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八大中心,要求香港發展新興產業,以人工智能(AI)為核心推動新質生產力。政府大力投資AI研發,建設AI基礎設施,並鼓勵商界廣泛應用。
香港回歸27周年,透過參訪科技初創企業,我們見證了香港在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領域的嶄新發展。這不僅帶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效率,更激勵着年輕一代對未來的熱情。
三中全會為何關鍵?三中全會到底如何賦能國家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開創新局面?三中全會的核心要義是什麼?
西方國家覺得中國人這套很難學,所以他們選擇不走這條路。問題是中國選擇的這條路令中國在自由競爭中跑了出來,令西方國家更加看中國不順眼,連中國人的美德,也視為經濟發展的邪路,非加以制約不可。
今天的職場老手,回想那些年初出茅蘆時的沮喪和惶惑,應能感同身受。所以當我們看見新手有着自己當年困頓的身影時,還請暫停抱怨,把握機會挺身而出,通過言傳身教,好好負起師兄師姐的責任。
有人說,大學多了,大學生的質素難免會被拖低,擔心這樣會影響大學生的形象。說這種話的,大都是社會精英分子,他們為了維持自己「天之驕子」的地位,並不太樂意看到香港的大學愈辦愈多。
今日,我們對自身工作的掌控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大,工作份量也比過往任何時候更多。因此,最好的起始點,是先確立值得投注生產力的關鍵事情。
一個成熟的經濟體趨向飽和,增長率趨降,在所難免。但香港以往10年平均每年只約有1%增長,這肯定不是特區政府所能預料,也明顯不是中央的期望,背後有什麼原因?
近些年香港經濟發展增速減緩,有學者認爲政府應主動出擊,透過土地優惠,補貼等政策帶領本地實行再工業化。但是,再工業化的影響力和具體實施計劃還有待考察和研究。
維護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是科技應用及產品開發的關鍵元素,目標是確保產品的實用性(包括耐用、安全、可信),這些元素對人工智能產品開發亦同樣關鍵,工商業界絕對不容掉以輕心。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訂KPI時,當局必須具備靈活性,不宜太死板,切忌把個別KPI獨立處理,引致政務成效顧此失彼。
STEM教育的重點是探索精神,探索是從不斷嘗試及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育美麗之處在於能擁抱「嘗試」及「失敗」,期望我們的教育能與學生及家長攜手,共同探索未來,擁抱未知!
筆者對民主議會制度思索很久,也有一些看法,可以給大家分享。但想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因為在社會科學上,經濟學是實證科學。也可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供大家思考。
儘管ESG仍處於開發初期階段,但ESG已展現出它有潛力為企業帶來數萬億元的商機。企業不應只把ESG當為報告框架,而應當將其融入到企業的商業運作中。
新一輪談判未開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已表明無意加劇兩國的緊張關係。美國今次要談的內容,很可能會包括:一、全面削減雙方的關稅;二、開放讓中國購買一部分之前被禁的高科技產品。
香港是外向型開放經濟,積極參與國家經貿發展之際,也不應忽視外圍環境轉變。鼓勵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也要深入了解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跌之啟示,避免此消彼長,互相抵消,始能保持社會生產力。
管理是個「工具」而非「目的」, 如果不必使用這個工具,還能達成目的, 才是最上乘的管理。
為什麼部分發達國家對最低企業稅突然如此熱衷?較為直接簡單的原因是這些國家的政府都在喊窮。
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各業在業務中落實使用新科技,更先進的生產及經營模式將大大提升生產力。
熱愛工作,幾乎等於熱愛生命。倘若工作沒有意義,生命也不可能有多大意義。
超級全球化為一些個人、一些企業和一些國家創造了無窮的機遇。但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是夢遊者,在新自由主義盛行的環境裏,他們對真實的世界缺乏理性思考。
假如我們希望成功因應今日生活中的種種劇烈變化,首先必須提出一個將這些變化加以組織的辦法。否則,我們心中將充滿無力感,並且對於超出我們控制乃至理解能力之外的事件感到束手無策。
創新創業是工商業界的必然選擇,幫助增長企業總生產。
美國已無法完全控制聯合國,而自己國家的議會亦意見分歧。這種情況已令白人優越主義者感到危機正在逼近。
就無形資本密集型經濟而言,日後面臨的最大挑戰,大概不在於如何促進經濟增長,而在於如何使之兼容並蓄。承襲自上世紀的種種社會和福利政策工具,也許已不再切合所需。
有人問我:「社交媒體和科技正在摧毀我們的幸福,對吧?」我很喜歡句尾的「對吧?」這兩個字,聽起來像是唯一可能的結論。但事實並非如此。
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包括貿易,投資與移民三種活動。這三種活動表現貨物,資本和居民從一國轉移到另一國。本文討論讓這三種活動的自由進行是否對雙方有利。
星港兩地預算案支出的輕重緩急趨同,優先關注經濟增長,又同樣推出針對部分人士的派錢政策;這些反映了亞太地區在中國政府經濟增長模式取得成效後的焦慮。
杜瑞祥博士說:「小時候,我常聽家父說他參與過的會議。那時我年僅四五歲,卻一直想成為商業顧問,也雄心勃勃想當教授,同時又想加入軍隊!今天,我如願以償,實現童年時多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