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19:27:1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中文大學

一代師表李金銓榮休感言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01
CC是一個真誠的學者,對世界充滿好奇,好學不倦,以退休之齡還是著作不絕,使人敬佩。
回憶勞思光教授
作者:王耀宗2018-06-10
學術界泰斗勞思光教授已仙逝六年,他生前除了專精的學術著述,更是一位公共知識分子,成為了不少知識分子的楷模典範。
香港中文大學新人事、新氣象
作者:文灼非2018-03-26
今年是中大慶祝創校55周年,是凝聚全球校友的良好時機,為母校作出貢獻。
中大擬將正向心理學納入本科課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3-07
段崇智教授主動提到中大醫院建設情況,他形容進展良好,預計在2019年落成,2020年啟用。
教育為未來──向蕭炳基教授致敬
作者:何萬貫2018-03-03
蕭炳基教授是一位極具睿智和遠見的學者。他以謙虛的態度,一生鑽研學術,從事教育研究工作,為香港教育的現代化和科學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隨機行善
作者:段崇智2018-01-29
能夠在上任之初迎來這樣一個意義非凡的項目,我深感榮幸。始料未及的是,這個項目還為我帶來一個意外收穫,回想數十年前的那次「隨機行善」。
回眸一甲子
作者:國學新視野2018-01-22
回眸中大藝術系一甲子的發展,正是窺視香港高等藝術教育的最佳窗口,同時見證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是如何成就一個藝術人才的搖籃。
真正的教者──側記高錕校長
作者:周保松2017-12-12
人們說起高錕時,不要只記着他是光纖發明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還能記着他是我們的老校長,是一位真正的教者。
恒管發表大灣區報告 探討物流業未來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2-06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香港、澳門以至珠海的物流業者終於可以選擇運輸更為靈活可靠的陸路運輸,這對香港的物流業不啻是新機遇。
排名的謬誤
作者:陳景祥2017-11-30
每家大學都有不同的風格、傳統,或某些優秀的學科。以幾個硬指標在一個排名榜上分高低,必然出現諸多漏洞,難令人信服。
收生不再分數先行 值得高興
作者:張堅庭2017-10-29
我十年來的一句老話:有份參與設計本地學制的官員,他們的子女在哪裏上學?如果九成在國際學校或外國,請不要驚訝。
大學和大學生的使命
作者:李漢祥2017-10-13
大學培育人才的前瞻須從使命說起。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適值歷史的黃金時刻去培育人力,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
言論不自由與科學的盡頭
作者:梁天卓2017-09-24
社會的輿論壓力或高登的網上聲討是一回事,但政府的公權力卻是另一回事。
不當言論適當處理 勿損大學自由自主
作者:王永平2017-09-13
香港每所大學賴以生存及發展的學術自由,並沒有「正論」或「歪論」之分。
因為在乎
作者:編輯精選2017-07-25
真正活出在乎的人,往往已將堅持的信念化成生命的底色。
段崇智教授獲推薦為中大下任校長人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6-16
校長物色及遴選委員會向大學校董會推薦段崇智教授為下任中大校長候聘人選,以接替沈袓堯教授。
與金耀基教授的文化緣
作者:文灼非2017-05-16
祝願金耀基教授健康長壽,不斷創作,期待一直讀到他的新著,更期待他的90書法展。
中大工程系未來新發展 開拓工程創業、金融科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0
「金融科技」課程旨在培養精通金融業及工程學知識的人才。
聽他們道來那些已被遺忘的碎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8
口述史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歷史事實,更在於呈現歷史參與者的個人理解及感受,重新喚起被遺忘的人物及細節。
沈祖堯:卸任後將重投醫學院工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07
沈祖堯表示約滿離任後,會到世界各地醫院觀察學習,冀認識更多醫治癌症技術。
《教育同心行──校長也上課2》載譽歸來,19位校長心得結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1-25
本書延續前作的教育深度思考,再次得到19位作者獻上作為給香港教育的獻禮。
張建宗局長:政府有誠意做好退保 唯要作全面考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08
今屆政府2012年開局來說,福利撥款是上升了55%之多,證明我們真的希望建立一個關愛共融的社會。
何文匯:學好中文 背誦有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5-20
年輕時多讀書、多背誦總是有益的,只有那時才會背誦。我40年前背的到現在還記得,所以要趁年輕多背書。
與中大前緣再續
作者:馮以浤2016-03-29
對外是一個中心,內裏則是兩個隊伍。後來,我也因為一直都沒有一個妥當的辦公室而遷出。
中大聯兩岸院校 推動中文學術期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11-19
沈祖堯:「我們的語言和文字,承載了我們的文化、歷史和價值,而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中文的地位亦不容忽視。」
沈祖堯校長:不應以同一把尺去量度全球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12-21
科學令生活更方便、安全、有效,但如果這些發明及知識欠缺人文精神,我們做出來的就可能只是武器和毒藥
沈祖堯校長:宏觀視野讓學生更易找到新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11-13
他認為,宏觀視野能讓學生更容易為本地問題──如政制發展、貧富懸殊等等──尋找新的出路。
沈祖堯校長:走進人群,培養世界公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11-12
不是所有可數的事物都是重要的, 影響因子等是很易量化,但又是否代表只是需要這些東西?
李歐梵:我懷念早年中大的人文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4
中大之所以跟港大不同,就是因為中大以廣義的中國文化為主,有濃厚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