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佛教

基於萬物一體的善經濟:哲學思想為善經濟奠定理論基礎
作者:何日生2024-12-12
只有在利他利己的精神下,我們才能實踐生命無上的價值,才能體現萬物皆能共容、共用、共榮的價值。
佛門的極簡破地獄法
作者:潘樂德2024-12-09
何止亡人要破地獄,生人也有許多心中地獄要破。如要放下執念,重啟新生,這首「破地獄偈」應該也很適合。
東方的整體生命觀
作者:何日生2024-11-28
個人主義的思維體系,讓資本主義極度追逐物質慾望的滿足。消弭個人主義的過度彰顯,才能消弭物質欲望無止境的滿足。
不忍池畔,遇見鑑真……
作者:馮珍今2024-11-01
名城古剎,千多年來,歷盡滄桑,走過創建初期的輝煌歲月,鐮倉戒律復興時的中興,也經歷了近世江戶時代的衰落。如今,仍見證着天平時代文化的蓬勃興盛。
草木馥馨芳盈袖,彼岸天香人間幽──走進藝術館,探索千年香文化
作者:馮珍今2024-10-11
中國香文化源遠流長,始於先秦,成長於漢,完備於唐,鼎盛於宋元,廣行於明清,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擔當重要的角色。從敬天祭神的宗教儀式,到文人墨客的品香賞玩,它一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與藝術創作密不可分。
善經濟的思想源起:多元文明中的善經濟智慧
作者:何日生2024-09-23
從歷史的角度看,一個強大的經濟體背後必須有強大的文化思想作為支撐。同樣,追求持續發展的經濟實體也必須建立在強大的文化思想基礎上。一旦缺乏這種文化的支撐,經濟發展將遲緩,甚至逐步走向衰落。
回看歷史
作者:陳文鴻2024-07-15
今天中東雖經百年大亂,一旦和平,中東的文化文明,特別是伊朗、阿拉伯應可再創輝煌。中國復興,也應跨過西方文明,與中東文明合作,吸納它們寶貴的傳統和文化遺產。
中方人員在巴基斯坦遇襲 矛頭指向一帶一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8
香格拉、貝莎姆這些古代有名的地區,今天成了「恐怖分子」活躍的地區。然而,這裏為什麼會有「恐怖分子」活動,有在當地的考古學者直接說了:「他們為了賺外匯。」
元宵節知多少?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24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甫過,就迎來了中國另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之名,乃源於正月為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正月十五就被稱為「元宵節」。
懺悔和後悔
作者:常霖法師2024-02-20
自我執着很重的人,會把一切問題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和社會,不肯承擔責任,假如不懂得知錯、認錯,學佛便很困難。不需要否定自己的過去,否則無法繼續往前走,最重要是把握當下,便會找到出路。
我慢
作者:常霖法師2024-02-06
日本的文化自古以來受到中國的影響很深,有不少漢字都是互相通用的,當然也有些意義完全不同,不過經由上面兩個例子,學佛的人更該警惕,語言文字都只是「指月之指」,重點是月亮的方向,而不在於研究手指本身。
療傷妙方
作者:譚寶碩2024-01-13
快樂是人生智慧,隨緣是人生態度,知足是人生襟懷。
李連杰如何看破生死 投身公益?如何轉煩惱為菩提 找尋真正的快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3
華人武打巨星李連杰最近推出新書。近年他屢被傳謠已逝,引來熱切關注。讓我們跟隨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的文字,了解一下這20年來,李連杰怎樣皈依佛教,潛心修行,將自己的生命與佛法融合。
緣生緣滅 不可思議
作者:馮孝忠2023-09-06
這次變化也令我感受到日本茶道強調「一期一會」的理由。就算另一次聚會是相同的人、相同地點,但人和自然環境每天都在變,所以每次茶會都可能是最後一次,因此茶主人會全心全力的安排。
廣結善緣與面面俱圓
作者:馮孝忠2023-08-03
正信佛教徒在學佛路途上自然會廣結善緣,在世俗生活或學佛都是修行,都應該是以利己利他為原則。佛教徒在世間事業很成功的大不乏人,都是努力和待人接物以八正道心為準的因果。
鄧家宙博士:佛教社會事業在香江 體現慈悲與入世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14
上世紀20年代,很多僧眾與辦教團體南下香江,在一眾熟悉香港法律和商業運作的殷商名流幫助下,大力發展佛教社會事業。香港史學會總監鄧家宙博士為我們娓娓道來這段歷史故事。
