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晚11時55分,新增個案涉及26男22女,年齡介乎4至69歲,當中35人曾於潛伏期有外遊記錄。21宗來自歐洲,7宗來自亞洲,10宗來自美洲。

梁卓偉教授自疫情爆發以來,身處第一線調研,他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擔憂,但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挑戰。他呼籲各個國家即刻協同合作,「我們在同一條船上,」他說,「保持冷靜,保持健康,保持理智。我們將克服它。」

截至今晚10時43分,本港新增16宗個案,涉及11男5女,年齡介乎19至51歲,當中14人曾於潛伏期有外遊記錄/為輸入個案。

特區政府宣布今日內向全球各地發出紅色外遊警示,內地、澳門和台灣除外,呼籲市民不要外遊,不論是旅遊或是公幹。所有抵港的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和非香港居民,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或醫學監察。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全球肆虐,特區政府決定對愛爾蘭、英國及美國發出紅色外遊警示。

撇開意識形態及選票政治等,英美兩國改弦易轍並非無迹可尋,說到底還是經濟利害作祟。

本文集中討論校典禮上運用音樂進行情意教育,激發學生內心追尋善美的潛能。

從至尊天子,到尋常百姓,都喜歡聽謊言。或者說,喜歡聽好話、「吉利」的話、歌功頌德和「鼓舞人心」的話。至於這些話是否真實,或者有幾分真實,則是第二位的事。

政府不是冷酷無情,而是行政長官沒有權利行使特權赦免有關人士。

有不少研究指出,北京發生五四運動後,很快就傳來香港。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當時香港是殖民地的地方,英國政府以高壓政策管治香港,特別是排外運動。其實五四運動在香港爆發沒有想像中厲害。

未來有意安排子女到英國留學的父母,謹記不但要考慮學校、住宿等因素,監護人也相當重要,而有AEGIS認證的,才是安心之處。

其實,在1971年到1983年的黃金12年,香港的福星──麥理浩對香港人做了什麼呢?我把它解釋為、概括為兩個字:「解放」!

我感奇怪,陸續有證據指向39名死於冷凍貨櫃車的亞洲人起碼一大部分是越南人,CNN的記者還要設陷阱要華春瑩踩下去,記者問華為何在70周年國慶期間把中國說得這麼好,仍會有這39人走上了這死亡之路?

最近幾年,香港特區流行一個概念,叫「政制發展」,已成為香港社會一個中心政治議題。既然香港特區的政制五十年不變,為什麼還要發展呢?「發展」不就是「變」嗎?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19-10-23
在港英國國民及香港公民,促請英國政府及其他英聯邦國家達成協議,協助香港脫離困局,為香港公民提供第二國籍及潛在居住地。今晚7:30大批市民聚集於英國領事館前,集氣支持明日英上議院關於香港的辯論。

香港「輸出」了各種抗爭手段,「啟發」了近期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英國倫敦及智利聖地亞哥的大型示威,手法與香港示威者雷同。

香港人念茲在茲的核心價值,之所以經受不住一場暴亂的考驗,原因就在於這些價值是英國人強行輸送的,香港人只是照做,只理解字面意思,對其內在機理、邏輯、代價和限制條件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時隔30年小鎮的海鷗依然聒噪,只是你我都不一樣了。

九十後出生的香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港英政府管治下的香港生活,只感受到香港自八九十年代後興旺的經濟和繁榮的景象,便直覺地懷念港英年代的日子。

解決政治洗腦的方法,是用中國歷史替代通識作為必修科目。中國歷史科也要革新,除去封建和殖民主義的錯漏歪曲內容,還原中國歷史的真實。

曾任CNN駐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Mike Chinoy)回顧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北愛爾蘭少數激進派發動的恐怖主義浪潮,警告香港的示威亦有類似的開端和武力升級情況。

《中英聯合聲明》是一項比較簡單的文件,開宗明義說明兩國政府一致認為通過協商妥善地解決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問題,有助於維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

少了100萬人,亦即反修例中最積極示威和支持暴動的人走了,香港內部政治矛盾減少,有利政府與社會找出有效方法作長期發展。少了100萬人,社會各種設施、服務、交通乃至生態環保都可大有改善。

香港的新一代怎麼啦?香港的孩子們究竟認誰是「母親」?難道美國霸權主義和英國老牌殖民主義者是香港孩子們的「爹媽」?

面對混亂不堪的香港,筆者反而看到了希望。我甚至預言,2022年之後,香港將進入第二次騰飛的輝煌時刻。

回歸前後,社會上掀起本地史熱潮,市民對舊建築擁有一份情懷,特別是滿載集體回憶的地標。

約翰遜缺乏基本的政治倫理和忠誠,是英國政壇的大忌,正常情況下,相位決然落不到他的頭上。他提倡的硬脫歐,是對英國最不利的一種安排,等於啥都沒談好就走人,等混亂出現了再說,這種不確定性就足以讓人抓狂。

英國學者雅克指出,香港在回歸後,政治上沿襲了殖民政府的管治架構,缺乏強有力的政治領導;經濟上延續了壟斷型的殖民地經濟,少數財團瓜分了經濟發展成果。

《逃犯條例》修訂之所以出現這麼多的爭執,以至上萬人出來示威遊行,歸結之處是香港社會裏有着反共反中的情緒,這也是「佔中」和旺角暴亂的社會基礎。不過,這樣的反共反中情緒,從來都有。

一個高國籍比例配置的遊學團,反映校內遊學學員國際學生的人數眾多,有些甚至可達至半數,如此方能使孩子在不同文化間激盪成長,拓展交友圈子和眼界見識,運用英語和同儕切磋課業、培養團隊合作情誼,留下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