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方武裝節節勝利,它所為近似敍利亞的沙姆解放組織(HTS),大有機會趁勢奪取政權。在它們背後的美國等會讓它們放棄這大好機會嗎?中國或許要吸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教訓。
「讓美國再次強大」與削減政府開支,很難說是正關聯還是負關聯;唯再次突破債務上限的後果,必然是由其他國家來埋單。真正懂得改革真諦的是特朗普;真正懂得如何改革的是馬斯克。
2024年10月22至24日,金磚峰會在俄羅斯的喀山舉行,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這次峰會還有很多特別之處。
先師預先列出了10多個未來常規戰爭的假設場景,當中自然不乏中俄軸心對美國、中國對美國等例子,現已不幸一一成為事實,背後充分展示出「格雷流」戰略體系的優勢與價值。
第11屆香山論壇主題是「共築和平、共享未來」。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儘管該論壇代表了中國為各國之間軍事與安全的對話建立多邊平台,以促進區域繁榮和穩定,但軍事外交也有其限性。
儘管結束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的路途仍然十分遙遠,但曙光已現,而中國作為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將會愈來愈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重視。
孟加拉在南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孟加拉在強鄰中國和印度之間,以及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中,謹慎而微妙的地緣政治平衡。
前30年的全球化時代(1989-2018)已經結束,如今全球已進入冷戰2.0時代。在此背景下,各國須重新思考在中美之間的站位,以保護自身利益並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最佳位置。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9月4日至6日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傳遞出最重要的訊息是,中國不僅擴大對非洲發展的援助,而且將拓展51個非洲國家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教授到訪香港大學與李成教授對話。譚新強以觀眾身份參與,他認為聽馬凱碩一席話,「勝讀十年西方偏頗宣傳」。一起聽聽他怎樣理解馬凱碩的觀點。
德崇扶南運河主要彰顯了中國在柬埔寨和東南亞地緣影響力的提高,實際受益的主要是柬埔寨人和柬埔寨經濟,畢竟基建是拿不走的。
馬凱碩斷言,「亞洲世紀」的到來,是毫無疑問的事。他解釋,CIA(中國、印度和東盟)的人口總量佔到全球約四成,未來數十年,中國、印度和東盟的經濟體量仍有巨大增長潛力。
那些問題屬於日積月累的結構性的問題,不是一時三刻便可以解決,這便要求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認真和持之以恆地以改革和創新妥善應對,此中特區政府的強大、果斷和睿智領導至為關鍵。
2024年已過半了,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再次為我們剖析世局。他表示,今年年尾政經局勢高危,尤其是香港經濟面臨大局轉變。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中環資產投資基金創辦人、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認為,人類正面對四大人造存在性風險:地緣政治失控、全球碳排放失控、天然或人造大流行失控、AI超越人類智慧逐漸失控,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時移世易,今天歐洲不只是內憂外患,它更成為了中、美、俄戰略上的最後一塊拼圖,志在必得:美國的傳統地緣戰略核心固然是連結歐洲,力阻歐洲落入歐亞大陸陸權勢力(即俄羅斯/蘇聯和中國)之手。
中國能否保持6%或7%的增長率呢?鄧希煒也同意林毅夫的觀點,認為中國有經濟增長潛力,但現在變得非常困難。
在加沙的衝突徹底摧毀了美國的鴻圖大計,美國縱容和協助以色列進行種族滅絕行為,不但讓巴勒斯坦問題重新成為國際熱點問題,更導致了阿拉伯國家的團結。
2024年5月2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巴西總統首席顧問阿莫林。雙方就如何解決烏克蘭危機進行了深入討論,達成了六點共識。
我們中華民族的性格不是好戰、好鬥、好勝;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和睦、和諧、和平。和平與戰爭絕不能在兩岸之間循環輪替。兩岸只存在一條「和平」的單行道與不歸路 。台海沒有和平,兩岸失去一切。
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中國最近對多極世界的追求可以被解讀為中國社會主義和平等主義努力的標誌,旨在創造一個沒有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公平世界,而是一個以和平、安全、秩序、繁榮和多邊主義為特徵的世界。
近些年,美國拜登政府對俄羅斯發起毀滅性制裁,俄羅斯只能被迫走向了中國。和中國的種種合作,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利益選擇。
莊太量坦承,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下跌,唯近期已回升,反映社會穩定。
美國、菲律賓、日本和美國其他盟友的聯合軍演,以及這些國家簽訂最新的安全協定,已經使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已引起中國的不安和不舒服的反應。
普羅市民心無異念,應一切按平常心,維持自由生活作業,亦不濫用自由;保持國安和守法意識,唯不有意或無意地營造「泛化」現象、寒蟬效應。政府當局及各級公職人員執行國安要求時,須不偏離民心,掌握好情理分際。
馬時亨認為,在資產類別如樓、股下跌時,人們很自然會覺得自己變「窮」,不想花錢,但他強調必須有信心,市場似乎已比之前活躍了。
國際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市場驅動的行業,英國高等教育部門應該真正將此視為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以實現互惠互利的機會。這增加了英國的大學消除中國風險的困難。
「遺址論」和「玩完論」來自完全不同背景,卻折射無論是內地或國際觀感上,對香港現况的質疑正在升溫。
如果我們曾經目睹,全球經濟的整合催化了後冷戰全球各國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積極變化,我們就沒有理由質疑後冷戰全球化的意義。相反,我們必須了解和避免以往的陷阱,思考後新冠全球化的新方向。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各國國防部在軍事應用上都投放不菲科技資源。科技在戰爭應用上聚焦在戰略決策和戰術任務支持兩大主要範疇,例如武器、傳感器、指揮和控制、導航、空中支援系統、任務規劃、情報、監視和偵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