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遊走於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學、藝術、電影、戲劇、舞蹈、音樂、粵劇……還跨進不同的界別,醫學、天文學、地質學、建築……遇上不同的人,也認識了不少朋友。驀然回首,那是一道流麗的人文風景!
KB在職時,話劇團多搞作:推出大、中、小規模的話劇,除了傳統戲、創新的、黑盒劇場的、年輕人的,通通俱備,更安排香港舞台作品往外地演出。
實踐芬蘭教育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師的熱誠、持續的研究與反思,以及有效的教師發展,而過程中要考慮到跨文化的差異及本地化的策略。
內地中央電視台旗下微博「玉淵譚天」周三(26日)披露,中國近期在南海截獲到美軍疑似潛艦探測器。
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博士認為,在西方主導格局下,中國新外交戰略獨樹一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我們期望更多學校能發揮各自所長成為友善社區學校,增加學生接觸社區的機會,也讓社區人士增加對學校的認識,做到「學校即社區」。
區建公少年即從宿儒盧湘父,修習經史詞章之學。1906年畢業於新會師範學堂,1912年於澳門創立德華學校,1927年於香港設建邦學校。課餘精研書法,篆隸真草皆擅長,譽滿書壇。
美、日都是問題,瑞士也為中立的問題而煩惱。難怪這麼多人去新加坡!
21世紀及後的世代,教師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不是訓練考試機器,而是要把每個孩子的亮點發掘出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蘇斯曼在Southland Sketches小提琴組曲中靈活有趣的旋律演繹,將兩段色彩多端、非常動聽的音樂,展現出令人感到非常愉快的歌唱表現,將整場音樂會推向最美好、最令人牢記的完美感覺!
筆者估計,拜登應可順利連任,這對中共、香港、不少黃、藍絲來講,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這更將會是特朗普的大難臨頭,起碼有3宗與選舉舞弊、顛覆國家的刑事重案,會火速進入訴訟程序。
如果將批命當成卜卦,過於依賴觸機,以為獨得其秘,批斷大事只憑當刻的靈光一閃,是非常危險的。
要有效應對氣候危機,不僅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推動改善,更需要社會各方的認同,自發地行動。
中國要發展為教育強國,英文學習的位置需要正視,不能因為國家安全的考慮,就索性減少學習英文的時間。
跟有強度的步行練習相比,平常工作和逛街行走不會出汗、鍛鍊到呼吸、增強肌力。要姿勢正確,呼吸節奏、環境和心理調整得宜等,才可獲得合理的成效。
佛陀說法49年,結集成3藏12部,是一個完整的交通系統,任何人都可以接引得到,但是我們暫時的能力有限,只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以適當的交通工具接引大家。
回歸後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多未能盡善人意的地方,這不僅是政府個別部門或官員的責任,更是所有持份者,包括廣大群眾的責任。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
我不認為成為另一所中國城市是什麼問題。香港本來就是中國的城市,但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於可以擔任一種複合的角色。羅奇的一些觀點我是認同的。但他(和不少其他人)對中國前途的判斷可能並不準確。
石油美元的主導地位可能面臨着迄今最重大的挑戰。美國與沙地阿拉伯之間的協議於今年6月9日到期。這一到期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它有可能破壞全球金融秩序。
Watch a panel discussion on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green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disclosure.
沙特阿拉伯與美國的石油美金協議不續約。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中東將靠攏中國。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終審法院兩名英籍法官辭任。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認為,這是西方國家慣來打壓香港的伎倆,藉此堵絕外資來華,炮製金融危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石鼓的篆文介乎鐘鼎文和小篆之間,它結體匀稱自然,線條圓轉而疏密有致,一向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臨摹它的人也多以圓轉和工整為依歸。
拜登不是沒有做事,而是增加法規成本,上班到2024年5月,就增加了1.6萬億美元,是奧巴馬的時代5倍多,經營容易嗎?外國人大概沒注意,以為有很多優惠,趕着去。
香港其實有很多博物館,也有很多精彩的展覽,為免參觀者走馬看花,辜負了策展者的心力,具素質的導賞,導賞員的培訓不單需要,更是急切的。
值得注意的是,「肚嵐躭」居然可以是「喫得胖」的,那麼「嵐躭」就不可能是「形容詞」,而只可能是名詞,其義當是「隆起或微微隆起的肚子」。
儘管存在根本缺陷,大學排名現象在20年內不斷發展,成為全球高等教育中最強大的單一力量。排名已經成為一門大生意。
自從莫奈死了之後,已沒有後人管理其花園。現在的信託基金會,很懂得向遊客們推銷這間莫奈的住宅和花園,已成為旅遊勝地。
藥食市場是藥品、食物以外的第三市場? 2023年中國功能食品市場規模達到3523億元,102種食藥物質清晰收錄進藥典中,各式藥食產品都可在藥食同源數據庫找到。聽聽第一屆香港藥食同源會議的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