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醫

營養中醫師的應節靚湯
作者:陳妙霞2024-12-20
西洋參石斛響螺烏雞湯,口感清甜有回甘,飲後咽喉非常舒服,熱湯下肚遍身温暖。這湯水非常適合近日寒冷乾燥的天氣飲用。
針刺治療腱鞘囊腫
作者:陳妙霞2024-12-13
腱鞘囊腫中醫稱之為"筋瘤",中醫認為該病的患者多屬氣體血虛弱,肝腎不足或氣滯血瘀,加上局部的外傷或者慢性勞損而導致筋膜受傷,筋脈凝滯,水液積聚於骨節筋膜之間形成囊腫。
問定先!
作者:陳妙霞2024-09-21
若患者手術需要中醫師的藥膳調理,不妨手術前去約見你的中醫師商討一下,會更有利於術後康復。
李家超譴責美涉港經貿辦認證法案 指詆毀香港不利美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5
李家超強調,政府將不斷加大中醫方面的資源投入,包括在基層醫療和中醫住院服務方面,希望盡量中西醫配合,特別是配合在基層醫療整個配套方面去提供服務。
蔘棗麥冬雪梨茶
作者:陳妙霞2024-09-14
秋天的乾燥會損耗人體的陰津令皮膚乾燥,甚至痕癢。肺氣弱的人容易有說話聲音低微或容易感到不夠氣,運動時容易汗出氣喘等症狀,這類人士宜用健脾、補肺氣的方法去增強肺氣。
宮寒並非子宮寒冷,其實是指婦科功能失調
作者:編輯精選2024-08-04
在許多中醫典籍中,宮寒的概念其實是源自於「衝任虛寒」、「腎氣虛損」的體質名詞。而衝任、腎氣,其實都是古代中醫常用來描述「生殖功能運作狀態」的名詞,代表的是「生殖功能運作不足、生殖系統反應下降」的意思。
香港應借鑒南韓醫學界罷工工潮 思考良策應對醫療困局
南韓現正面對的醫療問題與香港有相似地方,故當地是次的醫生罷工工潮值得香港引以為鑑,期望特區政府可借鑒南韓的情況,妥善思考解決方法改善香港的醫療狀況,以免重蹈南韓的覆轍。
一堂中醫藥常識課
作者:郭一鳴2024-02-09
我冒昧問馮教授:自古至今中醫師看病都是望聞問切,中醫學的進步體現在哪方面?我以為這個問題很無知很naive,沒想到馮教授卻說這是一個核心問題。
預測癌症的專業版批命法
作者:潘樂德2023-12-20
肝鬱氣滯在現代相當普遍,四柱命學是可以看得出來,而且很簡單,與純粹以五行或干支部位斷病法相比,會更加全面深入,而且更具實務性。
中醫優勢 究竟何在?──中醫急症專家劉方柏教授所見
作者:施林海2023-08-25
劉方柏教授説,「中西醫各有優勢,但西醫的優勢卻相當明顯,而中醫的優勢卻常被人們忽視」。爲何忽視?很值得探討。探討是爲了還原中醫本相,令我們在某些流行卻偏頗誤導的觀念外,找到更為合理的中醫認知及論述。
首間中醫營養中心開幕 提供個人化體重管理方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康河中醫診所集團增設營養中心,結合中醫和營養師知識,冀為大眾提供專業、價錢大眾化、性價比高的營養諮詢服務,幫助客戶控制體重之餘,增強健康及預防疾病。
為何要穿開襠褲?──中醫角度論兒童體質特性
作者:施林海2023-07-14
家長需要正視孩子的體質偏向,不但要予以飲食調理,更需調整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改變孩子「三有餘而四不足」的狀態,而不是南轅北轍,火上加油,忽略孩子之身心需要,令不足的更為缺乏,令多餘的更加泛濫。
望聞問切和第五診
作者:潘樂德2023-06-14
中醫對疾病的認知,可以簡化為五和六兩套常見的體系。五的體系就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這種五行批斷法似乎略嫌空泛抽象,但如果掌握得好, 也可以批得頗為細緻。
中醫治療「手足口病」
作者:温愛詩2023-05-31
本港手足口病由春夏季開始,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常被稱作「小兒手足口病」。而中醫藥在治療手足口病上,有較好的效果。
讓中醫學走進幼稚園 如何幫助推廣中華文化?