為何西方臉孔長在東方佛像上? ──張信剛教授談佛教藝術從巴基斯坦北傳到新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8
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教授表示,佛教自漢朝傳入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文字、音樂、舞蹈,處處皆有佛教文化的痕跡,都兼容在中華文化中了。
「菩提花開」書畫展慶回歸25年 展出上世紀名家墨寶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09
「菩提花開」佛教書畫展於12月8日開幕,以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和歷時2年多的寶蓮禪寺天壇大佛維修工程與長樓梯改善美化工程完成。
再談青山禪院山門及客堂兩聯
作者:招祥麒2022-11-19
青山禪院是香港三大古寺之一,歷史悠久。佛教文化氛圍濃厚,寺內牌匾與懸掛的楹聯句式巧妙,用意不凡。
從淨土觀察人生無常
作者:馮孝忠2022-11-17
這幾年社會的不安和疫情,加上投資市場動盪,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嚴峻和難受的,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但正如一行禪師所言︰「痛苦和幸福是分不開的,蓮花的生長離不開淤泥,有痛苦才能有機會滋養理解和慈悲。」
李鈞杰:六大宗教座談會 存異求同締友誼
作者:編輯精選2022-10-25
宗教在現代社會的公共領域針對社會不良風氣和存在流弊,扮演監察者、良知者以及反省者,對社會移風易俗帶起催化的作用。
苗學禮(Tony Miller):我如何解開神祕三彩羅漢來歷之謎?遼代佛教藝術文化登峰造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5
中國文化愛好者苗學禮(Tony Miller)推出書本,介紹佛教藝術文化。為什麼對他對羅漢感興趣?寫書時最大的得著是什麼?
規律和宿命──命裏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作者:施林海2022-09-30
在人際關係中,家庭關係最為複雜,變數最多,變化也最大。局中人猶如孤零零的珠子,在傳統、家庭和命運所構成的輪盤上不斷轉動,各自能否相碰,很多時候身不由己,也無能為力。輪盤何時緩慢,何時停止,都無法控制。
法住機構改建佛堂 盧瑞珊冀弘揚新儒家學者貢獻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01
法住機構佛堂放置近代百餘年新儒家主要學者的神位作供奉,會長盧瑞珊博士指出,他們是新儒家學說的殿堂歷史人物,每天供奉是為了紀念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並希望引起更多人對新儒家思想的關注。
培福
作者:常霖法師2022-08-30
培福是培養福德。為眾生作馬牛就是最好的方式,而現今最容易達到的就是當義工,不求回報的歡喜付出,為大眾服務。
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0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敦煌研究院合辦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誠摯邀請觀眾一起重遊千年萬里以外的盛世敦煌,穿越時空,再續情緣。
因緣生:祭淨公導師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09
恩師 上淨下空老和尚娑婆緣盡、淨土緣熟。淨業學人驚聞噩耗,無不痛惜。嗚呼!解空弟子絕悲喜,猶自潸然對雪幃。
佛菩薩不是賞善罰惡使
作者:馮孝忠2022-06-15
佛教不是「神教」,身口意三業都會創造果報,惡因惡果不是求神拜佛就可以一筆勾銷的。所以,學佛要有恆心,「依教奉行」,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後有」為目標。
後國安時代的香港文化發展
作者:張宗永2022-05-30
南宋偏安,國勢比北宋更弱,可是文人在西湖邊創作了最好的文學,繪畫了最美的畫作。可見文化創造力的關鍵在於對創作人心靈的尊重,政治現實的種種不快往往可以被暫時擱下。
一沙一世界
作者:陳嵐2022-04-23
這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根本在於人類自己。這個小小的展覽《沙》意味深長,它是藝術,是設計,是科普,也是用最微小最謙卑的物質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最值得深思的哲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