔「明日大嶼」計劃的開支,賣地收入是否能夠完全彌補增闢土地的工程成本,不應該是首要考慮。
「倒錢落海」的論述聳人聽聞,甚至流於煽動民情的民粹政治操作,不過片面強調「倒沙成金」亦有盲點。政府增闢土地應該追求最大的社會利益而非追求最高的土地收入。
香港的優勢在於擁有獨立公正、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司法系統,而要做到這點一定要繼續堅持「一國兩制」,這亦是本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最根本的分別。
即使掏盡庫房,也僅能吸納8年的新移民。而即使人工島能達到政府的預期收益,那亦本來可作為庫房盈餘,支援各種服務,而非用以補貼新移民的昂貴居所。
從香港的人口老化至宏觀環境不利香港的短中期發展,特區政府又如何能夠保證,未來的稅收和政府的收入可以保持健康增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