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沙士

樓市向好需放開北水來港
作者:何民傑2024-07-12
政府需要考慮設置特別渠道,容許前往港澳居住的內地人士,轉移資產到港澳地區置業或者投資,轉移過程可以設置一個資金離境稅,增加內地政府的收入。
板藍根之前世今生──為何它能夠成為國民神藥?
作者:施林海2023-09-16
由前世的寂寂無名,到今生的聲名鵲起,再到現在的國民神藥,板藍根只用了不夠半世紀的時間,就遙遙領先那些使用了數千年的傳統中藥,成為橫跨中西醫學,左右逢源的萬能中藥,堪稱中國藥物史上前無古人的壯觀奇葩。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作者:袁國勇2023-03-24
香港和內地過去的疫情告訴我們,大流行肆虐的日子必定重臨。我們不知道何時再來、會在哪裏開始、以及這種微生物的身份和性質,因此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相信科學,同時兼顧公眾的心理健康和經濟困難。
捱過世紀疫情 怎能不好好檢討!
作者:陳景祥2023-02-03
經歷一場大疫症,如果連最起碼的檢討都不做,又怎能向市民,尤其是在疫情中受創的港人交代?
「沙士」抗疫真實故事
作者:何漢權2022-03-30
相信,在香港專業的醫護人員奮鬥與帶領,港人共同團結努力,並且有中央政府大力的全面支援下,獅子山下「沙士」抗疫精神,繼續實踐,必會戰勝新冠世紀病毒,彩虹再現香江。
林冠傑:醫管局拒人千里 中醫助抗疫無門 虛心學內地經驗 中西醫結合奏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22
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師林冠傑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現在是全民抗疫的時期,特區政府應該對中西醫參與抗疫進行政策統籌。他認為,現階段最重要是「治未病」。
不宜濫殺野豬 不利香港
作者:蔣匡文2021-12-03
從術數的角度,一個社會不宜濫殺,因為如果濫殺生命,結果是本地的市民會承受到災殃。不要為了行政方便而造殺業,才是香港之福。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醫管局改善醫療制度革命尚未成功 難忘沙士與員工病人互相扶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5-07
《妙手仁心》湯偉聰醫生和李偉民律師今集繼續訪問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馮醫生談到醫管局如何改善醫療制度,及回憶當年沙士期間與員工病人如何互相扶持。
工程師學會會長源栢樑:為工程師對疫情的貢獻感驕傲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19
雖然在現階段,還未能證實新冠肺炎是由空氣傳播,但世界各地都提倡加大處所換氣量,以減低在室內空間病毒經氣流傳播的發生風險。我做為食肆換氣量規定小組的主席,期望指引有助保障餐飲業員工、顧客及公眾的健康。
肺纖維化
作者:顧小培2021-01-14
一個病人若因COVID-19令其肺部纖維化,嚴重受損,最後死於肺炎,自有可能可以看到他的肺部有瘢痕,也就是因纖維化而「花咗」。然則,「沒見到有花」並不等同「一切正常」。
新冠肺炎為何沒完沒了?沈祖堯剖析世紀疫症的影響《抗疫專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0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四波,香港中文大學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博士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像沙士般突然消失,病毒會與人共存,疫情令到巿民的生活和工作都出現新常態,一起聽聽沈博士的分析。
抗疫摸石過河 總結經驗克難
作者:陸觀豪2020-10-12
若環顧全球其他地方抗疫,可謂有得有失。手忙腳亂沒做好應對者,事倍功半;不慌不忙能緊抓抗疫關鍵者,事半功倍。
《地母經》與瘟疫預測的準確性
作者:文相濡2020-08-17
《地母經》的詩文,好些都是用直接的詞語描述影響農作收成的自然災害。相濡試以由1900年以後的疫症歷史去看一看《地母經》預測疫症的準確性。
韋以安──屈臣氏全球化策略家
作者:趙粵2020-07-25
韋以安在和黃的25年歲月中,經歷與克服了眾多挑戰。2006年底,他在屈臣氏退休時,零售業的門市已發展到7757家,當年銷售金額達992億港元,按年增加12%。在亞洲和歐洲擁有90000名員工。
許樹昌:全民檢測不實際 強行隔離或有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7-17
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許樹昌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指出,相較歐美抗疫手法,內地的小區管理模式控制疫情更加有效截斷社區傳播鏈。香港公立醫院內感染率低,歸功香港醫護自「沙士」累積的抗疫經驗。
陳真光:濟世為本醫無類
作者:編輯精選2020-05-17
在公營醫院前線行醫的生涯中,可以說甜酸苦辣我都嘗過。但總的來說,那段流金歲月是充滿正能量的。
疫情過後教育發展的轉變
作者:黃家樑2020-05-13
經歷這次香港教育史上少有的大事,究竟香港教育會有哪些轉變?這次疫情給教育界帶來什麼反思?
