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小號雙星納卡里亞科夫及博爾多斯基精彩的聯合獨奏及合奏
作者:傅瑰琦2024-02-21
博爾多斯基的演繹的確令人感到賞心悅目,而更加令人興奮的,更是他與李嘉齡的合作,除了兩人在技巧上全無難度之外,他們在風格上的相似度,亦即在一些樂句中的互相模仿的點子上,竟然可以同出一轍,實在美妙!
繁花落盡見真淳
作者:沈言2024-02-21
黃河路上的燈紅酒綠、聲色犬馬、人面桃花,夾雜着吃吃喝喝、情情愛愛、生生死死,反映了滬上市民階層的悲歡離合與是非成敗,折射出時代巨輪下的社會發展與城市變遷,書寫着十里洋場有關名與利、情與愛的記憶和遺忘。
元宵節
作者:張楨2024-02-21
清光無槳穿碧水,桂影似紗透離愁。
江楓藏曉月 花發狀元紅──中國高溫紅釉瓷歷史流變和特質
作者:李大齊2024-02-20
清代最好的紅釉瓷當屬雍正、乾隆年代製造的,包括「祭紅釉」和「豇豆紅」,釉彩盈潤、器型規整、技術超凡,可說是單色釉瓷器的最高成就,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民樂新作誌慶
作者:周光蓁2024-02-20
開場是聯會主席梅廣釗的《東風來》,由粵樂五架頭改編為八重奏。開始洞簫與箏的音符,頗有「從前有個故事」的氛圍。中段琵琶、阮加快,箏、鼓等加入,最後以輕音結束,韻味盎然。
投桃報李迎新春
作者:陳家偉2024-02-19
生命是共同體,人類命運也是共同體,為師或從政,也要懂得投桃報李和擇善而行呢!
《帝女花》可以這樣的
作者:劉銳紹2024-02-19
振興粵劇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競藝,殊途可以同歸,無須互相排斥;傳統粵劇的精粹當然必須保留,但創新的嘗試也應得到接納的鼓勵。記得以前看過《武俠帝女花》,但商業味太重,毫無好感。
絲路歷史
作者:陳文鴻2024-02-19
中國歷史上的分裂都是思想大活躍之時,春秋戰國為明證,但在此主要是在中原(長江與黃河流域)之變。漢代通西域,中國的分裂便多了外來因素,也帶來外來思想與文化的影響。
僑鄉情濃
作者:陳玉燕2024-02-19
在開平走馬看花,感受到的不單是城鄉的轉變,更重要的是體會到余氏一族的鄉梓情濃,以祠堂展現對血緣宗法文化的守護,以教育延續家族的家風教養,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為家國培養一代一代英才,胸襟情懷,由衷致敬。
粵語解密:中中、哥哥和家姐
作者:黃氏2024-02-17
在普通話裏,「哥哥」並沒有用來稱呼陌生而年長於自己的男性這個用法;粵語的卻有,而且有時即使對方看來年紀小於自己,我們也會稱他為哥哥以示尊重,而習慣上第一個「哥」會變調為陽平(第四聲)「gɔ11」。
五行綜合國力
作者:蔣匡文2024-02-17
近年常常在中美競爭中有不少人談起綜合國力,從中國術數上我們可以把綜合國力用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解釋。
正月初七「人日」節有何典故?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17
「人日」節雖然日漸式微,如今已成為一種傳統文化,唯「人日」對「人類誕生日」的重視與思親重誼的情懷,還是值得吾人銘記的。
長者之舞
作者:黃珍妮2024-02-17
看到長者跳舞,總是有點感觸,老人關節痛,腿已經不行,還是想跳,因為年輕時沒時間;老了,才明白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沉醉在音樂中,怎會不想跟着擺動?
鈞瓷無對 窯變無雙──色彩繽紛的鈞窯有何特色和歷史地位?
