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無論是小說、動漫、影視、音樂都盛極一時,傳統及流行文化聞名世界,政府及業界應思考,如何能發揮當中文化IP實力,轉化為盛事經濟,吸引旅客。
為了擺脫華人陽剛焦慮與創傷,拒絕面對自身的局限,一生刻苦耐操,仰望成為荷里活巨星,贏得美國主流市場的垂青;李小龍奮不顧身、追求完美與目標的意志、無邊的渴望,成就了他的英雄傳奇。
筆者捐給中大的一套共430冊《電視周刊》,見證香港電視的黃金年代,也是我輩親身經歷過的喜怒哀樂日子。揭開一頁頁發黃的《香港電視》老舊版面,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從我面前走過,有些已香銷玉殞,天上人間。
不怕說,中國今天已失卻軟實力。發達地區的中產女性都學瑜伽、打坐,未聞有人學太極、八段錦……男性學搏擊,近年由空手道、跆拳道、柔道發展到泰拳、巴西柔術,未聞中國功夫復興。連李小龍都沒有人提。
葉問詠春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本社特邀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訴說當年種種學武往事。他又有什麼獨特之處,一代武打巨星李小龍也為之傾慕?
楊潤雄錯了,只是批評他的往往錯上加錯,他們都欠港產片一個交代!
禤駿遠自幼負笈海外,但對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戀戀不捨,並醉心研究書法。他撰寫的兩本書籍在今年書展推出,備受陸港兩地重視。
在今日香港,出書不容易,出一本香港作者寫的分析中國文化的英文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得不佩服香港商務印書館的膽識,以及對說好中國故事的承擔。
李小龍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香港文化的一塊重要磚石,康文署便有責任,用李氏的長短得失去教育大眾,絕不應將文化博物館變成影迷俱樂部。
中國人的醜陋,柏楊的「醬缸文化」形容得非常貼切。十年浩劫和改革開放後的大陸、反送中至國安法後的香港、當年恐共和近年紅潮衝擊下的台灣和一些盲撐中共的海外華人社群,不少人仍在這醬缸內翻騰打滾,不亦樂乎。
2021年適逢李小龍81歲冥壽,香港文化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展出400多件珍貴的展品及相關相片,以及多媒體光影展品,並增設多項的互動體驗,回顧這位功夫巨星短暫卻絢爛的一生。
朱達誠無聲勝有聲的藝術追求,遵循儒家與道家的哲理。更代表他生命的體驗,技巧的堆積,人格的修養,真切的抒發。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31屆香港書展,將於2021年7月14至20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教育者應該主動地去尋找和開拓那些屬於他們的浩翰天地,但怎樣才可讓人進入心流狀態,獲得最優的學習體驗?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05-06
一個城市探險達人進入一個位於海傍的廢堡,曾經是拍攝李小龍「龍爭虎鬥」的電影取景場地。頂部被一大片樹根纏繞着,還有破了個大洞的磚牆,讓我們有一種尋幽探秘的感覺。
巨星的人生都不算長。事業如日中天的李小龍,死時只得33歲;風華正茂的陳百強和黃家駒都認真應驗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的不幸。
今年11月27日是李小龍誕辰80周年之日,香港郵政發行李小龍特別郵票及郵品,讓大家共同緬懷一代巨星的風釆。
李小龍作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留下了不少好的作品,他充滿活力與英氣的形象亦在人們心中始終鮮活着。
《信報》前總編輯、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香港新的民主運動會變得不穩定,像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沒有領袖,也沒有名字,卻有韌性和鬥志;規模不大,卻會悄悄地生存下去。
2020年11月27日是李小龍80歲冥壽。李小龍的洋血統全是來自他母親,多年來有好幾個說法。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音樂基金資助的香港傳奇成立音樂會,將於2020年11月13日(星期五)晚上7時30分假沙田大會堂演奏廳隆重舉行。
發掘自己的才幹和天賦,認清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之處,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會因此而更加精彩。
第31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5至21日舉行。今年書展以「心靈勵志」為年度主題,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洗滌心靈 鼓舞人生」作點題。
親中/抗中是一個政治取向,公開表態可能要付出一些代價,許冠傑絕對有自由不想冒任何的險,別人不能勉強,而太極高手的他一向保持曖昧,真係令人「難分真與假」。
李小龍在大學唸哲學,在功夫方面融匯貫通。雖然並沒有言明受《道德經》啟發,但他的說話及功夫表現,與《道德經》相近,可以拿《道德經》來相提並論。
李小龍的“Be Water”並非停留在表面的戰術和戰鬥型態;其「上善若水」,不能單薄化地僅視之為「善策」,只用來搞手段、搞鬥爭。
「詠春,葉問。」,「我要打十個!」電影《葉問》的對白和動作場面在深入民心。樹仁大學邀請葉問詠春六大系統的師傅,讓大家認識真正的葉問和詠春。葉問長子葉準更親身示範,年逾九旬的他,身手不遜年輕人。
儘管死因庭一致裁定李小龍「死於非命」,但外界還是對他的死因議論紛紛,包括懷疑傷患復發、練功過度、濫藥等。
經數年努力,在浩瀚且雜亂的李小龍資料海洋中,總於整理出一個全面、可靠、易讀的年譜。
體能是戰勝的重要因素。不要被武俠小說誤導,以為年紀老邁、長滿白髮和白鬚的才是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