作者:温志倫2023-02-09
中醫學與現今的學前教育密不可分,絕對是值得推廣。
疾病與話語
作者:蔡元豐2023-01-07
疾病的敍事過程,並把身體看待成文本,都揭示了疾病的政治。如果身體與思維皆屬身份的基本組成部分,那麼通過談論相關社會歷史背景中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疾病話語便可以探究主體身心方面的政治。
蒙特梭利方法如何融入八段錦,教孩子由動入靜?
作者:邱振明2022-12-07
經過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後,加強身體素質已經成了如今社會各年齡段成員的共識。當代幼兒學業壓力大,體態問題需要着重注意。八段錦和蒙特梭利教育法可幫助孩子們調節身心。
專資會舉辦選委與立法會補選候選人見面會 6人各抒己見積極拉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04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12月3日舉辦「專業界別選委與立法會補選候選人見面會」,邀請立法會補選6位候選人:黃錦輝、陳永光、何敬康、黃梓謙、尚海龍、李廣宇發表參選政見。
借問瘟君欲何往?
作者:譚嘉明2022-11-30
早前作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在政府指定中醫診所接受註冊中醫調治,效果十分明顯。除了內服處方中藥,輔以針灸或拔罐調治,效果是更為佳。為什麼針灸那麼有效?
醫道鏡詮:論盡香港道醫、中醫及中藥文化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0
本書對香港中醫藥發展,以及道醫的概念與在香港的傳承發展,均有詳細交代,一書三冊對從事中醫中藥業者,可說是一部案頭書。此書對關心香港醫道發展的讀者來說,尤具閱讀價值。
中醫不是慢郎中
作者:陳妙霞2022-08-02
中醫針藥有其獨特之處,博大精深。 若醫者能辨證施治,往往起效快,療效佳,不一定緩慢。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醫生
作者:林綸詩2022-07-20
做中醫/自然療法的孩子媽媽,要多花苦功。選擇不信專家不信大眾主流書籍,代表自己要多下功夫鑽研。這幾年,我遍尋遍試不同的療法,找過不少療師,亦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秘技」。
中醫細說食療 齊抗新冠病毒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7
第5波疫情所及,本港累計染疫人數已達百萬之高。從前大家會設法避免「中招」,如今普羅大眾更關注的可能是染疫後怎辦。強調固本培元的中醫食療理念, 此刻更是值得大家留意。
市民對服用保健品的態度與認知
作者:林嘉良2022-05-13
現在市民對於自己的健康護理,採取一個階梯式保健方式:重則西醫,輕則中醫,常則保健,足見市民對自己健康已提升至一個主動照護的層次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實體版
作者:羅乃萱2022-05-01
前陣子外子的身體檢查出了狀況,需要入院做詳細檢查。一聽到「入院」兩個字就心知不妙。如果真的檢查出什麼事,往後該有什麼打算?要有怎樣的準備?
一校一醫生/護士/中醫
作者:何漢權2022-04-26
究竟醫療室對學生而言,醫的是什麼,又能療些什麼,自欺欺人而已。說實在,一校一醫生或一護士或一中醫,在香港早應落實。非不能也,乃不為也。
新增10405宗陽性 發現懷疑虛報 已交警方處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5
本港新增10405宗新冠病毒陽性個案,連續6日低於15000宗。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如香港疫情控制下來,6至7月基本上可於室外不用戴口罩。
由中國醫學看中國體制的玄妙
作者:張建雄2022-03-24
中醫的推拿、按摩、針灸、艾炙、拔罐,西醫是不明白的,所以西方人設法明白中國文化,也就在此。太玄妙了,無法了解,就會恐懼。
新增21650宗確診 第5波染疫者近百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7
本港新增2165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包括8628宗核酸檢測陽性,以及13022宗呈報快速測試陽性。3月18日(周五)早上開始,市民可以透過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檢視及預約23間指定診所的服務。
新增25991宗核酸檢測確診 快測陽性32766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本港今日新增25991宗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至於快速檢測呈陽性市民的登記平台,則再收到32766宗呈報,另外再多291名患者離世。港大醫學院模型預計,幾天後將出現疫情拐點,單日新增個案將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