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味蕾沒受什麼訓練,一碗糙米飯也是甘甜可口,一塊肉片在口腔也是百味紛陳,十分滋味了。
如果為大學學位而從小被迫在補習考試中消磨創意,最終我們變成新時代的勞工,而創作能力強的人的平均收入或回報肯定比學位、工人前途更好,信不信由你。
有調查報告指,香港六成學生有抑鬱傾向,四成有情緒困擾。孩子要如何面對這種讀書壓力,如何梳理?最慘是他最相信最鍾愛的父母,竟然也是其中逼迫他們的一分子。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在中國當學生,然後到英國做老師。而不少英國人在自己地方當夠了學生就去大陸當老師,究竟兩地的教學文化有什麼差別呢?
父母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動輒互相埋怨,孩子不容易建立是非觀念,兩位最相愛的人變成強勢人物,互不信任容易導致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培養不了自信心。
你跟香港人說,投放最多資源在最年幼的小朋友身上,他們可能嗤之以鼻,我們這麼多年都是由姐姐教幼稚園小朋友,不也是很成功嗎?
我希望香港教育能培植多元學校,有專門培育未來廚神、遊戲機專才、各類設計師,所學可以和生活接軌,亦能豐盛自己生命。
父母對子女的愛也要多元化,還要身體力行,家庭解體的意思是父母離婚率已經達一半,兄弟姊妹眾多的世代已過去,良性競爭環境不復存在,即從生活中學習的機會不多,獨生子女也就更加孤立。
在Skype、Viber、Tango的世界,人與人的深情緬懷只能在死後才出現了。
今天資訊充斥,翻了人類總和的億萬倍,但當說一句自己相信的話,表達自己深信的信念也被當權者弄致家破人亡時,我們「為當權者禱告」理所當然,但要「順服掌權的人」則不能隨意解釋。
如果我們身處在這種對誰皆沒有好處的考試制度,而沒有自知之明,過分逼害孩子爭取高分數,缺乏文學藝術、運動體育的溝通,我們就是把小朋友變作「自閉症」學生。
我們似乎活在一個瘋狂的年代,千方百計地壓迫小朋友去學習,毫無方法地讓孩子活在虛擬世界,現實世界的殘酷和虛擬世界的蒼白都不是好東西,但我們自己樂此不疲。
只有「壞學生」韓寒用自己堅定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憑借「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樸素情懷,用實際行動報效着國家。
我突然在唏噓之處興起不如擱筆要不寫這專欄了,因為這專欄由他們成長開始素描,不覺十多年,夾議夾敘,批評了教育當局,尤其負責人的虛偽,要莘莘學子接受一套自己也不相信的學習理念。
「趨勢就像一匹馬,如果在馬後面追,你永遠都追不上,你只有騎在馬上面,才能和馬一樣,這就叫馬上成功!」考試有如馬後追,你們是逆勢還是順勢?
我就從這事看出,你若不爭取,家長們不輕易答應,但家長不堅持又太容易讓年輕人不懂珍惜,所以現代政治實在不宜只懂堅持而不知進退,傾偈溝通不在問題開始,而在其萌芽時期,否則真會家破人亡。
供書教學已經那麼辛苦,如果最後忘了告訴他這世界可以如此險惡,我們就沒有盡了做父母的責任,所以去誠品買這一本書,花幾天把它讀完,是你的責任,你逃避不了。
我實現了芬蘭教育的新方法,「主題教育」,以國際足協貪污做主題,開展了制度、氣候、人性的探索,而且引人入勝,到今天故事還沒有完啦,何必要糾纏於補習與否這問題上呢?
一個喬布斯創造了幾萬億的巿值;兩個丹麥和瑞典人建立了Skype電話系統;瑞士人建立了IB文憑課程,他們都在影響世界,我們卻仍在國教紛爭中喘息,擔教育大旗的人自己活得像老鼠,你不擔心嗎?
Google發現,其他四個特徵要比專業知識遠遠更重要。因為這些「專家」或者「經驗豐富人士」在受到質疑時,更可能選擇「墨守繩規」,堅決捍衛自己觀點,而不是充滿好奇心。
我們的家長對子女似乎只有兩種方法,舊式的以責難當作鼓勵,新式的稱讚不停,究竟哪一種才是正路?
教育官員沒使命、沒熱情、沒方法有如惡吏,但沒作為其實也不算罪惡,最慘是想出不同方法去評核、去營造分數競賽,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把這事告訴我太太及子女,她們總以為我寫了一個我忘記了的劇本,誤以為真。
兩位足球教練,一位是謙謙君子,另一位是球場的大款,蹺起雙手,侮辱小朋友滿足他的威勢,你會把小朋友放到哪裏受訓?你以為家長會選擇那位謙謙君子?不一定,香港部分家長分不開嚴格和囂張的分別。
當地球已千瘡百孔,我們需要教育更多學生以前衛又創新的科技,讓人類更健康與地球共存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官員卻暗地為意識形態絞盡腦汁,讓有為的教育工作者於死舊的制度下疲於奔命。
普世以成功為中心點,快樂是成功的衛星,圍繞着成功打轉。但作者認為有了快樂,才可以真正成功,因為快樂是到達成功之正路。
一張張衰老淒戚的愁容,在牀位望向鏡頭,他不也曾為香港建設出過一分力嗎?當樓房呎價過萬元時,他不也值得在一個小單位莊嚴地呼吸嗎?
有時想,我生命中就缺乏了一名生命導師, 我兒子比他爸爸幸運多了。
我想問問教育局正副局長的孩子在哪間學校讀書,再問主理香港教育政策的高官們的子女在哪裏上學, 讀者們可告訴我嗎?
香港學生總的來說是幸福的,不幸的只是繁重功課,但不要小看「功課/成績傷害」,它也是無聲無息、日積月累的把某部分同學推出學習之門,也撕裂夫妻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