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有關改革將會令香港立刻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突顯一個創新及奮進的形象,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增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與優勢。
我建議,所有的公務員都應該輪調至Call Centre學習及工作,尤其是升職前更應至Call Centre工作至少兩星期,實際與民眾接觸,這個方法比官員偶一為之且勞師動眾的落街視察更能體察民心。
一般人都以為,改善弱點就可以強化優點,這個想法其實大錯特錯。
我發現,很多人不願意授權,其實是因為自私,他們深怕教會其他人之後,自己會被取而代之。
許多人喜歡跟着前人的腳步,走相同的路線,以為這樣比較容易成功,其實不然,因為他必須做得比前人更好,才能有所超越。
常有公司同事或年輕學生,希望我談談未來的趨勢。其實我的看法很可能是錯的,因為未來根本不可預測,否則我就去炒股了。
年輕人應該對「改變」感到高興,因為如果沒有改變,那些工作經驗豐富或居高位的人,將永遠都是贏家。
工作40年來,我從沒有問過老闆:「我的權限在哪裏?」我總覺得為公司做事,該做就去做,不需要等老闆授權。
數十年的職場經驗讓我觀察到,做事專注的人,往往成功的機率也較高。
因為我不只是刻板地接受命令,主管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先去理解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了解主管的動機之後,我可以想出很多方法達成他的目標,再無趣的工作都因此變得很有挑戰性。
很多人以為只要跟着老闆的方法去做,即使錯了,自己也沒有責任。一開始就存有這種推諉的心態,事情怎麼可能做得好?
人並非機器,人心也非常微妙,絕非只靠簡單的賞罰分明就可以了事。一般企業,往往以為用公平的獎金、固定的加薪方式,就可以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事實上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用公平的方式獎賞,反而是最不公平的。
看到周遭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我習慣同步思考:這件事或這個狀況如果發生在我自己身上或公司,該怎麼辦?
如果員工在老闆的心中還比不上機器,將員工搾乾之後就棄之不顧,誰還願意拼命付出?
專業人士應該建立正確認知,專業技術應該用來服務他人,而非建立自己的地位。
我向來認為,「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如何在團隊中,建立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環境,讓員工從中學習不停成長,才有成功的機會。
為什麼我對壽險業務員銷售充滿信心?因為業務員的工作並非只是通路,他們還傳遞理念與溫情。
唯有願意承認錯誤,才有進步的空間。下次,當客戶再來投訴或抱怨時,千萬不要當他是來找碴或找麻煩。他是提供機會,讓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應該服務我的航空公司不理我,反而是它的競爭同業解決了我的問題!想想看,今後我會選擇哪家航空公司?
原來,早不一定好!7點之前,客人可能在刷牙或處理事情,7點才準備妥當,這時送上早餐,一切銜接妥善,才是真正的貼心服務。
有創新,就有風險,領導人必須能夠包容屬下犯錯,建立一種「容許犯錯的文化」, 才能激發出員工更多的創意。
世事變化無常,很多事情成功與否端看時機,決策者只能盡力而為,制勝關鍵在於能否讓公司的優勢和環境的大趨勢巧妙配合。
我的血液中生來就藏着不安分的基因。公務員每天都在做重複的業務,20年的年資等於只有1年,這樣的工作太沒有挑戰性了。
不要等上司要你做什麼事才去做,主動去做主管在做的事情,而且也幫他出點子,嘗試新的挑戰。因為如果主管一直重複做跟昨天同樣的事,他不會升官,當然也輪不到你。
負面思考根本無法幫你解決問題。只有樂觀,只有看機會,你才容易成功!
人並非機器,人心也非常微妙,絕非只靠簡單的賞罰分明就可以了事。
這是個變動的年代,世界每一天都在改變,預測未來是最不安全的事,過去的成功也不保證將來一定成功。年輕人一定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改變是必然的,不改變才奇怪。」誰愈能適應環境,誰就愈具有競爭優勢。
我認為,做什麼事情就是要亂搞,才會成功。確立目標之後,有「熱情」比有「計劃」更重要,所有參與計劃的人,都要有不達目的不善罷甘休的熱情,才有希望成功。
管理是個「工具」而非「目的」, 如果不必使用這個工具,還能達成目的, 才是最上乘的管理。
保險業的商品不同於高科技產品,並非靠着技術優勢在競爭,每一家公司的保單設計都大同小異,價格又都差不多,新產品很容易被同業跟進,唯一能創新競爭的就是靠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