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於3月4日發布行政命令,凍結多家美國全球媒體總署(USAGM)的資金30天。此舉無疑宣布美國冷戰年代的文宣方式和心戰技巧已過時。同時,中國軟實力崛起,人才培育也漸成氣候,中美或從競爭變為合作關繫。

據領英預測,未來五年內,職場上超過七成技能將因人工智能技術而出現重大轉變。如此快速而廣泛的變革,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

香港須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除經濟貢獻外,更應重視政治、科技、民間等多層面交流,善用軟硬實力,突破傳統框架,拓展多元國際聯繫,並結合內地資源,展現香港獨特優勢。

日後梁文鋒、王興興只會更多。中國小地方出英才,軟實力絕不只72.8分,英國人還是好好調整那55項分數。中國只會處之泰然,巍然不動。

毫無疑問,這個新興的科技創新周期已具雛形,並將持續推動中國在技術自主和創新發展上的質的飛躍。

非常渴望讓香港變得更好的強烈願望,對我而言,這是香港韌性最重要的動力之源。

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是本世紀的重要議題,影響深遠。隨着中國崛起,這種動員能力和組織優勢或將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的團結和強大組織能力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軟實力因為不注意中國年輕人的需求,不從事在質量和標準上的創新,失去競爭力。

國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能力愈高,愈能對外作多層次的文明對話與交流,參觀博物館確實是一種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良方之一。

歐洲的低經濟增長,是歐洲人的選擇,他們選擇保留老祖宗的文化遺產,而犧牲數字上的經濟增長。雖然在數字上難以跟新興市場匹敵,但保留下來的古蹟和文化遺產,也促進了另外的經濟貢獻。

筆者認為電視辯論≠all,今後2個月只要美國冇大事、競選冇大差錯,估女方賀錦麗仍會勝出。

香港以亞洲國際都會作為發展的定位,不單是要吸引國際遊客、發展旅遊經濟,應該還有更高的使命。「說好中國故事」是香港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應有之義。

中國體壇人才輩出,在奧運競賽的超強地位已穩如泰山。國家體育發展的下一步應是職業化,發展自己的賽制、聯盟、俱樂部,把體育的水平推向更高峰。

最能顯示香港對文化藝術的重視,莫過於西九文化區的博物館及戲曲中心等設施。西九十分重要,只要有素質,來參觀或開會的人士自會把香港的實況說出去,而文化藝術政治性較低,美國要阻礙這些交流恐怕也做不到。

內地一些食肆連鎖來港開業,不排除要修正一些做法,在內地成功之道和港人習慣之間,做點調整,以適應香港的環境和口味,甚至反過來將一些做法回饋內地。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今時今日更需要了解不同範疇的行業資訊,什麼都要懂一點,從而將不同界別聯繫到一起。今日不是說人有我有就可以,而是要多元化、多創意,眼界要開闊,思維要打開,才能提升香港的競爭力。」──陳智思

馮世寬主委的率直個性,敢講真話,展現了軍人面對問題的不懼本色。他的決策思考常以「人性」出發,「理性」推動,也有時被認為「任性」的堅持,大部分的堅持都有圓滿的成果。

部分西方媒體不實報道香港情況,讓海外人士有錯覺,認為香港市民甚或外籍人士,在香港原來享有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有所受損。盛事勢讓更多的海外人士來港親眼目睹香港的真實情況,讓事實說好香港故事。

此時習總書記向外國投資者和遊客招手,歡迎他們來華,此大陸群組是否有心幫習總倒米?這是親善、還是趕客?

中國對二戰的看法,包括戰爭中的事件、戰爭的目的、戰爭的遺留影響等等,深深影響了她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方式,而且與過去表現出來的形象差很多。

老師是學生的同行者,若能夠給予老師專業培訓,及早識別有情緒困擾的年輕人,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今次我專程訪問了幾家綠色科技企業,積極吸引他們到港,豐富香港綠色科技產業內容,加速香港國際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中心的發展。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政治立場沒有絕對的對錯,有容乃大,能夠無顧忌地批評當政的,也許亦是國家軟實力的表現。

觀微知著,看看最近微軟的比爾蓋茨也被中央領導人親自接見,而美國的國務卿布林肯卻苦苦「哀求」才能勉強去中國訪問,其中自有玄機。明乎此,孔子學院的未來發展將無可限量。

目前我國展現最大的決心去承先啟後,推動中國人的文化和藝術力量,而在這千秋大業中,香港有幸定位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人、香港的商人,還等什麼?

英文俗語所言:文字說不了的,音樂就說話。希望楊局長口中4個未來博物館中,有一個讓音樂說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美國的反華政策,喚醒了沉睡的獅子。今天,看到愛國的資訊網台成功地站上峰嶺,深深感受到國家勝利在望。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12-16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周五(12月9日)表示,文體旅局的成立,反映新一屆政府在發展文化、體育及旅遊的政策考慮及實施時,將三者提升到新的台階,將促進產業協作長遠發展。

以質優見稱的港中藥在內地受到歡迎,且與洋中藥對撼也毫不遜色,這品牌優勢除了建基於中藥品質量,當然還有香港的制度保證,現在正是中藥業「發圍」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