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理解到華德福教育的信念,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兒童的成長也有規律可循。從教育到生活,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對當下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應有一定的意義。
洞簫的聲音帶着一種深沉的悲憫。這悲憫不是悲,不是哀,不是怨,其實質,是深沉的愛。
感謝星爺與我們分享他的所見所聞,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回望近代香港,但願他的一伙人,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以愛護眾生之心為力量,堅持不懈,無論前途多麼險阻,都奮力守護自然、守護人類與眾生的共同家園。
最特別的是,不同的木塊有不同的層次,色澤深淺也不同,馮孟忠於是按照這些特徵設計構圖和內容。不要以為什麼都是硬的,雕琢之前,可以用水墨畫在木板上,把傳統國畫與木刻藝術結合起來。
「石不能言最可人」真是所言不虛,如果我們偶爾能夠「自許山翁嬾是真,紛紛外物豈關身」。
原來在香港,不用太大的地方,就可以親手種植蔬菜,自己享用,也可分給親戚朋友。梁醫生說出親手栽種的樂趣:「不光是可以享用蔬果,看着它成長,是看到大自然的奧妙。」
老師和學生的全情投入,最後一同成就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標。這場別開生面的「成人禮」,由辦學團體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和屬下中、小一條龍學校合辦,小六學生經過近5小時的徒步,走了15公里抵達中學。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正是此意。這樣不是把鍛煉身體,增廣見聞,舒發心情,提升智慧,聯絡友誼等多種作用連在一起嗎?後來,我竟然變成行山大隊長。
在一個戶外的空間中,雕塑往往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會和大自然一起共生,最終成為這片土地的一部分。而做為觀者的我們,和雕塑一樣,同樣只是這壯麗景色中的一部分。我們身處其中,自觀自省,或傷感,或激揚。
古代人什麼時候看風水?看的風水跟現代人有什麼分別?為什麼長安能夠成為十三朝古都?北京在第二個1000年後榮膺歷朝首都,有什麼大局原則值得今天參考?
在中大校園裏,我們的生活各適其適,人與動物互不干擾,即使意欲干擾,也是徒然。以天地之大,人之渺小,如同塵埃。
我們喜歡用日本的「治癒」概念,卻很少考慮,為什麼我們本身難以直接被治癒?甚至連想被治癒都不好意思說出來呢?
香港藝術家或生於斯,或長於斯,或居於斯,以香江為故鄉,自然感覺香江的月亮份外明亮,對香江的熱愛也份外深厚。杜甫「月是故鄉明」一句可謂道盡歷朝千萬人心!
審美教育應該成為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範疇,審美素養更應該作為國民教育一項重要的能力指標,我們下一代才成能真正提升文化水平和創意表現。要達成這個目標無論家庭、學校、社會、單位都要共同努力。
植物是值得人類學習的:它們大都正直、向上、向善。多年來有人愛梅花、有人愛紅棉、有人詠竹,記情託志,也很有意思。寒梅傲雪、夏堇耐熱,各有千秋,相得益彰,我向兩者致敬!
請從他們年幼時開始,讓他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克服一些心理上的恐懼,擴闊他們的心靈空間;更需要引導他們解決不整潔或不衛生的問題,自小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這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根本在於人類自己。這個小小的展覽《沙》意味深長,它是藝術,是設計,是科普,也是用最微小最謙卑的物質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最值得深思的哲學課。
人間風雨,紅塵滾滾。玉中豈會無紋,天上豈會無雲。願人生如玉,歷劫不衰,澄澈明淨。
現代「知識份子」,深受「藥物有副作用」的思維影響,又擔心多吃了會上癮、有抗藥性之類。不論如何解說都拒絕合作,令醫生頭痛無比。
參加者於聖誕和新年假期間,須利用手機智能裝置或跑步應用程式紀錄路線、公里距離、日期及時間,完成後上載跑步紀錄或累積總公里,即可獲取電子證書及恒大吉祥物「恒恒」獎牌,甚至有機會獲得3000元獎金。
心存依歸,人生才有路。 心有感悟,萬物可為師。
想成為一個支持弱肉強食,助糾為虐的人,還是一個關顧周邊人事物,有同情心的人?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03-29
一個城市探險達人進入及關注一個有超過250年歷史的荒廢漁村。這裏曾有數千居民,有高腳棚屋,餐廳和一間學校,現在已大部分荒廢。 2011年,政府逼遷,讓位予地產商開發大型豪宅屋邨。
去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淩虐全球,社會被迫停下迅猛步伐,這也在啟示我們,生命絢爛如夏花,卻又脆弱如蘆葦。「明音」創辦人、鋼琴演奏家劉螢螢博士希望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疫情期間,Marina參加了十多場Webinar,與家長、小朋友,分享她的創作和家教經歷。大家都改變了不少。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02-17
珠頸斑鳩是一種小型且長尾的鴿子。它的背部,翅膀和尾巴均為淺棕色。斑鳩的最顯著特徵是在其黑色後頸上充滿了白色斑點。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21-02-16
馬灣大自然公園的山頂「鳥望台」有一個「大鳥」藝術裝置,展翅高飛。公園旨在成為公眾享受的藝術作品,激發內心思考,並激發和欣賞大自然美景中的愛戀關係。
熊本市,素有森之都之稱,「水前寺成趣園」亦綠意盎然,可說是城市中的大自然。「成趣園」一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上一世紀的世紀智者史懷哲博士(Dr. Schweitzer)提醒人類 「敬畏生命」,我援用他的智慧金言,謹在此提出「敬畏大自然」的迫切性。
在人類成長的過程中,每個生命所需要的,最基本都是回歸到家庭中孕育出愛的孩育。