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09:17: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培育控煙專才 協助青少年及女性戒煙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8
港大常規地舉辦活動,令大學師生及各部門的員工意識到煙草的禍害。
港大心理學教授李湄珍:抑鬱有跡可尋 聽音樂做運動可紓緩
李湄珍教授指出,面對新冠病毒疫情,人們主要還是關心身體健康和個人安全,但對與新冠病毒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往往忽略了。事實上,精神健康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和行為。
港大研究揭示 疫情擴闊校内數碼鴻溝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22
港大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教授預期之前的數碼鴻溝,會因着疫情期間網上學習經歷進一步擴闊而加劇。
〈明原堂50周年〉黃傘下的愛情《散後》得獎導演陳哲民細說當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4-10
陳哲民導演花名阿鶴,別名Lester,香港大學明原堂前導師﹐憑原創電影劇本《散後》獲創意香港第二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專業組冠軍。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新冠肺炎疫情至少持續到年底 全球合作是解方
梁卓偉教授自疫情爆發以來,身處第一線調研,他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擔憂,但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挑戰。他呼籲各個國家即刻協同合作,「我們在同一條船上,」他說,「保持冷靜,保持健康,保持理智。我們將克服它。」
港大學者回應預算案:派錢有助紓民困 政府需正視結構性財赤
作者:編輯精選2020-02-26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鄧希煒表示,整體而言,預算案應對2020年香港經濟放緩風險和失業率上升的方向正確。
實地考察二:香港大學與文人足跡(影片模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06
本實地考察改為影片模式播放,預計6月30日發布。
特赦有望為香港帶來和平與和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24
過去數月見證着香港自回歸以來最嚴重社會分化的日子。特赦是一個希望能夠短期內立刻把不穩定或暴力的局勢降溫和恢復平靜的辦法。特赦在古今中外以至香港都曾用來促使衝突雙方回到談判桌,停止敵對行為和促進和解。
梁卓偉:不放棄任何人 挽回幾代人的信心
作者:編輯精選2019-12-05
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不只是所謂「失去一兩代人」,整個社會更可能要面對持久的仇恨和對立,無論你持那個政治立場,這結果都不可能是一件好事。
大學校長要回應的問題
作者:何漢權2019-10-23
各大學校長對一些問題不能迴避的,首先要回答的是:大學之道引領方向的青燈在哪裏?是「明德格物」?是「博文約禮」?是「篤信力行」?
大學淪陷 要嚴加禁制
作者:陳文鴻2019-09-30
大學應該有思想多元化,但是總有一個限制,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漢奸言行與仇恨政治是絕不可容許的,不嚴加禁制,香港的大學便會一直淪陷下去。
希望《施政報告》為大學的雙學位課程注入新動力
作者:馮文正2019-09-23
本港大學過去偏重純學術或服務性行業的學科,而工程方面的學科又缺乏實習、創新發展、就業機會,若能與外地或內地共同發掘合作項目,舉辦雙學位課程,開拓另一片新天地,為本港青年闖出一條新路,何等美好!
和風拂檻憶趙師
作者:編輯精選2019-09-05
《史記‧遊俠列傳》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承。這12字真言最符合並切實地形容趙師的處世態度和行事作風。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的考驗
作者:文灼非2019-08-22
張翔上任校長一年,與學生仍未建立深厚關係,建議他在新學年開始後,定期與學生代表在官邸茶敘,聆聽年輕人的心聲。
大灣區高等院校的分工與挑戰
作者:文灼非2019-08-08
過去30多年,香港高等教育有長足發展,走上國際化的路,老牌大學實力愈見雄厚,新興大學進步快速,在多個國際排名有突出表現,成績有目共睹。香港成為大灣區重要一員後,厚積多年的高等教育優勢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張翔再與港大師生對話 重申反對暴力不希望流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18
港大校長張翔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並指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是港大的核心價值。港大支持學生自由表達意見。至於警員若需要進入校園,應通知保安控制中心,而警方已經道歉。
張翔重申 反對任何形式暴力行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11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表示,7月1日晚上,當他看到所發生的事情時,他非常擔心我們的市民,包括年輕人的生命和安全。像許多人那樣,他擔心最壞的情況發生,擔心我們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沈旭暉:回應立法會衝擊 史維修辭勝張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10
沈旭暉指出,大學校長發言不是一種行禮如儀的社交工作,而是因為大學校長一方面具有「最建制的身份、待遇和社會地位」,另一方面能接觸最前緣的學生,理應最能諒解年輕人,擁有久違的同理心。
港大教授恩萊特:香港前途與大灣區命脈相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6-18
恩萊特教授認為,香港可與大灣區城市群產生互補作用,香港可提供新的想法、新的技術和促進人才流動。
大學生的學習經歷
作者:程介明2019-06-07
香港在2012年開始大學新課程,「三改四」,大學課程因此增加一年。大學如何處理這新增的一年?可以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趁這個機會,增加專業的學分(或者課時);另一個是運用這新增的一年,拓寬學生的學習經歷。
白先勇先生親身揭秘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作者:張惠2019-05-16
是次講座是金聖華教授和劉俊教授主持,白先生主講,《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主演姚煒女士對談,不僅要把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向我們披露。
金禧憶港大明原堂
作者:文灼非2019-04-12
我與明原堂結緣於1983年9月,當時剛考入香港大學,參加了由港大學生會舉辦的迎新營,就是住在這間位於校園半山古色古香的英式宿舍。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女主角為什麼選姚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4-08
對於姚煒失落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白先勇坦言:「那時候覺得是遺憾,但現在看來也沒有什麼,因為那時獲得金馬獎的《小逃犯》現在幾乎被人忘掉了,但金大班猶在大家心中」。
馬道立:司法獨立重要 和平集會自由豈無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4-04
對馬道立來說,他認為獲頒授的名譽博士學位,應屬於他所代表的香港司法制度。司法獨立對香港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香港史家群像與史學新里程
作者:周佳榮2019-03-15
不同院校的學者加強合作,始可為史學開創新局面。學術團體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香港考古學會、香港檔案學會均有活動。
佛教價值觀與經濟學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21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聯同歐洲經濟及社會中的精神價值研究學院,以「佛教價值觀與經濟學:投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為主題,於2019年4月13至14日假香港大學舉行一連兩天的佛教經濟學國際會議。
新春團拜張翔謝傳媒:報道港大成就與貢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2-15
張翔預料,港大首席副校長遴選委員會將在下月組成,展開遴選程序。另外,物色法律學院新院長的遴選委員會,估計未來一兩周亦會成立。
譚廣亨獲歐洲小兒外科醫師協會卓越成就獎 首位亞洲學者獲得殊榮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04
2005年設立的Rehbein Medal,以已故國際知名小兒外科教授Fritz Rehbein(1911至1991)命名。譚廣亨教授是亞洲首位獲此殊榮的小兒外科教授。
王賡武教授:一切都是史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10
被譽為「海外三大華人史學大師」之一的王賡武教授指出,「史」的概念廣泛,與歷史學牽涉考證資料真偽不同。
亦師亦友,憶言教身教的陳明銶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2-29
畢業那年,Ming教導我們如何寫上乘英文求職信,又提點面試規矩談吐和衣著,更用史丹福大學信紙寫推薦信。對於出身工薪階層的同學,真是關懷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