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作家

書店風景
作者:張灼祥2023-06-02
到每一個城市,看城市面貌,是會把書店放在第一位的。到三藩市,因為那裏有「城市之光」,遂對城市有了好感。至於悉尼這個城市,沒有具歷史的書店,卻是有人情味的書店。
西方文學巨著導讀──談《文學欣賞的靈魂》
作者:楊興安2022-09-09
作者在評述每一篇名作之前,都用爽朗的文筆簡述名著的內容,並描述及寫作背景,時代環境及有關作家的資料,故讀者對其描述對象都不會感到陌生,而投入作者的闡述,愈讀愈有趣味。
米哈的《一件有益的小物》
作者:張灼祥2022-09-08
米哈在文章中提及的小物,有些已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消失眼前:「有一些物、事,或人,每一次遇上,每一次見面,都可以帶來輕巧治療的快樂……我們往往以為如此重複的樂得來容易,直至失去,我們才明白了一點什麼。」
鏡前是演員、鏡後是作家的林青霞
作者:張灼祥2022-07-04
林青霞曾在過百套電影中扮演不同角色,這等經歷,非比尋常。來到書寫現實人生,親身體驗,林青霞對生命的透視力,符合作家所必具備的能力,一般人沒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感覺,這,可難不倒林青霞。
帶來最美好的兒童文學
作者:周蜜蜜2022-05-20
其實,在我的心目中,任伯伯也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他充滿了童心童趣,真真正正與孩子們平起平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所以他的作品是那麼廣受孩子們的喜愛。
50萬元資助初創作家出版 已接受報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8
為鼓勵初創作家出版著作,由香港出版總會主辦、特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第二屆「想創你未來──初創作家出版資助計劃」,現已接受報名。
名作家江迅病逝享年74歲 《亞洲週刊》讚揚譜寫新聞傳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0-13
本港著名作家、資深傳媒人、《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江迅13日(周三)離世,享年74歲。
米哈:喝不喝河豚湯?
作者:張灼祥2021-08-18
Louis找來日本作家松尾芭蕉(Basho Matsuo),說出「活在當下」道理,有這一首俳句:「哎呀/幸好沒事/昨天喝了/河豚湯」。
如何創作獨一無二的小說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3
小說作家要「心亂如麻」,心神要像一隻充滿好奇心的猴子,四處亂竄、東摸西摸。不要自我規限想像,落入社會習俗的套路,而要讓自己的心神可以隨世界而翩翩起舞。
卡瑪探索百年廢棄大宅 Karma Explores Century-old Abandoned Mansion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4-03
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攝影師、旅行家,作曲家和作家卡瑪探索一間百年廢棄大宅。樓高兩層,約建於1918年,糅合中西的建築風格,稱為「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現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文壇怪聞錄
作者:廖書蘭2020-12-19
耄耋之年的作家在臉書上發文,當中涉及另位作家部分,多處與事實不符。筆者為朋友感到憤憤不平,替她公開申明以正視聽。
「認識我的,早已認識;不認識我的,可以從這裏開始……」 ──專訪董啟章(上)
作者:馮珍今2020-11-02
董啟章在初中階段,從未想到將來會走上寫作之路。中四、五開始,他喜歡文學,目標比較確定。可是,直到升讀預科,才有機會選讀中國文學。
真和假
作者:舒非2020-10-24
執着於真假的人,人也會比較真,不虛偽?
劉震雲:作家要把普通人的聲音匯成洪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05
一個作家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自言自語,變成一種聲音。傾聽也是一種力量,當有更多人傾聽,它就會變成一股洪流。
網絡作家孤泣:用上一生的時間,去創作一個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8
「一個創作者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人欣賞你,而去追看你的作品。作家在香港來說,不會太多人認識。viuTV正在播映的電視劇《已讀不回》改編自我的著作,但觀眾只會記着劇中角色,不會記着我這位原著作者。」
寫作的功夫──內功經驗篇
作者:陳章華2018-09-03
如何促使孩子有寫作的動機?首先是寫作的素材,例如經歷了豐富節目一天,才有事可寫,有情感可抒發。相反假如每天只待在家中,手拿着平板或智能電話,那又何來經驗可言?
何福仁︰悅讀西西
作者:張灼祥2018-09-01
一眾作家寫西西,下筆不見沉重,是與西西作品遙遙呼應了。
追憶李敖:不可複製的文化頑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6
李敖喜歡被稱為思想家、文豪。他當然不是一個真正的學者,可他幾乎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跟五四那代還能接上線的人,他跟胡適等名家有過交往,也和當時國民黨的將領和後人認識。
悼Bourdain
作者:黃珍妮2018-06-16
借Bourdain的幾句名言用來悼念他:「旅遊會改變你,正如你在生命旅程中總難免留下痕跡,不論如何小,旅遊也一樣,總會有痕跡,可能在心中,也可能在身上,可能是美麗的,但大部分隱隱作痛。」
作為範文,同學的佳作比名家的更有教學功能
作者:胡燕青2017-01-25
我有這樣的經驗:過了一段日子,他們或會忘記大師的作品,但同學的佳作,大家必定記得。
老seafood的前途
作者:梁天卓2016-09-09
不要誤會,我絕不認為老seafood全部都是阻住後生仔上位的老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