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

生財聚財:全球慈善基金中心的發展之本
作者:鄭宏泰2024-05-08
要打造香港作為全球慈善基金中心,須從生財與聚財的根本入手,根本固則枝葉茂。雖然現時香港經濟增長有待提升,但是底子壯、生財能力強,前景向好,金融市場的基本因素亦十分穩固,潛力尚未完全發揮。
把香港打造為全球慈善基金中心
作者:鄭宏泰2024-04-30
若能把香港建立成全球慈善基金中心,可帶來如下多方面效益。如直接效益方面,慈善資金在香港落戶設立,必然投入股票、債券、地產等投資產品之中,因此能「激活」相關產業,壯大香港金融力量。
思考陳松青現象的教訓
作者:鄭宏泰2024-04-23
巧遇以陳松青藍本的電影《金手指》上映,觀影後發覺在現實中,佳寧事件無論主角配角的人生經歷、收購合併、幕後黑手等等,均比電影更精彩,也更荒誕,亦因這些精彩荒誕有血有淚的故事,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歷史。
資本流聚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鄭宏泰2023-10-24
若細心回顧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最為可靠且較易吸引的,其實是海外華人資金,這一方面是因為海外華人經濟實力不容低估,資本雄厚,且需尋求多元出路,香港資本市場長期均屬他們多元投資的重要一環。
經濟轉型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鄭宏泰2023-10-20
綜合香港百多年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前途軌跡,不難看到那種「時勢造英雄」的影子。香港社會與經濟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發展動力已非成長期般巨大的問題,各經濟層面相互糾纏,不易單憑內部產業變革帶動經濟轉型。
為中醫藥產業發展藍圖提供落地建議
作者:鄭宏泰2023-01-10
業界對政府的中醫藥政策頗有微言,而每當談到有關政策,無不搖頭歎息又或恨鐵不成鋼,正是對專業的執著,而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內對中醫藥發展亦着墨不少,反映雙方正朝着同一方向去。
為《施政報告》中藥產業發展藍圖補上一筆
作者:鄭宏泰2023-01-03
為了更好統籌中醫藥事務包括推廣工作,行政長官表示會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職能,開設中醫藥專員,這點我們是贊同的,不過要提的是專員一職應由熟悉中藥人士出任,而非繼續現在由西醫為管治中醫藥業的班子。
建立誠信體系 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
作者:鄭宏泰2022-12-26
「香港製造」讓人食得安心,建基於長久以來建立的誠信體系,從各方面為品質把控,建立誠信可靠的品牌形象。那麼應如何加以利用這誠信優勢,為中藥產業開拓發展空間,並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
為設廠規範及藥品註冊「折牆鬆綁」
作者:鄭宏泰2022-12-21
香港生產的中藥品具品牌優勢,可是政策僵硬拖其後腿,政府有必要「拆牆鬆綁」減少政策掣肘,為發展創造條件。
中藥國際化策略,由香港拉動東盟市場
作者:鄭宏泰2022-12-13
以質優見稱的港中藥在內地受到歡迎,且與洋中藥對撼也毫不遜色,這品牌優勢除了建基於中藥品質量,當然還有香港的制度保證,現在正是中藥業「發圍」的大好機會。
中藥國際化:港商與美國磋商中藥標準化的啟發
作者:鄭宏泰2022-12-06
由人文視野及國際網絡視之,雖然中國大門趟開多時,相比港商與國際市場進行貿易及接觸的歷史仍有距離,這點讓具國際視野的中醫藥港商大有優勢。
以中藥品牌優勢為港爭氣,區域經濟融合何懼之有
作者:鄭宏泰2022-11-29
兩地業界並不是競爭對手,開放內地市場予港藥,夥拍共同做大做強,立足內地放眼國際。
港中藥力壓洋中藥脫穎內地市場
作者:鄭宏泰2022-11-22
香港中藥享負中外,榮耀實應歸於企業自身努力,不過單靠個別企業,難以把整個業界做大做強,亦無從帶領香港開拓新經濟發展領域。
說了20年,香港中藥業還能「發圍」嗎?
作者:鄭宏泰2022-11-15
在中西藥體系接軌,以及藥物質量話語權上,香港在釐訂藥物標準及推動國際化上可扮演什麼角色?