從病毒量看隔離的重要性
作者:鍾倫納2020-05-06
「新冠肺炎」 的康復者會不會再患上此病?今年年尾會不會再度光臨?科學界目前仍未確測。若再肆虐,即使有了特效藥和疫苗,社會隔離仍將會是效果和效率最高的預防策略。
新加坡政府應為疫情危機承擔什麼責任?
作者:編輯精選2020-04-24
作者從外部觀察新加坡,看一貫「表現出色」的新加坡政府如何在抑制新冠病毒傳播的戰役中掙扎,尤其是對眾多低收入勞工居住(現已封閉隔離)的宿舍疫情防控的失敗。新加坡政府應該為日益嚴峻的疫情承擔什麼責任?
如何評價政府在抗疫上的表現
作者:施永青2020-04-14
政府的作用,在防疫的成敗上,是極其關鍵的。若果特區政府的表現,真如反對派所說的那麼不濟,香港早已失陷了。
又是黃仁宇的「數目字管理」
作者:馮應標2020-04-13
今天疫情仍在發展中,提供實時和準確無誤的資料數據,乃為己、為人、為國家、亦有助全人類盡快逃過此劫。
遺忘和再遇
作者:陳嵐2020-04-05
人類學會了開啓遺忘的機制來保護自己。這也解釋了人們將「沙士」病毒的可怕和經歷的種種恐懼遺忘。此刻新冠肺炎肆虐,也許正是好好審視一下記憶庫的時刻,到底我們遺忘了什麼?
麥萃才:減息對置業幫助不大 樓市有下行壓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23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香港經濟接連受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影響,預料失業率將會上升,樓價有下行壓力,但由於置業需求仍然強勁,相信跌幅不會過大。
武肺對港經濟衝擊超越沙士
作者:關焯照2020-03-20
從這次股市回調的幅度遠大於2003年沙士和2009年豬流感來看,香港經濟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真是有排衰。
大數據防疫 3大技術挑戰
作者:黃錦輝2020-03-19
隨着疫情自去年底急劇蔓延,案例數目不斷地增加,這情況對大數據分析的確很有幫助,但科學家在數據蒐集過程中經常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指表達不當用詞有錯 龍振邦袁國勇撤文道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19
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和傳染病學教授袁國勇發表文章,批評中國人吃野味的習慣,又指病毒源於美國之說無根據,引起很大迴響。兩人決定撤回文章,並表示歉意。袁國勇更強調自己愛國,但科學家須面對真相。
盧子健:「中國公民社會搖搖欲墜」——讀陳健民獄中書簡有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0-03-16
陳健民作為一個溫和民主派學者,在出任「佔中」發起人之前,他與中共官員、香港當權派一直維持良好的溝通。這樣一位學者成為政治犯,既反映香港的墮落,亦反映中國的倒退。
免疫學博士顧小培為網民解惑:新肺炎或在夏天消失?沙士康復者的骨枯可逆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3
冠狀病毒不耐熱,疫情或在夏天消失?新冠狀病毒的肺部纖維化可逆轉,那沙士康復者的骨枯可以逆轉嗎?
沈祖堯:新型肺炎比沙士狡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2
曾協助港人戰勝沙士、獲「亞洲英雄」之稱的香港中文大學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博士向大家分析新冠狀病毒與沙士的異同,更直言是次病毒比當年的更為「狡猾」。
陳真光:疫災去復來 杏林保初心
作者:編輯精選2020-02-28
我和家父商量轉念社會學,從而可以幫到更多人,他說:「何不考慮當醫生?」筆者從此邁上杏林之路,回顧自己40多年的醫者生涯,不但對家父的殷切提點深懷感激,亦從不後悔大學中途轉科,以便在醫療崗位上竭盡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