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有效裝備學生,提升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協助學界以科技驅動教育,絕不能只靠教育當局一方之力。

保護環境非常重要!源頭減廢都很重要!不過,事有緩急!目前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全面增加和優化回收設施及配套,便利市民源頭減廢;持續推行廣泛的教育工作,讓市民心悅誠服地配合政府的環保政策和措施。

回想上任以來,我深深體會到在落實「愛國者治港」下,全體區議員眾志成城、同心協力、無分黨派背景為市民服務。

委任制度絕非什麼洪水猛獸,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人事任命方法,別胡扯到民主之談。綜觀全世界,包括歐美社會的公營機構/諮詢組織,其組成辦法,大多數以委任制為主。

3年多的時間,香港經濟減少了20多萬名打工仔,怎麼辦?社會怎能回復疫情前的經濟水平?

政府別以為開了會、做了研究、發表了報告、推出了政策/措施,便可了事。更重要是持續跟進各項政策/措施的執行與實效,且作出適時的檢討及優化,才可切實解決香港人才荒的問題。

知道我們欠缺什麼人才時,方能制訂恰當的教育、培訓及吸引人才的政策。適逢本屆政府開局之年,正是制訂中、長期人口政策的大好時機。

是次政府提出的通識科改革恰如其分,着力培養學生明辨慎思及理性分析的能力。通過改革,希望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香港經濟底子深厚,只要社會能迅速回復秩序,失業率定必掉頭回落,工資也會持續增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公布八項政策措施,鼓勵兩地人才作進一步交流,卻會加重未來本地勞動力負擔。

面對嚴重的人才荒問題,僱主有時也十分無奈!近期筆者也遇到若干個案,僱主願意加薪30%至50%去挽留辭職的人才。 人才荒的問題在短期內難以獲得解決;相信僱主們要預備充足的「銀彈」去「挖角」了!

女性在2016年的勞工參與率是50.7%; 「撐起半邊天」的婦女們,原來只有半數是在職的。相信家庭和育養子女,是影響婦女們就業的重要因素。

高層人士日理萬機,未必能準時進入會議室主持面試 ,故求職者要等候也不出奇 ,切忌心煩氣躁或不辭而別。

香港已進入人才荒的年代多年;新增人才供應追不上市場需求,直接造就轉工較往昔頻繁。喜迎新歲,讓我們以新思維衡量忠心程度吧!

在職場上能操流利英語,絕對是一項強勁的競爭力,有助擴闊青雲路及增加升職的機會。

在香港,沒有任何機構可限制市民選擇工作和僱主的權利。

筆者的朋友發現在近年來,很多管理人員都是每兩、三年轉工一次。這是否現今職場的常態呢?所以,如果把這些求職者拒諸門外,可供甄選的人才便大幅減少。

展望未來,如果香港能吸納到這班接受港式教育栽培的大學生南下,對於解決人才荒的問題定能起直接的幫助;長遠而言,更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根據政府的最新統計數字,失業率處於2.9%這個相當低的水平,可說是全民就業。換言之,貧窮問題不是源自失業,而是因為工資的水平。

此際新歲,希望讀者在青雲路上能屢遇財神!財神者,獵頭人也。獵頭人每天都會致電行政人員推介「筍工」。順道介紹一個見工「貼士」。

閱讀了甲那份亮麗的履歷後,筆者坦白地告訴甲,他沒有市場價值!

為了應對人才荒所帶來的問題,僱主在招聘上也需要採用一些新思維。

《禮記》曰:「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發然後禁, 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要員工獲得最大的益處,僱主必須清楚各員工的優劣長短,再配合其工作崗位所需作出適時的培訓。

不少管理者都不懂得管理時間,他們可能每次都在某種死線前完成任務,但假如適當重視時間的重要性及高效能管理,績效及成果可能達到更高效果。

求職者面試前,需要填寫求職申請表格,但表格所填的內容,與僱主收到的履歷內容相同,填表是否多此一舉?

筆者的小學同窗小馮告訴我,他最近更換了智能手機,只因是回應上司的要求。或許有一天,大家如果沒有智能手機,可能連工作也沒有啊!

成功的企業健康項目是需要策略性地配合公司的業務特質,獲得各管理層領導者的支持,再透過有系統的組織與號召,促使員工積極參與,事後再根據實質數據對該項目作出評估以便日後改善。

大學培育人才的前瞻須從使命說起。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適值歷史的黃金時刻去培育人力,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

要陳述自己的威水史易如反掌;但是,面試官所關注的,當然是往績的可信性,以及怎樣轉化往績為求職者履新後所帶來的持續貢獻。

上司稱讚下屬須適時;稱讚過多或過少,都會失去激勵鼓舞之效。假使下屬辦事妥當,而他又有被稱讚的期望時,作為上司不妨直接嘉許下屬,以免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