把中醫藥業發展為香港支柱產業
作者:鄭宏泰2022-11-09
香港有很雄厚經濟實力,但本身缺乏天然資源、土地匱乏,着力發展創新科技,實在是無可厚非的選擇,唯我們卻長期忽略另一極具潛力的產業──中醫藥業。
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滑之謎
作者:鄭宏泰2021-09-29
香港是外向型開放經濟,積極參與國家經貿發展之際,也不應忽視外圍環境轉變。鼓勵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也要深入了解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跌之啟示,避免此消彼長,互相抵消,始能保持社會生產力。
劫後重生 接種疫苗 復原可期
作者:鄭宏泰2021-07-15
香港是外向型自由市場經濟,必須面向全球,外圍影響向來直接而深遠,難以獨善其身,亦無從閉關自守;應對之道,莫過於借鏡新加坡,及早全民接種疫苗治本,始為上策。
通脹重來幻似真 科技創新效益增
作者:鄭宏泰2021-07-06
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商貿樞紐、航運中樞等舉足輕重地位之餘,更應全力推動高科技發展,為各行業提升效益與生產力創造有利條件,讓香港發揮競爭潛力。
考驗香港貨幣金融之三大困擾
作者:鄭宏泰2021-04-16
香港金融成就與政治體制無必然關係。關鍵是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受到各方認同。一國兩制及兩幣乃相輔相成,貫徹自由資本市場,延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傳奇,發揮人民幣離岸中樞功能。
財政預算蕭規曹隨 未能因時制宜
作者:陸觀豪2021-03-15
兩年以來,香港先後經歷社會動蕩及瘟疫洗禮,元氣大傷,而且餘波未了。新舊經濟交接之際,也是新舊常態轉捩點,除逆境自強,更應未雨綢繆。蕭規曹隨,難以應對前所未見之變局。
抗疫因時制宜,得失一念之差
作者:鄭宏泰2021-02-06
預防疫苗面世,帶來曙光及希望,是形勢轉捩點,也是對政府之考驗。特區政府能否痛定思痛、亡羊補牢,且拭目以待。瘟疫有後遺症,社會須面對家庭破碎等現實。即使傷痕有朝癒合,傷痛烙印也永難磨滅。
恒生指數何必隨波逐流?
作者:陸觀豪2021-01-21
恒生指數又擬大幅改革,目標卻欠明確,歷史數據之延續性,也嫌語焉不詳。歐美日市場指數歷史更悠久,面對基金洪流而擇善固執,箇中自有道理及學問,值得香港認真反思,隨波逐流是否明智?
股市沒全能指數 只有務實指數
作者:陸觀豪2021-01-14
指數是統計學之冷門課題,理論簡單卻博大精深,變化多端故易懂難精,尤其應用於股市實務。
現鈔數碼化消弭儲值便利風險
作者:陸觀豪2020-12-09
數碼現金面世,無疑是貨幣金融革新,可以消弭非銀行儲值便利之先天缺陷及風險,簡化多重監管,降低營運成本,發行商、零售商及消費者三方皆蒙其利。
數碼法定貨幣之迷惘與現實
作者:陸觀豪2020-11-19
中央銀行發行的數碼貨幣並非新形態,而是實體貨幣(鈔票)的交替,發行程序不變,具有同等地位及法律效力,與比特幣等數碼商品,有天淵之別。
香港是國家經濟內外循環之交接橋
作者:陸觀豪2020-11-17
香港位居華洋商貿要塞,向來是國家經濟內外循環之交接橋。假若轉入國家內循環,變成與內地各都市(如深圳、廣州、上海等)直接競爭,本身「亞洲國際大都會」(Asia’s World City)之優勢何以發揮?
深港粵創新地帶 名列全球第二
作者:陸觀豪2020-11-05
千禧新紀元,新興科技產業落戶,受惠貿易開放及金融改革而壯大。現今深港科技創新地帶成熟,成績屢獲國際認同,殊非僥倖。
抗疫摸石過河 總結經驗克難
作者:陸觀豪2020-10-12
若環顧全球其他地方抗疫,可謂有得有失。手忙腳亂沒做好應對者,事倍功半;不慌不忙能緊抓抗疫關鍵者,事半功倍。
失業待業數據落後 如何對症下藥?
作者:陸觀豪2020-10-07
瘟疫肆虐,抗疫防疫從嚴,甚至封關閉城,引發環球經濟危機,讀者心中有數,不用多言。其實有人歡喜有人愁,百業可歸納為四大情況,相應就業失業狀況亦有異。
經濟破舊未立新 歐美摸索香港愁
作者:陸觀豪2020-09-24
環球抗疫防疫,各地疲於奔命之餘,也惆悵經濟基礎轉變,破舊而未立新,傳統理論過時,探索復元之路,猶如摸着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