作者:李大齊2024-02-16
俗語有云「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知鈞瓷的地位有多高。它的出現改變了唐宋前期以來單色釉獨霸天下的局面,從此中國瓷器藝術進入一個絢麗奪目的多彩世界。
筆墨禪心:紀念弘一法師出家105周年書畫聯展
作者:張灼祥2024-02-15
我所認識的馬星原,用另一個筆名馬龍,擅用幽默筆觸,繪畫出來的漫畫,寫身邊人和事,寓意深刻。用馬星原筆名,畫的是人生另一種境界,帶有禪意的畫作。
古登霍夫及百年前的歐洲統一宣言
作者:陳彥2024-02-15
也許,人類潛意識中深藏的悲劇意識使人們更能為悲情所動,也許文化興起與衰落猶如草木枯榮的預言同中國文化潛意識中的日月迴圈、河東河西有着相通之處,而使得西方衰落之說能夠在東方不脛而走。
中國式罪疚初探
作者:施林海2024-02-15
西方的宗教雖然日漸式微,但中國人的罪感文化依然薄弱,對於「金簡」(實用)的關注,也遠遠超過「除罪」。如今大國崛起,該如何提高國民素質,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責任感及羞恥感,這個文化重建工程依然很不容易。
牛津版董橋著作已成絕響
作者:鄭明仁2024-02-15
牛津版的董橋第一本書於2000年面世,全書130篇文章,來自「時事小景」的專欄,董生選了其中一篇文章的篇名《沒有童謠的年代》做書名。從此,董橋、林道群、牛津便成為出版界的鐵三角,好書一本接着一本出。
情人節
作者:張楨2024-02-14
半生何處復卿卿,弦動無端總舊音。
十二生肖點解無貓?
作者:陳家偉2024-02-14
十二生肖中,有馬、有狗、有兔,為什麼沒有貓呢?
孟子給龍年的啟示
作者:潘銘基2024-02-14
香港要搶人才?請先由做好自己開始,這便是孟子給我們的龍年啟示!
中國式的罪疚感──從武則天「除罪」金簡説起
作者:施林海2024-02-14
作為武則天留下唯一具有文字的遺物,武則天金簡背後的動機究竟為何?又反映出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現象?深入研究,既可了解更為清晰的歷史,也有助理解中國式罪疚之內涵究竟為何。
奇妙的甲子重聚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08
四人相見,心中愉悅之情難以形容,都已是頭髮斑白長者,都經歷了人世間的滄桑變化,所以這次甲子重聚,我們四人既感歡樂,心中也不免有絲絲感慨。60多年的前塵往事,短短幾小時怎傾訴得完。
從人與自然對立到地球生命共同體
作者:陳彥2024-02-08
如果不從整體上反思,人類不可能應對地球生態的系統危機。同時,我們也很難設想,應對地球生態危機,可以罔顧政治參與與社會平等。生態變革必然伴隨着政治變革,沒有政治變革生態變革不可能成功。
清平樂.春節
作者:張楨2024-02-07
太平春半,故地音書斷。
文徵明的紫藤花開
作者:益行2024-02-07
文徵明在博物館的展品,構圖平穩筆法端正,水墨為骨,青綠敷色,山岩崢嶸,樹姿傲然,描繪出中國文人畫最講究的清、幽、寒、靜。
音樂劇《大狀王》重演的尾場:一個完美的逗號
作者:傅瑰琦2024-02-07
《大狀王》的現場表現力,的確不是唱片錄音所能相比。而這部可以公演接近一個月的大製作,叫座力亦真的有其合理的原因。在筆者眼中,好聽與好看,已相當足夠。
捲簾詩:四首〈遙想東坡功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06
隨着朝雲在惠州逝世,蘇東坡的髮妻王弗,繼室王閠之及愛妾朝雲,都先後早他而逝。「茫茫」暗借蘇軾所寫的「江城子」,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之句。
「我不想孤獨死!」:熟年婚活旅行
作者:潘文慧2024-02-06
菅野久美子早於2017年探討了現代日本將會面臨的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現實。菅野指出,每天大概有 82 人死於孤獨,或每小時約有 3 人死於孤獨。獨居老年人數量持續增加,「孤獨死」已成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