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有跡可循,而人禍呢?各式各樣,最可悲是近10年,許多天災,是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苦果,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人,自私起來,沒有根,沒有底……
當你假期結束返回學校後,我望着寂靜的大屋子,當客廳放下窗簾,屋內漆黑一片,沒有了你的輕聲笑語,頓時失落感湧上心頭。這樣的不捨,如同當你呱呱落地時,剪掉我與你十個月相連的臍帶的那一刻的感受多麼相似。
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做法適用於死者「復活」服務,可令在世者延續親情,這種服務在中國尤為熱門。
無知是快樂的,快樂是因為無知;童年瑣事,卻原來最值得懷念!
外婆對我恩情似海,我卻再無機會報答她的恩情,這是我生命中的缺憾。雖然婆婆已溘然長逝,但她的精神,已流淌在了我的血液中。
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莫過於父母對兒女的愛。父母對女兒抱高期望高要求,也努力幫助女兒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如何為女兒選上最合適的學校呢?卻又可能是父母最煩惱的事情。
奈何孩子長大了,會為將來打算,覺得思想及生活有壓力,便想出外闖闖,無非的!如果家中是有小孩兒,請盡快享受天倫之樂,莫待失去才慨嘆!
夢裏情牽慈母淚眼,淚眼朦朧髻綰妝容。
傳統就是我們的泉源,希望在日常生活更多發掘我們優秀而美好的傳統精萃,在生活中體味美好而豐富的文化元素。
怎樣才能跟孩子良好相處?或者要問的是,到底孩子最需要什麼,才會發自內心顧及別人的需要,懂得溝通妥協,同時又能忠於自己,愛護自己呢?
女兒今天「先富起來」,不要問錢從哪裏來,但女兒想報答卻又不知從何入手,唯有問自己最享受的是什麼,將心比己,於是想起自己最愛的就是剪個最時髦的髮型,便帶媽媽也來弄一個!
古兆申先生離開快一年了。這些日子,我時而想起我們談過的話題,如李叔同的《憶兒時》,才得知此歌曲並非關於童年回憶,而是寄托了李叔同出家前的複雜心緒。這首歌在這位近代高僧的傳奇人生中,具有承先啟後的意義。
《遊子吟》的末2句委婉多風,表現出孝子的心聲,言盡而意不盡,較之《詩經・小雅・蓼莪》「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更多了一份柔性的情感。
橫跨20至21世紀、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司徒乃鍾在繪畫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而他的家庭生活也圓滿幸福。他重視子女的教育,特別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並尊重自己的賢內助。
《梅艷芳》主調溫柔,即使場面有着滄涼、悲愴一面,拍來還是有節制的。看着Anita嫁給舞台,覺得心痛,是捨不得「香港女兒」就此告別人世間。
因着經濟的進步,全球的教育水平增長,科技的發展,生活的節奏已經不容許我們堅持繁文縟節,不少傳統、儀式一再簡化、刪除,到最後只剩下外在的形式軀殼,離開事物的本質愈來愈遠。
夫妻之間擁有了親情、友愛、恩德,才是晚年彼此陪伴、相攜一生的不二法門。
我信:教育的奇妙就在潤物無聲中,年輕一代的美好本性得以悄悄發芽,情意品德能得以滿樹開花,並在結出果子後,又令新的幼苗發芽,一代延續一代,直到至善、永遠。
老天之所以讓人類不同於其他動植物,對父母有很大的依賴性,就是在告訴我們,人類要互相依賴,而不能走獨立的路,誰都獨立不了。
在疫情嚴峻的今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總是會比過往的多,各人的耐性與情緒也自然展露無遺。今天就讓我分享一下在這疫情下如何幫助孩子建立他們的習慣與價值觀。
為人子女在行事前實應深思熟慮,身體的傷害,幸運的話可以在一段時間後康復,但是也有人因此造成終身遺憾。不論結果如何,傷在子女身,無不痛在父母心。
對於不擅長甚至下意識迴避社交的朋友,我們可以反思一下我們的親情?原來答案可能與我們的成長環境以及與親人的關係有關。
楊絳見證了一年以後,燕子父母從遠處飛回,在舊燕巢留下的空洞角落,不時停坐若有所思,並發出鳴叫,似有悲慟的表現。
修慈悲心:你有沒有答謝過一直保守着自己成長的人?
雖說新一代父親已改變不少,但一代影響一代,現在仍有父親把無言之父形象靜悄悄的留給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