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新加坡

星港「代客泊車」之爭
作者:艾雲豪2022-12-01
關於星港雙龍爭輝之説,多以狄更斯的《雙城記》來比喻;但不才卻想以港式俚語「代客泊車」來形容。
霍詠強:香港的資助房屋政策與輸入外勞手段為何都不如新加坡?從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談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9
時事評論員霍毅強認為,現屆特區政府班子很有心、很努力嘗試解決手上的問題,然而針對兩個最關鍵的發展方向來看,兩位局長仍然未能夠找出最核心的痛點。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新豪門恩怨之家族辦公室
作者:湯文亮2022-11-11
作者認為,新加坡推行家族辦公室,與香港競爭。但能夠將辦公室設在新加坡的家族,實力應該有番咁上下,在家族之間由勾心鬥角所產生的衝突,非新加坡政府能夠解決。
搞笑的「說好故事」
作者:劉銳紹2022-11-07
香港正需要國際媒體協助唱好香港故事,犯不着落筆打三更,無端挑起矛盾,成為國際媒體寫作的「副產品」,影響中國形象。
我們可以從新加坡教育改革上學習什麼?
作者:曹啟樂2022-10-21
在資助學校佔主導, 政府少管學校事務的情況下,有為的政府,要推動素質教育政策, 更需要較大的魄力。當前的局面是要有一股具前瞻發展的改革動力,而不是被動地解決眼前的問題!
香港與新加坡
作者:何漢權2022-10-19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老生常談,卻歷久常新。今天的香港,局面大致穩定,穩定是可用於建設與發展一切的。
二擇一是香港的痛穴
作者:張宗永2022-10-18
疫情終會共存,利率始終會見頂,但中國和西方在意識形態上的比併會是漫長的,帶給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很多折騰。
奇怪的戰敗:1940年法國戰役與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2-10-12
香港新一屆政府上任百日,對於放寬入境檢疫,特首李家超強調任何措施都要有序及穩妥,不可帶來混亂,否則會適得其反,欲速而不達。這究竟是閃爍其詞,抑或是按部就班,很快便有分曉。
不要再與新加坡比較
作者:曾國平2022-09-27
人總是喜歡互相比較,N年前,黃子華說睇人X街最開心;N年後,研究就發現,原來被(認為弱於自己的)人超前是最令人擔心。
Plan B取代Plan A
作者:張宗永2022-09-26
香港的危機是當大家都習慣了Plan B的時候,走回Plan A的誘因便愈來愈低,慢慢Plan B便取代了Plan A。
霍詠強:新加坡處心積慮搶香港生意?為什麼亞太地區資產、人才都轉移到那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6
過去,香港較諸新加坡的優勢關鍵在於背靠祖國,但香港沒有善用,加上在疫情措施上處於中外夾縫中,令香港經濟停滯不前。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港府缺乏長遠規劃。
新加坡搶香港生意?
