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寶玉在香港出生,獲得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碩士。2014年開始習畫,至此十餘年的努力,作品不凡,脫穎而出。

國安為先,香港融入國家發展。作者上周分享兩會精神,強調國家安全重要性,尤以美國圍堵為鑒,並以抗戰史例證之。香港須做好國安工作,方能擔當「八大中心」角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教育界分享會將於本月28日舉行。

面對地緣政治變化和大國博弈的挑戰時,企業家們需要更多地融入政治角色,與國家站在一起,以維護家國利益為己任。

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感染力和創意。過去一年粵語版《我們的家》已經走進幾百所學校。除了音樂歌曲外,還有其他類型的愛國主義教育嗎?

世界桌球大獎賽移師香港,本是盛事,卻因主辦單位處理不當而惹非議。主辦方中途以交通為由「趕客」,實在貽笑大方。今日分享湖南豆乾尖椒炒肥豬頭皮 ,用上油脂濕潤軟滑的煙燻肥豬頭皮,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新口味。

韋瀚章《野草詞》展現藝術歌曲韌性,於港承傳民國樂風,影響香港樂壇,展現「野火燒不盡」之精神。

香港須把握一國兩制新階段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解讀兩會,領悟其精神,把握香港角色定位,並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挖掘經濟轉型發力點,以自身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美國政府縮編增效,香港亦陷財困。過往香港也有艱難日子,當時立法局議員提出政府公務員及高層都齊來共渡時艱,減薪或凍薪都有商有量,今日呢?誰也不想說出開源節流的字眼。

夏寶龍主任南下,促港融入國家發展。肖耿提議北都設「超級特區」,深圳河海關南移,深港優勢互補。然此舉或觸及一國兩制,模糊關稅區界線,得不償失。制度創新重要,但須審慎,勿因小失大。

新加坡預算案盈餘派錢,香港預算案預計赤字難以派糖。兩地經濟環境不同,不宜比較。新加坡雖派錢但消費稅已達9%,香港開徵消費稅阻力重重。港人羨慕派錢之餘,也應考慮其高稅收的環境。

雨水節氣,香港迎來新機遇。告別疫情陰霾和社會動盪,在一國兩制新階段,香港背靠祖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重拾活力。雨水洗滌城市,亦淨化人心,港人當把握時代脈搏,開創繁榮新篇章。

本港房屋政策很大程度是自相矛盾及自我挫敗的;而且由於房策與社會和其他政策範疇環環相扣,一旦如目前般暴露出重大破綻,社會便會陷入結構性的矛盾。假如政府又一次能夠扭轉財赤或經濟僥倖復甦,真正問題與矛盾仍無解決的話,香港還是早晚會重蹈覆轍。

香港民研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令人惋惜。其秉持客觀精神反映民意,為學界及各方提供重要參考。鄧小平1978年已說,他最擔心社會上一片鴉雀無聲,害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果真如此,就等如瞎子摸象,又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媽媽生活的這個大時代,中國由農業社會進化成工業社會,並以快速的步伐邁進信息社會;香港則由英國管治過渡到國家管轄的一員。而一個讀書不多,卻對家庭和子女有高度承擔的女性,能夠成功跳出農村到香港這個大都會,後來還跨越到地球的另一端,不愧是一名時代女性。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勿忘日本侵華苦難。文章回顧二戰歷史,強調和平發展的重要,呼籲學界向年輕一代講述抗戰故事,反思戰爭的深遠影響。

林道群創辦本事出版社,以一人之力出版多部經典,包括他自己的著作《青山亂叠》。本書厚達675頁,記錄近半世紀作家、作品與文化人的故事。林道群秉持「我出版,故我在」的理念,在當下環境仍堅持出版好書,令人敬佩。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目標2029年建成全國數據「一本賬」,涵蓋各層級、領域,分三階段實施。香港需積極規劃,與國家同步,並加強國際合作,吸引內地數據企業來港,引領行業發展。

每當達官貴人討出靈簽,便有不同解簽使者說出籤文內說古人故事, 但他們話古為今的解說,總是加入了個人的看法,當然還是引經據典,可是不太客觀,唯有一笑置之。 今日分享家鄉茨菇餅:磨蓉茨菇加入臘肉蝦米等,搓成丸子煎香即可。

香港宜居性在動盪後回升,但幸福感仍待提升。本文探討香港的優勢(低犯罪率、高效服務)及不足(結構性缺陷、貧富差距),並寄望政府改革能真正改善民生,提升港人幸福感。

全球領袖齊聚達沃斯,關注地緣政治及科技發展。香港憑藉一國兩制優勢可促進國際合作,並在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扮演關鍵角色,連結中國與世界。

香港經濟發展主要決定於政治經濟基本因素,不會因為官員「唱好」而真的變好,也不會因為反對派「唱衰」而真的衰落。政府官員需實事求是,切忌文過飾非、報喜不報憂。

著名作家葉兆言分享嶺南大學駐校經驗,暢談寫作心得。他讚揚嶺大匯聚兩岸三地文壇精英,駐校期間讓他印象深刻。他以獨特視角觀察香港的變遷,並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作家勇於創作,持續寫作才能發現天賦。

筆者到中環高檔商場西餐廳消費,入座後才被通知僅有43分鐘用餐,因11時後需清場準備午餐。作為顧客,筆者質疑為何未及早標示,令顧客體驗不佳,並憂慮此類服務會影響香港旅遊形象,呼籲業界提升服務水平。

莊太量認為人行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港的資產配置比例,意味港債、港股或港樓都有可能成為人行購買的對象,有助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創科局2024年取得豐碩成果,提升香港國際排名,奠定創科發展基礎。資金、人才、基建和政策到位,河套綱要明確方向,將於2025年助力香港實現新質生產力及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

夏寶龍主任於港澳研究會研討會,闡述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強調北部都會區、河套、橫琴、前海、南沙為合作平台,籲「戰略留白」,並提升治理效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冀港澳在對外開放中發揮引領作用,展現「烈火金剛」精神,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港澳特區可參考新加坡的經驗。一起聽聽他回顧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的政績和遠見。

香港政府應該藉着開辦賭場的機會,推動港澳兩個特區政府成立一個高層恆常合作發展機制。香港可以在教育產業、醫療產業、高科技產業等參與橫琴的發展。從北京的角度,這是多贏的方案,一定樂見其成。

一國兩制保障港澳繁榮穩定,體現中國智慧,貢獻人類社會。它並非僅限於中國,其和平包容精神有助化解國際爭端,強化國家治理,值得全球借鑑。港澳應展現制度自信,積極推廣一國兩制,駁斥國際間的惡意抹黑。

維港煙花匯演40萬人夾岸觀賞,璀璨奪目。汲取去年經驗,交通安排妥善,好評如潮。同日,香港龍獅節添潮汕非遺文化,舞龍醒獅,鑼鼓喧天,為香港新一年開好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