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5:15: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新加坡

中美角力是持久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09
美國民主黨對中國貿易等各方面更加不滿,言辭上、策略上更難對付,中美鬥爭是長期鬥爭,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立法是解決納米盤問題的最佳方法嗎?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7
香港樓價費,面積細一直為人詬病,市民之所以對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有如此深刻感覺,就是源自積累已久的不滿和怨氣,而政府多年來亦未見提出有效解決方法。
向新加坡學習──收回土地!
作者:林超英2018-11-07
香港政府重視解決人民住屋問題,應該效法新加坡的成功模式,立即在新界的廣闊平原地上,規劃新的居民點,然後以規劃圖則和公眾利益為基礎,動用香港法例第124條《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所需土地。
新瓶舊酒──施政報告未解置業難困局
作者:陸觀豪2018-10-26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開宗明義填海造地,也未雨綢繆儲備土地,留交新世代發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未知政府有否汲取西九文化區之教訓?
共享空間
作者:曾鈺成2018-10-22
申訴專員批評房署浪費了公共屋邨裡不少空間。新加坡組屋裏的void deck,是多功能活動場地,跟香港公屋樓下用鐵欄圍封的「空格位」,形成強烈對比。
希望新加坡成功
作者:程介明2018-10-22
上個月,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在以後3年裏面,逐步取消小學三年級與五年級、中學一年級與三年級的年中考試。明年開始,小學一、二年級將取消全部考試。
東盟十國經濟近況
作者:莊太量2018-10-12
歐盟有德國、法國兩個領導國,但東盟沒有一個強大的領導國,東盟各項規定的落實依靠會員國的配合,這樣無法阻止各國將本國利益凌駕於東盟利益之上,東盟應培養會員國的共同體意識。
我看好馬來西亞經濟
作者:莊太量2018-09-28
中國與東盟的發展都剛剛興起,東盟發展很快,其中講英文的、發展較好的國家就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但新加坡已經發展成熟,所以發展空間比較小,因此我看好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
房策苦學獅城 不如鬆綁二手市場
作者:陸觀豪2018-09-24
近年,受樓價屢升不跌的影響,社會對新加坡模式趨之若鶩,林鄭從善如流,推出「娥六招」呈現新加坡身影,銳意擴大資助置業。可是依樣葫蘆只有其形不具其實。
居有其屋
作者:曾鈺成2018-08-23
人民安居則社會穩定,這是新加坡政府管治成功的經驗。香港有可能像新加坡那樣,做到「居者有其屋」嗎?
鼓勵早婚
作者:曾鈺成2018-08-20
新加坡青年人結了婚,便可優先擁有資助房屋;這政策是不是很有效地鼓勵青年人早婚呢?
豪華居屋
作者:曾鈺成2018-08-16
新加坡超過八成人口住在政府組屋,其中九成擁有他們居住的單位。近年落成的組屋,設計之豪華、售價之低廉,超乎港人可能想像,港人只能艷羨。
一國兩制是平等關係,還是兩制以一國為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10
我們應該要清楚,世界都變很那麼快,怎麼可能說不變呢?如果留着50年不變的概念,會有誤解嗎?我相信會有很大的誤解,1997年至2047年完全不變,這不是一個事實。
王賡武:從新加坡看香港大學如何維持國際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06
香港政府從來就沒有對高教大學有所干預,一點也沒有,這是幾十年的傳統。我在港大的時候,從沒有試過政府要求我們做什麼,完全是由我們自由的發揮,完全是靠學者自己的經歷、精神、學術興趣。
香港與新加坡資助出售房屋:產權有別之影響
作者:王于漸2018-07-27
要是有一天香港政府終於改革公營房屋出售計劃,我倡議應以新加坡模式為藍本,再加以優化。與其採用分租形式,不如推行工資等值或租賃安排,有關改革其實比想像中容易。
安得廣廈千萬間 住房政策公私抉擇
作者:陸觀豪2018-07-19
新加坡以公屋為主,從福利擴展至商品;香港以私樓為主,從商品伸延至福利,兩地政策起點有別,定位不同,但殊途同歸。
碾壓芬蘭美國,新加坡教育好在哪裏?
作者:趙靈敏2018-06-26
其實,新加坡的基礎教育與他們相比毫不遜色,近年來更有超越碾壓的趨勢。
特金會背後的新加坡:小國的大野心
作者:趙靈敏2018-06-12
新加坡的面積和人口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小,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但其視野、野心和利益訴求,卻絕對是世界級的。
沒有填海,香港有今天嗎?
作者:施永青2018-05-14
現實是年輕人的社會經驗較淺,容易只顧理想,不理現實。
預算案、星港派錢與亞太地區發展主義的回歸
作者:編輯精選2018-04-13
星港兩地預算案支出的輕重緩急趨同,優先關注經濟增長,又同樣推出針對部分人士的派錢政策;這些反映了亞太地區在中國政府經濟增長模式取得成效後的焦慮。
上市地點 超出監管因素
作者:胡孟青2018-03-22
新加坡交易所高層打出「沒有中國牌」優勢,並強調他們不是中國,如中國企業企業在港上市,香港證監會是否完全沒有受中國因素影響?
再訪星洲 佳景如夢
作者:關愚謙2018-02-26
這次與星洲文友和《聯合早報》的老編們在面向填海新大陸摩天大樓群的露天飯店見面,共敘舊情,真如做夢一般,使我難以相信──過去這裏還是海上。
亞洲國際旅遊展迎來亞太區旅遊業黃金時代
作者: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8-02-01
從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可見,亞太區旅遊業節節上升。展望未來,到2030年,亞太區接待的遊客人數約有5.35億。
中國的「精準扶貧」及其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8-01-16
一個顯著的問題就是,精準扶貧能否實現原來所設想的基本社會正義呢?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地方這些問題甚為嚴重。
新加坡學生的升學出路
作者:朱啟榮2017-12-15
核心科目其中的中國語文科及通識教育科兩科的考試內容及方式令不少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有十足的把握。我估計如果學生有選擇,不少學生希望可以不用參加公開試而可以繼續升學就業,可是這在香港是不可能發生的。
非讀大學不可?
作者:張堅庭2017-12-10
學生們讀不上大學,要承受家長老師一種不言說的冷漠,似乎我們完全不為他們未來謀生做一點準備,只是在分數裏頭混日子。
香港如何幫內地企業走出去?
作者:鍾普洋2017-11-30
香港人在外行商百年所孕育的兩棲文化,正好幫助中國內地業走出去。
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
作者:國家地理雜誌2017-11-16
蘇尼加、克萊門森和符標熊展現三種不同的快樂,這些快樂以互補的方式交織成持久的喜樂。我稱它們為享受式、目標式和自豪式快樂。
中小企減稅追趕新加坡,富人增稅是下一步?
作者:編輯精選2017-11-08
香港政府向中小企減稅,提高本地企業競爭力。香港政府不向富有的企業增加稅收,導致目前社會還是貧富不均。
勞工短缺的挑戰
作者:王于漸2017-11-06
香港身處世界經濟增長最迅速的地域之中,但勞工短缺問題嚴重並不斷惡化,將導致香港在今後10年間,成為全球率先以女性主導工作人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