作者:霍詠強2022-09-15
過去,香港較諸新加坡的優勢關鍵在於背靠祖國,但香港沒有善用,加上在疫情措施上處於中外夾縫中,令香港經濟停滯不前。作者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港府缺乏長遠規劃。
三城記:滬星爭奪市場 港價值受考驗
作者:張宗永2022-09-06
我有很多海外朋友都跟我說,只要香港仍然堅持入口隔離檢疫和有封城風險,他們都不會考慮返回香港定居,或到香港做生意。當大家愈習慣了Plan B的時候,重返Plan A的代價便會愈高。
星出招爭人才 很少港人合資格
作者:湯文亮2022-09-01
估計中國人是不敢放大量資金在新加坡,就算香港人可以去新加坡工作,新加坡政府都是得物無所用,那些去了新加坡工作人很快就會被踢走,咁危險的事,唔會有太多香港人願意去新加坡工作。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訪港 李家超冀兩地繼續多元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29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周一(8月29日)一連三日工作訪問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與王瑞杰會面強調,期望雙方繼續多元合作,促進緊密聯繫,指出雙方合作對整個亞洲地區均有好處。
星洲憂台海走火 面對暴風雨挺住
作者:丁望2022-08-26
8月21日晚,新加坡紀念建國57周年,李顯龍總理發表演講,闡述俄侵烏後的全球變局、台海局勢緊張,新加坡作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在8月9 日的慶祝國慶獻詞,則提到加強防衛、自力救濟、新加坡人的歸屬感。
台灣未來局勢的三個可能狀況
作者:盧兆興2022-08-22
兩岸局勢的演變將主要取決於執政當局的政策,如果台方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將會取得突破。然而如果台方不接受的話,中國以武力實現統一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要經濟走出谷底 須調整防疫措施
作者:施永青2022-08-18
疫情期間香港有大量生意都流失了給新加坡,令新加坡的經濟在上半年增長了7.7%,而香港的經濟卻連續兩季都出現負增長,全年也不一定有正增長。要扭轉這個局面並不難,只要撤銷來港人士的檢疫隔離要求。
放眼東南亞
作者:陳文鴻2022-08-12
以美國為首的G7不僅與中國矛盾會加深,妨礙經貿合作,而且發展勢頭,與香港及內地的經濟協同互補作用均不如。香港在維持與G7的經貿關係時,更應前瞻地開拓與東南亞東盟10國的合作、配套協調。
官民立約 落實績效管理
作者:尹瑞麟2022-07-30
中外經驗展示了「績效管理」可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但能否發揮成效,非流於政治口號,歸根到柢,端視能否掌握其基礎理念。
新加坡
作者:陳文鴻2022-07-15
中美交惡之後,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亦可能轉變。中國不得不防新加坡在今後會進一步跟從美國對付中國。而東盟正超越歐盟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東南亞對中國的重要性提高。在這個變局中,香港要與新加坡競爭了。
致李家超特首的房屋政策建議
作者:何濼生2022-07-14
公共資源有限,若房屋標準定得過高、出售居屋定價過低,再加上購買公營屋有機會賺取高回報,公營房屋只會淪為抽獎遊戲,偏離公營房屋的政策目標。
新加坡高官訪港晤林鄭月娥 宋立功:星港領導層換班 互相「摸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31
兩地領導層均先後進入換屆階段,星洲官員此時訪港,與林鄭月娥在禮賓府會面,大有「互相摸底」的意味。
社會契約──公共行政「績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作者:尹瑞麟2022-05-20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競選政綱題為「同為香港開新篇」,當中較多是願景性的文字,欠缺的仍然是市民能看得見、抓得到、有份「同」行參與的政策制定和推展,以及大眾日後能用以衡量成果的績效指標。
借鑒三小國改革經驗 完善再工業化產業政策
作者:鄧希煒2022-04-25
從以色列、新加坡和瑞士3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工業成就,我們有理由相信香港再工業化不是夢,但前提是要總結它們的政策及經驗,為香港度身訂造一套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的再工業化計劃。
人才流失
作者:陳文鴻2022-04-21
香港發展的根本應是人才,就如新加坡那樣對本地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才,這才可通過人才的努力、知識的積累,使本地經濟可不斷地更新發展,保持競爭力。
不自亂陣腳,說好中國自己的故事
作者:劉寧榮2022-04-19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新加坡德智教育的借鑑
作者:程介明2022-04-15
「德」這個概念,不只表徵着概括和籠統的思維方式,還在人與物之間,把人放到了概念的核心,而把客觀的物放在次要的地位,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思維方式的維度。
尹國聖、陳齊浩:用數據說話──香港抗疫為何惜敗新加坡?
作者:編輯精選2022-04-12
疫情持續至今,香港老人院成為疫情重災區,而新加坡由於mRNA疫苗接種率高,正慢慢走出疫情。同為昔日「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我們應借鑑其抗疫經驗,令公眾正確認識疫苗作用,才能亡羊補牢。
探索一條符合大城市特點的抗疫之路
作者:陳景祥2022-03-31
香港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必須跟隨全國抗疫政策,積極配合;但同時我們應摸索出一條適合香港自己的抗疫政策和應對方法,釐清我們的抗疫目標,探索到底可以怎樣做。擺脫清零、共存之爭,盡快令香港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